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研發應用現狀、問題及建議

發布時間:2020-03-1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區塊鏈技術(又稱分布式賬本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外央行和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而智能合約(SmartContract)又是區塊鏈應用中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區塊鏈被稱為顛覆性技術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研究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在金融領域運用的主要優勢、研發狀況、研發

  摘要:區塊鏈技術(又稱分布式賬本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外央行和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而智能合約(SmartContract)又是區塊鏈應用中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區塊鏈被稱為顛覆性技術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研究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在金融領域運用的主要優勢、研發狀況、研發模式以及需關注問題,為央行和金融機構開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運用提供了參考啟示。

  關鍵詞:智能合約;區塊鏈;金融領域;問題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研發應用現狀、問題及建議

  智能合約(SmartContract)由計算機科學家加密大師尼克·薩博于1994年首次提出,是一個能夠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的計算機化程序,即一個預先編好的程序代碼,從外部獲得的數據信息來識別并判斷,當程序設定的條件滿足時,隨即觸發系統自動執行相應的合約條款,以此完成交易和智能資產的轉穢”。概念提出后,因缺乏相應平臺來執行合約而處于被埋沒的狀態,只有諸如自動刷卡機(POS)等粗糙智能合約項目。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使智能合約重新被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央行所關注和研究。

  一、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相關概念

  (一)區塊鏈智能合約概念

  區塊鏈技術中的分布式賬本結構,貫穿了業務層(如資產)、應用層(如智能合約)、中間件層(如分布式交易共識)和底層技術層(底層網絡),由于智能合約能夠在應用層上進行存儲、驗證和執行,使得智能合約成為區塊鏈技術運用最重要的特征[21。區塊鏈智能合約在實踐中,即通過賦予資產一些代碼并在區塊鏈上運行,成為全網共享資源和共識算法,再通過外部數據觸發合約執行,決定網絡中智能資產(編碼后的資產)分配或轉移,其合約標的可以是汽車、房子等物質產權,也可以是股權、票據、數字貨幣等非物質產權[31。

  (二)區塊鏈智能合約分類

  以區塊鏈為技術基礎的智能合約大體分三類:一是“智能合約代碼”,也就是常說的區塊鏈代碼。二是“智能法律合同”,即被用來指代該技術的特定應用,如用區塊鏈來補充或代替現有法律合同的方式,成為智能合約代碼和傳統法律語言的整合嗍。如ErisIndustries雙集成系統、PrimaveradeFillipi加密賬本交易法律框架和區塊鏈聯盟R3的智能合約系統Corda就是遵循該基本思路。三是“智能替代合約”,即用智能合約代碼創建有商業價值的全新合同形式,如M2M(機器對機器)商業模式。

  二、區塊鏈智能合約在金融領域運用的技術優勢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之所以能夠得到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央行的關注,主要因為其有以下技術優勢。

  (一)實現央行可編程貨幣和可編程金融功能

  央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數字貨幣,最終目的是實現可編程貨幣,即央行可以對區塊鏈上的任何資產寫人代碼或進行標記,嵌入智能合約。此時,假設央行想要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或者發行特定金額到指定賬戶,就可把發行目標、涉及賬戶、批次、時問等信息以代碼形式事先編程好,只要滿足觸發條件該筆資金就會自動執行到達指定賬戶,所有資金都是通過數學算法傳輸,極大增強了央行管控能力。同時,區塊鏈中的賬本特性又使得央行能夠掌握每筆資金的位置,對于央行制定貨幣政策、提高監管能力和透明度都有巨大幫助。

  (二)提高自動化交易水平

  智能合約不僅由代碼定義,還由代碼強制執行,智能合約雙方無須彼此信任,完全自動且無法干預。金融機構便可以將智能合約運用于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中,運用于股票、衍生品合同、金融資產(如債券)等智能金融工具,通過建立規則并用代碼表述形式代替合同,實現鏈上支付功能,提高自動化交易水平圈,如假定擁有者的汽車是通過貸款購買且其車載系統連接了互聯網,那么一旦擁有者無法償還貸款,智能合約將會自動調用智能扣押令(smartlien),將車輛控制權交由銀行實現自動化操作。

  (三)確保金融交易安全和效率

  智能合約一旦確定,其資金就按合約條款進行分配,只有合約到期才可以使用這筆資金,在合約訂立期間及生效后,合約任意一方都不能控制或挪用資金,確保了其交易的安全性。同時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具備區塊鏈永恒性和無需審核等特性,且能夠通過存儲和轉移加密貨幣來控制智能資產,提升交易效率。

  (四)降低金融交易及合約執行成本

  通過預設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約束并引導公眾行為,使信息更加透明、數據更加可追蹤、交易更加安全,降低了合約執行成本。同時,智能合約將分布式賬本的加密算法、多方復制賬本以及控制節點權限等關鍵性程序結合起來,成為以計算機語言而非合同文本語言記錄的條款合同,降低了交易成本。

  (五)便于金融機構對交易行為進行管理

  通過創建透明的分布式賬本,記錄智能資產所有權①案例的數據來源為作者搜集整理,下同。282016年第10期總第335期變化及可能的全部交易過程,用來跟蹤和執行嵌入的智能合約,以此驗證交易關系,方便了金融機構的管理,同時也為其提供重要的證據線索。此外,智能合約通過對其資產賦予代碼并決定網絡中智能資產的運作地點和方式,能夠讓智能金融工具在市場上自主流通,削弱監管套利空間,甚至可以不需要監管機構介入。

  相關期刊推薦:《海南金融》(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由海南省金融學會主辦的,中國人民銀行?谥行闹兄苯庸芾淼摹⒑D鲜∥ㄒ辉趪鴥韧夤_發行的經濟金融理論月刊。目前,設有:本刊特稿、理論研討、改革探索、行長論壇、特區經濟(金融)、國際金融、資本市場、房地產金融、金融監管、保險天地、金融與法、誠信建設、經營管理、國庫管理、財政之窗、財會研究、案例分析、農村金融、金融實務、基層建議等欄目。

  三、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的研發狀況

  (一)國內外研發動態

  1.國外。(2015年度全球數字貨幣(區塊鏈)創業投資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數字貨幣及區塊鏈投資事件65起,金額4.9億美元,較2014年總投資額3.61億美元增長了35.73%,其中基于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商業應用等方面投資21起,金額5628萬美元。如智能合約項目Hedgy獲得12萬美元種子資金,合約平臺Symbiont和Mirror分別獲700萬美元和1280萬美元投資。2016年,RSK公司Rootstock智能合約平臺相繼獲得110萬美元投資,5月DAO(分布式自治組織)作為主攻智能合約的區塊鏈項目,其眾籌金額達2.45億美元①。國外主要智能合約項目見表1。

  2.國內。2015年數貝投資、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分別設立了6億元(實際到位2億元)和5000萬美元區塊鏈基金,云象區塊鏈則獲300萬元天使融資,主要為企業提供商業智能合約應用產品,研究具有商業前景的區塊鏈應用項目。此外,其他企業也加快進入智能合約相關領域,如太一科技研發的太一智能合約項目擬實現自動化掌控資產轉移,并將嵌入著名的華爾街金融風控模型對接金融產品;“小蟻”項目也加強在數字資產管理、智能合約等區塊鏈領域的研究;區塊鏈平臺唯鏈(VeChain)將拓展到供應鏈管理和智能合約商業運用領域。2016年平安銀行加人R3聯盟,擬共同開發基于金融協議的Corda智能合約系統。

  (二)主要研發模式

  1.智能合約開源項目:以Rootstock和以太坊為代表智能合約開源項目是軟件開發者將智能合約源代碼(或編譯后代碼)向公眾完全或部分(其他需付費購買)開放,方便程序開發者結合其特定的需求修改或改進其代碼并運用于金融領域。從國際上看,Rootstock和以太坊(Etherum)是搭建智能合約的兩個不同的開源區塊鏈項目,成為銀行業和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首選要素。其他適用于金融行業運用的開源項目包括Ripple實驗室的Codius智能協議、區塊鏈聯盟R3的Corda、Linux基金會發起的超級賬本(hyperledger),以及加拿大溫哥華VanbexGroup公司為簡化智能合約創建、管理、執行復雜性開發的Etherparty合約平臺。以Rootstock和以太坊為例:

  (1)運行原理。Rootstock是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開源的點對點智能合約平臺,平臺以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使用圖靈完備的虛擬機編程①,用于小額支付、眾籌、資產加密創造、匯款分散等領域。其核心結構包括網絡連接組件Core(全節點);提供區塊鏈服務的雙向掛鉤子系統(含Bridge智能合約);推動交易和區塊信息相連接和傳輸的FedNode節點;以及合并采礦分系統,如工作量證明(PoW)等。以太坊平臺通過建立內置圖靈完備編程語言的區塊鏈,使得任何人都能夠創建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并可設立自由定義的所有權規則、交易方式和狀態轉換函數,然后執行其代碼,直到代碼執行完畢或遇到錯誤停止執行。

  (2)主要特點。一是將智能合約放在“虛擬機”EVM)內,試圖利用腳本語言⑨傳遞合約和資產的部分業務邏輯,每個參與者(或網絡節點)都可利用腳本語言對條款進行分布式處理。二是開源項目的內部也開發了一個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允許通過“合同”的機制來為相應特性編寫代碼,且這段代碼能修改合同內部的數據存儲或者發送交易信息。三是注重安全性和處理速度。如Rootstock全節點通過分割交易集能夠并行交易驗證,支付處理最快僅需20秒,使用的DECOR+GHOST協議使區塊間隔平均減少到10秒,安全性方面,用戶能夠自定義簽名方案。

  (3)應用案例。開源項目在金融領域的運用主要包括子貨幣、金融衍生品、對沖合約、儲蓄錢包等,納斯達克、摩根大通、Visa和高盛等大型金融機構都相繼使用以太坊項目。如Augur就是2015年根據以太坊智能合約開源項目編程的一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平臺,基于“眾智理論”的基礎,依靠參與者集體智慧來預判某一事物的最終發展結果,進而為用戶買賣股票等提供預測,同時采用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來創建一個全球性市場。2016年4月巴克萊銀行與R3合作使用智能合約代碼訂立ISDA協議④。

  2.智能合約技術:以側鏈技術和閃電網絡為代表

  智能合約技術主要從復雜性交易算法、不可偽造性、私密性等角度出發,開發與其相關的技術或協議代碼,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如側鏈技術(Blocks~eam公司開發)、彩色幣協議、閃電網絡技術、數字現金協議等。以彩色幣協議為例,創業公司Bitt已經基于該技術開發了巴巴多斯元并呼吁巴巴多斯央行將其作為國家法定數字貨幣;愛沙尼亞LHV銀行通過彩色幣方式建立匯款應用平臺Cuber。以側鏈技術和閃電網絡為例:

  (1)工作原理。側鏈技術(PeggedSidechains)是允許開發者把新的側塊鏈和主塊鏈“鏈接”起來的一種交互協議,實現數字資產能夠從一個區塊向另一個區塊轉移,通過側鏈技術開發的元素鏈(Elements)中,用戶可以發行其存款、債券等任何資產,并創建無需信任的交易所、期權和其他高級智能合約。閃電網絡(1ightning—network)~0通過設置巧妙的智能合約,再利用哈希算法⑤鎖定智能合約,確保安全交易確認,提供了一個可擴展的微支付通道網絡。具體來看,交易雙方若在區塊鏈上預先設有支付通道,就可以多次、高頻、雙向通過軋差方式實現瞬間確認的微支付;若無直接點對點支付通道,只要網絡中存在一條連通雙方的、由多個支付通道構成的支付路徑,就可實現資金可靠轉移。

  (2)主要特點。一是注重對協議算法的改進創新。如側鏈技術、數字現金協議(Di~tMcashprotocols)等就是提高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中的開發運用,確保數字貨幣不可偽造性、私密性和可分性。其他協議如對稱性和非對稱性加密、數字簽名、盲簽名、分割及選擇、比特承諾、秘密分享、不經意傳輸和多方安全計算等技術也廣泛運用。二是注重安全和效率。如側鏈技術中其采用的新操作碼及簽名哈希模式允許任意的輸入、輸出掩模(屏蔽作用),便于建立更復雜的合約化預承諾場景;采用的密碼學算法、含有盲化因子的私密地址等保證交易金額僅交易參與者知曉。

  (3)運用案例。2015年8月,Bitpay公司使用彩色幣插件研發了Copay開源并支持多重簽名的數字錢包,允許用戶接收、發送和發行數字資產。在線零售商Overstock公司開發的T0區塊鏈平臺采用彩色幣技術,致力于將股權交易和結算放在區塊鏈上,2015年12月獲批準使用其平臺可發行公司新股份。

  3.智能合約客戶端:以黑幣客戶端BlackHalo為代表

  2014年6月黑幣社區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合約客戶端BlackHalo,主要消除點對點轉賬風險、衍生品市場波動,以及創造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其工作原理、特點如下:

  (1)工作原理?蛻舳俗钪匾氖墙⑵鹨粋雙方電子合約系統——BlackHalo系統,并采用權益證明機制(PoS)維持網絡安全。用戶可以在其電子錢包中與另一用戶通過系統內置的NightTrader加密信息系統建立基于Python軟件編程語言的智能合約(如多重簽名)并發送至服務器執行,同時存入一定保證金,如果智能合約要求未能滿足的話,系統將允許客戶端對合約進行撤銷;如果合約未能履行,違約者將不能拿回保證金。其中NightTrader允許客戶端之間在沒有中心服務器的前提下發送信息和數據,達成一致并使用相同的風險和獎勵系統。

  (2)主要特點。一是內置信息過濾系統,實現欺詐所付出的代價要大于履約所獲得的獎勵,使得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任何協議都有可能成為現實,消除交易延展性漏洞。二是預先支付雙重保證金制度,使沒有信任基302016年第10期總第335期礎的雙方之間進行跨國交易。在同一份協議下通過多次支付小額保證金,可以順利完成大額交易。三是“共同賬戶”技術。用戶可以和親人、生意伙伴共享同一賬戶,并增設額外密碼,設置兩步發送(各掌握50%密鑰)提高安全性。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