發布時間:2020-04-2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區塊鏈技術憑借點對點組網方式、非加密技術、分布式共識算法和智能合約,通過建立跨境貨物倉儲和運輸全程監控系統,實現對跨境貨物物流環節的全程監控,擺脫跨境支付中銀行間的層級代理結構。同時,區塊鏈數據具有可追溯特性和時間戳技術,可以通過
【摘要】區塊鏈技術憑借點對點組網方式、非加密技術、分布式共識算法和智能合約,通過建立跨境貨物倉儲和運輸全程監控系統,實現對跨境貨物物流環節的全程監控,擺脫跨境支付中銀行間的層級代理結構。同時,區塊鏈數據具有可追溯特性和時間戳技術,可以通過建立通用數字貨幣體系,建立貨物來源查詢系統,從源頭保證貨物來源的真實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區塊鏈技術并進行科學應用,化解當前阻礙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的物流困境、跨境支付及產品品控等問題。
【關鍵詞】區塊鏈;跨境電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產品品控
一、引言
區塊鏈(BlockChain)的本質是由所有參與者共同記錄交易信息的對賬系統[1]。它是通過分布式存儲技術,以時間為順序,按照首尾相接原則所組成的新的鏈式結構數據。同時,區塊鏈系統運用密碼學技術,保證其不可被篡改和偽造,并使用點對點的傳輸方式來共享區塊鏈內部信息數據[2]。每一個“區塊”就是一個信息塊,代表了交易活動,“鏈”則是眾多信息塊相連接的規則,區塊鏈就是由眾多信息塊通過鏈條所組成的信息數據庫。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商業信任問題、降低交易成本、擴充交易機會,是商業科技領域在未來十年的一大命題。
2016年,區塊鏈作為一項分布式共享記賬技術被廣泛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次將區塊鏈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寫入國務院“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2017年10月,國務院指導意見指出,利用區塊鏈技術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信息高度透明、交易可追溯、去中心化、智能合約等特點,其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作為我國“互聯網+”時代下重要創新之一的“跨境電商”商業模式,同樣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報告中提出的“鞏固外貿穩中向好勢頭,設立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覆蓋全國,整體通關時間再縮短三分之一”等政策,充分說明了政府對跨境電商的認可與支持。2018年2月5日和3月12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18年1月份和2月份跨境快件指數分別為112.8%和107.4%。1月份跨境快件業務量增長超過50%,2月份跨境快件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60%,而且跨境快件指數連續五個月在110%以上高位運行,說明跨境貿易持續保持著增長態勢?梢,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企業發展層面來看,跨境電商在國際貿易中都占據高位,已成為我國外貿新的增長點。
相關期刊推薦:《財會月刊》創刊于1980年3月,是全國三大財會刊物之一。本刊包括:《會計》版,《綜合》版,《理論》版。主要讀者對象是企事業財會人員和財經院校師生,其特色是:普及與提高并重,學術性與實用性兼顧。
但是不可否認,跨境電商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跨境電商交易環節多,涉及的企業和國家監管部門眾多,信息不透明;跨境商品難以進行品控,無法追溯,責任很難界定;跨境物流環節成本高,時效優勢低,退換貨物流服務意識差;跨境支付耗時長,安全性低,占用資金多;稅收新政數次推延,跨境電商企業普遍持觀望態度,融資難。因此,一邊是跨境電商呈現的種種問題,另一邊是區塊鏈技術被廣泛應用,二者能否有很好的結合點、能否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跨境電商的問題便成為本文探究的重點。
二、區塊鏈的核心技術與跨境電商
(一)區塊鏈的核心技術
1.點對點組網方式。點對點組網方式是指區塊鏈系統內部的數據并非存儲在一個或者幾個數據庫中,而是分散地存儲在區塊鏈系統內部參與主體的計算機中[3]。同時,點對點組網方式也是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的主要原因[4]。此外,由于每一個區塊鏈節點都平等地分布在區塊鏈系統中,且每個節點都可以獨立參與系統運作,因此,即使某個節點出現問題導致數據損壞,也不會影響整個區塊鏈系統的正常運行,可以保證區塊鏈系統內部交易的安全性,從而達到提升系統運行效率的目的。此外,所有記錄都是按照交易的時間順序進行的,記錄的內容在所有交易者之間共享,參與者可以通過公鑰和私鑰查看賬本上完整的交易記錄。
2.時間戳技術。區塊鏈系統中的時間戳技術作為一項技術創新[5],對系統內的交易數據賦予時間維度。區塊鏈系統使用時間戳技術,將區塊鏈內的交易信息按照時間順序連接成鏈,并將每筆交易數據加蓋時間戳,永久保存在區塊鏈系統中。時間戳是直接寫在區塊鏈中的,一旦交易數據發生篡改,生成的哈希值就會發生變化,變成一個無效的數據,所以時間戳技術可確保區塊鏈是一個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數據庫系統。所有的交易者都是平等的記賬者,沒有中心機構控制交易數據,所有交易合約都會在滿足事先規定的條件后自動觸發。
3.非對稱加密技術。非對稱加密技術采用公鑰和私鑰對數據進行加密或解密,這兩個密鑰是自動生成的一對。區塊鏈系統內的信息是以廣播形式發出的,公鑰對所有節點公開,私鑰嚴格保密,發出的信息都用公鑰加密,接收方若想獲得數據信息,需要使用對應的私鑰解密。因此,非對稱加密技術可以提升區塊鏈系統內數據的安全性、真實性以及可靠性。
4.分布式共識算法。分布式共識算法是指在點對點分布網絡節點間達成一致性的算法。區塊鏈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按照時間順序增加的。共識算法就是讓所有人認可新增加的區塊,即在完全去信任的環境中重新建立信任機制,以保證區塊鏈系統正常運行。常見的共識算法包括授權股份證明機制、權益證明、工作量證明等。所有的區塊記錄都不能被篡改,參與者可以回溯任何一個區塊之前的交易記錄。假設C想和A進行交易,通過回溯A的所有區塊記錄,查看其是否有不良交易記錄,由此判斷是否與其合作。
5.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通過編程手段將節點上交易雙方的承諾進行電子化設定,同時設置觸發條件。當預先設置的條件滿足后,合約將自動觸發,從而完成一個交易。智能合約的執行方式更加簡便,它是通過程序語言來強制執行合約。因此,只要節點雙方約定了一個智能合約,即使是系統的運營方也不能輕易改變它。此外,智能合約在制定合約條件、執行合約內容以及驗證合約合規性等方面的成本更加低廉,并且可以同時在多個節點之間執行,極大地提升了區塊鏈系統的運行效率。
(二)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是指將分屬不同關境的商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線上交易與線上支付,依靠線下跨境物流來保障交易完成的一種國際貿易活動。隨著我國“互聯網+”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提升,2014~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情況如圖1所示。
三、阻礙跨境電商發展的問題分析
(一)跨境電商面臨的物流困境
跨境物流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體現為:物流成本高、運輸時間長、貨物損毀和逆向物流難度大。例如,商品從國內運往國外需要經過境內物流、出境清關、國際物流、入境清關、商檢報稅、目的國物流等環節[6]。這些環節在運行過程中還涉及供應、包裝、頭程派送、倉儲、配貨、尾程派送、商檢、報關和清關等活動。每一個環節的延誤都包含著成本和時間的隱患,尤其是報關和清關環節,具有很強的不可控性。因此,一旦某一環節出現時間延誤或者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出現問題,勢必增加跨境物流的時間及成本。此外,跨境貨物在運輸的過程中基本沒有被實時監控,因此無法獲知貨物的實時狀態。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協調和轉換決定了跨境物流總成本的高低和時間的長短。據統計,物流成本占跨境電商總交易成本的30%~40%,跨境物流運輸時間平均在5~10天,多數在一周左右。
另外,跨境電商運作環節較多,而每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增加貨物退換的概率,如商品質量問題、貨物損毀、貨物丟失、運輸時間長、海關查驗等,導致其退貨率遠高于普通貿易。統計數據顯示,跨境電商退貨率一般在3%~10%,玩具、鞋子、服裝等產品的退換貨比例高達20%[7]。而跨境電商企業普遍沒有健全的退換貨物流機制,退換貨過程具有諸多不可控因素,而且要經歷漫長的物流時間,退換貨還涉及關稅等問題,這些都不利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跨境電商面臨的跨境支付問題
當前,我國跨境支付方式主要包括銀行匯付、信用證支付、專業匯款公司支付、國際信用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五種。從跨境電商交易主體來看,B2B交易模式主要采用銀行匯付、信用證支付和專業匯款公司支付三種方式;B2C交易模式主要采用國際信用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兩種方式。其中,銀行匯付和信用證支付是傳統貿易下的兩種常見的跨境支付方式,銀行匯付更加快捷、便宜,信用證支付更加安全、穩定。第三方支付是指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搭建在線平臺系統來完成外匯收付及相關結售匯業務,比如PayPal、支付寶和財付通[8]。無論哪種支付方式,跨境支付都要由多個交易主體相互協調完成。參與支付的主體通常包括交易雙方、開戶銀行、央行、境外銀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機構)、專業匯款公司、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具體支付流程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付款方通過開戶銀行(國際匯款公司或者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款項匯往收款方,每筆款項信息都將由開戶銀行通過央行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傳輸到層級代理銀行,層級代理銀行通過SWIFT系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逐級清算,最后由收款方銀行結算[9]。
但是,這種層級代理的結算方式主要有三種缺陷:第一,由于目前沒有一家機構取得全行業的信任而成為國際上統一的清算中心,因此匯款過程中每筆交易在層級代理銀行間都需要取得授信。當交易發生后,每一個交易主體要進行獨立記賬,記錄本機構交易的同時還要與其他層級銀行進行清算和對賬,導致跨境支付周期過長。第二,一般跨境支付費用是匯款金額的7.68%。使用代理銀行完成一筆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35美元之間,而國內結算支付成本在2~3美元左右。所以,跨境支付的層級代理結構決定了跨境費用要高于國內結算成本[10]。第三,因為跨境支付要由多個交易主體完成,所以在每個主體上都留有客戶的賬戶信息和交易信息。如果交易主體沒有很強的防范意識和措施,客戶信息很容易成為黑客和不法分子竊取的目標,造成安全隱患,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交易主體間信息真實性的審核漏洞,進行國際洗錢等違法行為。
(三)跨境電商面臨的產品品控問題
2018年3月15日,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跨境電商消費問題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跨境電商在售產品監督抽查的結果不合格率高達55.9%,產品涉及服裝、食品、美妝、母嬰用品及玩具等。2017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由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玩具、紙尿褲和餐廚具等消費品的質量抽查結果,抽查1013批次,不合格項415批,不合格率為40.9%。2017年跨境電商消費者投訴占投訴總量的12.98%,同比增長1.37%,其中消費投訴集中問題為售假。種種數據表明,產品質量問題已經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障礙。
一般來說,跨境貨物涉及的主體比較多,包括提供貨源的企業(制造商或者代理商)、電商企業(平臺商家或者職業買手)、物流企業、“關”“檢”“匯”“稅”等監管部門,每一個主體的失職都將造成產品質量問題。從宏觀層面來看,導致跨境電商產品質量問題的原因在于:跨境電商信用評價體系缺失,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部門各自為政,跨境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護。從微觀層面來看,導致跨境電商產品質量問題的原因在于:跨境貨物無法溯源,從源頭到運輸渠道都無法考證,監管環境缺失致使制造商、商家和物流企業造假。面對眾多的參與主體,消費者很難通過正常渠道獲取真實的信息,無法判斷貨物的真偽,因此消費者只能相信知名的電商企業。但是,2017年全國跨境電商用戶滿意度評級結果顯示,洋碼頭、西集網等著名跨境電商企業獲“謹慎購買”評級;而小紅書、寶貝格子等著名跨境電商獲“不建議購買”評級,足以表明我國跨境貨物質量問題令人擔憂。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