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1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保險與科技深度融合是新時代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通過分析區塊鏈運作機制,可發現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智能合約等創新特征有助于破解互聯網保險行業痛點。區塊鏈在提升互聯網保險信息安全水平、建立網絡監督機制、防控欺詐風險、實現
摘要:保險與科技深度融合是新時代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通過分析區塊鏈運作機制,可發現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智能合約等創新特征有助于破解互聯網保險行業“痛點”。區塊鏈在提升互聯網保險信息安全水平、建立網絡監督機制、防控欺詐風險、實現智能化理賠及構建保險科技新生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是區塊鏈在互聯網保險中的應用也面臨著一些風險,需要填補監管法規空白,建立適應區塊鏈特點的監管機制;探索“閃電網絡”,并提升技術安全性,破解“不可能三角”,以更好地發揮區塊鏈對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區塊鏈;互聯網保險;保險科技;智能合約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力推動包括互聯網保險在內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保險業姓保”定位的根本要求。在互聯網金融和保險科技的驅動下,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迅速,保費規模從2011年的32億元飆升至2017年的1835億元,增長了56.34倍。截至2017年底,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達131家,其中財產險公司70家,人身險公司61家。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保險業務簽單件數合計40.96億件,同比增長109.16%。其中,退貨運費險20.02億件,增長73.39%;互聯網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分別為4.89億件和4.6億件,同比增長41.4倍和5.8倍①。眾安保險、泰康在線、易安保險、安心保險等4家純線上的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2018年1至6月保費收入合計78.13億元,同比增長達94.91%,高于財產險公司整體增速80.73個百分點②。
但是,我國互聯網保險在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存在技術驅動型產品創新不足、信息安全風險和欺詐風險較高、定損理賠環節智能化程度較低、有效監管存在薄弱環節等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望解決上述互聯網保險的“痛點”,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支撐技術,區塊鏈已經成為新興金融科技和保險科技發展的關鍵引擎,在經濟金融各領域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互聯網保險行業是討論和研究區塊鏈應用最多的行業之一。王和等(2016)認為區塊鏈技術為互聯網保險產品創新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降低保險成本并提高網上交易的真實性,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解決互聯網保險發展中的信用和安全問題[1]。宋蔚等(2018)研究發現“區塊鏈+保險”的多場景應用可提升保險行業的服務水平并減少欺詐行為,通過金融科技的力量打造全新保險生態價值鏈[2]。作為尚在探索中的新興技術,趙大偉(2016)認為區塊鏈在互聯網保險中的應用也面臨算力有限、缺乏監管法律、技術風險等亟待解決的問題[3]。由此可見,已有研究主要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保險行業的應用價值、場景與存在的問題,而區塊鏈對互聯網保險的影響可能是顛覆性的,區塊鏈以其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共識信任、交易可追溯等特性,有望推動互聯網保險的場景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區塊鏈保險被譽為互聯網保險的升級版或2.0版本。因此,本文將在新時代互聯網保險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新背景下,全面分析區塊鏈技術的各項創新特征與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契合性,重點探討區塊鏈在提升互聯網保險的信息安全水平、建立網絡監督與互信機制、防控欺詐風險、實現智能化理賠以及構建保險科技新生態等方面的具體應用路徑和落地場景。此外,本文還對現有文獻較少涉及的區塊鏈在互聯網保險應用中的關鍵問題,包括監管標準、閃電網絡、“不可能三角”等進行深入探討并給出相關建議。
二、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特征
要探討區塊鏈在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中的應用,首先需要分析區塊鏈的創新特征,因為這些技術特征正是有望破解行業“痛點”的基礎。
(一)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源自區塊鏈的P2P組網機制,是區塊鏈技術最具顛覆性創新的本質特征。P2P對等網絡具有扁平式的網絡拓撲結構,各節點均地位平等且直接或間接連通,整個網絡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特殊節點。P2P網絡也因此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開放性等特點。區塊鏈P2P網絡中某一節點發出的信息,通過網絡拓撲鏈接,最終可以擴散到全球所有節點。交易數據分布式存儲在各節點上,并按統一的共識機制和規則運行,部分節點損壞不影響整體運作,有助于解決互聯網保險電子化數據的存證和保全問題,為場景化和碎片化產品創新奠定基礎。根據去中心化程度不同,區塊鏈可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專有鏈等類型。
(二)數據不可篡改與非對稱加密算法
區塊鏈網絡各節點均可獲得一份完整數據庫的拷貝,并且運用非對稱加密算法對數據加密處理,借助強大算法來保證鏈上數據不會被篡改。非對稱加密算法使用公鑰和私鑰兩個獨立的密鑰,公鑰和私鑰一般成對出現,私鑰只有本人才有,而公鑰是全網公開的。發送方通過使用接收方公開的公鑰加密,可以確保只有接收方才能用自己的私鑰解密,從而保護消息內容不被竊取或篡改;而發送方同時使用自己的私鑰加密,可以讓消息接收方確定發送方的身份,解決匿名網絡中的身份確認問題。別人的交易數據只能運用“公鑰”來驗證,無法修改。而要修改自身交易數據,則不僅需要同時控制總數51%以上的節點,而且算力要支持其篡改區塊的側鏈更新速度快于主鏈的更新速度,這很難實現。區塊鏈的數據不可篡改特征,可有效防控互聯網保險的信息安全風險。
(三)可追溯性
區塊鏈上交易和數據的可追溯性是由其獨特的數據結構——“MerkleHash樹”來保證的。“MerkleHash樹”具有快速遞歸和校驗區塊數據存在性與完整性的功能。要追溯和證明區塊中存在某個特定的交易,只要找到一條從特定交易到Merkle根的認證路徑即可。在此基礎上,封裝了底層交易數據的各區塊依次鏈接起來,形成了一條最長主鏈,完整地記錄了交易歷史數據,任意一筆交易數據都可以通過此鏈式結構定位和溯源。此外,區塊鏈帶有時間戳的存儲結構,可以作為區塊數據的存在性證明,具有不可偽造、不可抵賴和可驗證的特點,從而為區塊鏈應用于互聯網保險等時間敏感領域奠定了基礎。
(四)集體監督維護
區塊鏈也稱為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Ledger),因為區塊鏈系統中“記賬權”不專屬于某個節點,所有節點都可以通過計算符合難度系數的“哈希值”的方式競爭記賬,并獲得獎勵。系統中的數據塊由系統中所有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共同維護,而這些節點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這稱為區塊鏈的集體維護。這一過程既是各節點為獲取獎勵的自發行為,同時又在客觀上共同監督和維護了整個網絡的運行,提高了維護效率,降低了維護成本。
(五)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發展到2.0階段的代表性技術,促使區塊鏈開始脫離數字貨幣獨立發展,并拓展應用到金融保險和實體經濟等領域;趨^塊鏈的智能合約運行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智能合約需要交易各方共同制定。交易各方共同商定權利與義務,利用智能合約語言將其數字化,并用各自的私鑰簽名以確保合約有效性。二是智能合約通過P2P網絡部署到區塊鏈上。最新達成共識的合約集合會以區塊的形式鏈接起來,并擴散到全網。三是區塊鏈構建的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例如,應用智能合約的互聯網保險產品,當滿足賠付條件時,會自動完成理賠,無需任何人工干預,能夠顯著提高理賠的效率。
(六)共識信任機制
以不需要第三方權威機構信用背書,即“去信任”的方式達成共識,是區塊鏈的重要創新。節點間數據傳輸是匿名的,但交易數據和運行規則公開透明,每一次運作細則都對全網可見,使各節點間的互通往來和交易不需要以信任機制為擔保[4]。
(七)開放性
不同于其他創新技術,區塊鏈技術并非發源于科研院所或企業,而是來自于開源社區的“公有鏈”,并在社區中發展壯大,此后才逐漸被金融機構、IT巨頭等關注。開源性賦予了區塊鏈開放和透明的特征,使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區塊鏈,也能查詢區塊鏈上的區塊記錄,甚至基于區塊鏈操作系統EOS開發開源應用項目。同時,區塊鏈中信息的傳遞和區塊的生成都遵循開放透明的共識規則;每一次事務處理都以特定形式發送給其他節點,授權節點可以保存與其權限相關的記錄,保證了鏈上數據的透明性。此外,區塊鏈并非單一的創新技術,而是依托于現有的互聯網、大數據、分布式存儲、信息通信等技術,加以獨創性的組合與創新的一種集成新型應用模式,從而有望在金融科技、保險科技、智能制造、數據鑒證、供應鏈管理、公證選舉等社會的各個領域實現顛覆式創新或前所未有的功能。
三、區塊鏈技術助力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探索
金融科技新技術在互聯網保險中的應用,形成了保險科技(InsurTech)新業態。其中,區塊鏈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在互聯網保險行業普及和推廣的未來技術。各互聯網保險機構正積極探尋區塊鏈更多的落地場景和應用路徑,以更好地發揮這項新技術對于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對互聯網保險發展瓶頸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的特征能夠提升互聯網保險的信息安全水平
互聯網保險面臨著較高的信息安全風險和網絡科技風險,而區塊鏈技術為互聯網保險有效防控新型風險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首先,區塊鏈把互聯網保險數據分布式存儲在“鏈式”結構中,能夠有效保證其防篡改性和防偽造性,特別適合互聯網保險場景下電子化保險合同的數據保全與存證服務?梢园押贤屑s定的保險標的、保險金額、保險繳費方式、賠償計算方式等記錄在區塊鏈上,增強合同的可信度。合同訂立后的變更、保費繳納、分紅、個人賬戶資產變動、事故通知、索賠、理賠等信息也可以及時記入區塊鏈,作為證據。其次,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算法能夠防控互聯網保險客戶信息泄露風險。在非對稱加密算法下,區塊鏈上的完整節點能夠記錄、驗證和備份其他節點之間的交易內容,但是對不屬于本節點的交易記錄無法了解交易者的真實身份;同時“私鑰”保證每個人只能處置自己的權益。最后,區塊鏈能夠構建一個全流程可追溯的完整信息流,實現互聯網保險相關各方間的信任共享。以藍石科技的“非標人群風險精算和風險管理平臺”為例,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服務于保險場景的聯盟鏈,將保險產品信息及營銷、投保、流通、理賠過程的信息整合并上鏈,實現全流程可追溯、數據在交易各方間公開透明,以及保險科技公司、保險機構、監管部門、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共享,最終形成一條完整且流暢的信息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有助于構建網絡互助保險的監督與互信機制
相互保險或互助保險是保險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互助拓展了相互保險的發展空間,全球相互保險市場份額自2007年以來呈逐年遞增的態勢,累計增長率達21%[5]。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有利于網絡互助保險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區塊鏈基于P2P網絡,各節點地位平等,通過分布式記賬實現去中心化,能夠助力保險中介機構“脫媒”,降低互聯網保險的交易成本和中介費用;P2P的聯系可以突破傳統互助保險時空限制,實現具有同質風險的個體在更大范圍內的互助。其次,區塊鏈的集體監督維護特征,能夠建立互助保險去中心化后的有效監督機制,實現可持續運作與高質量發展。2017年7月,信美人壽互助保險社與螞蟻金服合作,上線了國內首個基于區塊鏈的互助保險賬戶應用。在這一場景中,基于區塊鏈平臺的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集體監督維護等特征,使每筆互助資金流向都公開透明,資金流轉數據都不可篡改,資金去處和用途都有跡可查,提升了互助計劃的透明度,增加了會員對互助計劃的信任。同時,以區塊鏈為底層支撐技術,還能提高互助保險機構的信息披露水平,從而使監管部門以較低的成本,更有效地監管互助計劃的執行。
(三)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機制能夠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互聯網保險理賠效率
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機制通過引入“可編程腳本”實現無需人為干預的自動執行程序,在互聯網保險行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智能合約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保險智能化程度,開發更多觸發賠付型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智能合約可以用來執行預先設定的合同規則,并且具有透明、可靠的機制來保障合同所確定的支付義務得到及時履行,因此可以解決大量小額理賠效率低下的“痛點”,支持自動化理賠。保險事故發生后,智能合約能夠自動判斷是否滿足預設的索賠條件,如果滿足條件,便會通過虛擬機的方式執行腳本實現智能合約的功能,并通過公開透明的支付機制自動完成劃款賠付,減少了大量人工操作環節,賠付效率得到了質的提升,可以幫助互聯網保險機構節約大量運營費用。2016年,我國已經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航空意外保險。隨后,在大閘蟹養殖保險中,某地也探索引入了基于智能合約的天氣反饋機制,當氣溫超過預先設定的高溫標準時,便會對養殖戶自動賠償。此外,智能合約還可以通過自治性合同設計,減少合同糾紛,保護互聯網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區塊鏈共識信任機制有助于緩解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信息不對稱,防控欺詐風險
互聯網保險通過網絡完成投保和承保過程,信息不對稱是制約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互聯網保險的網絡特性決定了保險銷售方不能面對面向消費者主動說明產品相關信息,而大多采用“勾選閱讀”方式,易出現銷售誤導、保險條款不透明等問題,造成消費者單方面曲解,在理賠時引發投訴;另一方面,客戶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欺詐或騙保,給保險公司帶來風險隱患。“惟一性”是保險承保和理賠定損的難點,區塊鏈的共識信任機制可以為時間和空間范疇內的保險惟一性解決提供全新的可能,為防范保險欺詐提供技術支撐。在線訂立互聯網保險合同并完成交易的每一步操作細節,都可以記錄在區塊鏈上,作為雙方履行告知、說明義務的證據。區塊鏈上的記錄,投保人可作為可保性證明,保險公司可用于識別保險欺詐風險。區塊鏈分布式數據庫可以通過追溯完整的交易記錄,獨立驗證客戶及其索賠等事務的真實性,因此有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幫助保險公司識別賠付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復交易、欺詐騙保等行為,進而解決互聯網保險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
(五)區塊鏈開放性使其能與其他技術融合應用于各業務環節,構建保險科技新生態
當金融體系處于變革和過渡時期,推進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融合,將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進程[6]。我國互聯網保險在爆發式增長中也曾一度出現賞月險、防小三險、鹿晗戀愛險等嘩眾取寵的“偽創新產品”[7],而區塊鏈的開源、開放特征,使其能與其他金融科技新技術深度融合,綜合應用于互聯網保險的產品設計、售前營銷、售中投保和售后理賠等各業務環節,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運營效率,驅動互聯網保險實現從“流量為王”的粗放式增長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如表1所示。同時,區塊鏈與其他金融科技技術的整合應用,還能孵化出新的商業模式,構建保險科技新生態,賦能互聯網保險高質量發展。以眾安保險旗下眾安科技推出的“安鏈云”系統為例,該系統利用區塊鏈的開放性,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孵化出了Ti系列區塊鏈產品、X系列數據智能產品、S系列保險科技應用產品。其中,Ti系列產品提供電子保單存儲系統,保單信息被分布式存儲于“云端”,利用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的特征確保保單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保單電子數據丟失的隱患,并利用區塊鏈的開放性拓寬了保單的應用范圍。X系列產品提供精細化風險管理、模型搭建、智能營銷及流量分析服務。S系列產品針對前端銷售、客戶運營、核保理賠等多個環節中的痛點提供保險科技解決方案,例如在核保理賠環節,當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時,智能合約配合智能風控技術,能夠將原來耗時的理賠變得快捷高效。“安鏈云”的三大系列產品,在服務眾安保險的同時,還向銀行、醫療、支付等垂直領域跨界輸出區塊鏈存儲、圖像識別、智能分析、健康管理等解決方案。
相關論文還可參考: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類保險網絡互助平臺發展現狀及其體系構建
摘 要: 金融科技不僅僅是互聯網金融的升級,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將對產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因此,討論區塊鏈技術對保險業的創新驅動,應立足于當前業務的具體實踐和業務局限。文章聚焦于保險領域中的一種創新模式: 類保險網絡互助。該模式因其體現出的普惠性而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已在類保險網絡互助中得到初步運用,并受到一致推崇,但當前區塊鏈技術和類保險互助場景結合依然處于萌芽階段。文章透過對互助保險的理論機制探討,考察我國類保險網絡互助典型案例,論述區塊鏈技術在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該領域市場現狀和運營模式,探析進一步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啟示,從而提出基于區塊鏈的互助保險一體化系統構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