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1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2018 年 8 月 10 日隨著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誕生,瞬間再次燃起會計行業對區塊鏈的關注。區塊鏈是什么? 這詞最早出現在 2008 年中本聰發表的論文《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現金系統》中,次年以區塊鏈技術為框架的比特幣正式問世,由此進入區塊
【摘 要】2018 年 8 月 10 日隨著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誕生,瞬間再次燃起會計行業對區塊鏈的關注。區塊鏈是什么? 這詞最早出現在 2008 年中本聰發表的論文《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現金系統》中,次年以區塊鏈技術為框架的比特幣正式問世,由此進入區塊鏈 1. 0 時代,同時也標志著區塊鏈由概念性名詞轉化為可應用技術得到大眾認知。2014 年“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 2. 0 時代為區塊鏈技術和更多場景結合提供了無線的遐想。現如今區塊鏈已經邁入 3. 0 時代,隨著互聯網科技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高速發展,區塊鏈作為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必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區塊鏈; 會計; 區塊鏈發票
一、區塊鏈發票解析
我國是“以票控稅”的財稅體制,發票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會計核算中最重要的原始資料。傳統紙質發票造假成本低,技術要求低,回報快,再加之人們對使用假發票的違法意識薄弱,助長了造假者的行為,使得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各地假發票案屢禁不止。2008 年破獲的我國最大假發票案涉及 97 個票種,涉案票面金額高達 10520 余億元。隨著信息化的推進,2013 年電子發票應運而生,電子發票雖然可解決紙質發票造假問題但卻有著可無限打印、可復制的致命缺陷,在會計核算中容易出現重復支付等問題。
期刊推薦:《知識經濟》(半月刊)是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專業性學術經濟期刊。本刊以理論探討和學術研究為主,致力于反映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諸多方面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與科學研究成果。介紹知識經濟新動向,再現日漸擴展的全球高科技業中具有強大挑戰力的競爭折和主力軍團奮斗歷程,立足國內放眼全球,盡顯知識力量科技風采。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發票,發票一旦生成后,收款方、付款方和稅務三方同時收到相關信息,對于交易金額、事由等整個過程需三方同時驗證和確認,最后可實現交叉式監督。區塊鏈電子發票,它串連起了發票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發票的開具、流轉、儲存、報銷、查驗; 交易就等于開票、開票就等于報銷、開票就等于納稅,切實解決了發票流轉過程中重復報銷、虛報虛抵、真假難辨等現實難題。發票是會計業務中最重要的原始憑證,代表著資金和業務的走向,貫穿著整個會計核算的始終,區塊鏈發票的誕生優化了會計核算的環境,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助于降低財務風險。
二、了解區塊鏈
區塊鏈的實質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作為比特幣的基礎技術,區塊鏈技術是將數據區塊按時間順序用鏈表的形式組合而成的數據結構,通過網絡中多個節點共同維護同一份數據,并且采用非對稱密碼學控制訪問權及防止篡改。區塊鏈上的數據具有去中心,去信任,匿名性、不可篡改,可追溯性,公開透明等特點。
1、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 所有的交易記錄皆是由基于分布式網絡上多個節點共同維護結果,每個節點均采用同一種記賬法則,都擁有一份相同的獨立賬本,任何單一節點出錯都不會影響到總賬。去中心化不是真的沒有中心,多中心協作才是分布式賬本的精髓。
2、集體維護/共識機制: 區塊鏈網絡上的節點都是分散且獨立的,如何讓毫無利益相干的各節點對某項交易達成一致,就是共識機制所解決的問題。通過共識機制的特定算法,集體共同確認同一交易事項并同時記錄在自己的賬本內。
3、隱私保護/非對稱密碼技術: 該技術有兩把不同的密鑰,通常稱作公鑰和私鑰,顧名思義公鑰是公開的,私鑰是保密的,他們天生一對,無論用那把鑰匙來加密必須用對應的另外一把來解密。區塊鏈上的數據是公開化的,但是網絡各節點的身份又是非公開的,我們可以開啟授權機制,即把公鑰公開,只有得到私鑰的用戶才能訪問權限。該技術讓區塊鏈上的數據具有透明化的同時也保證了個人隱私。
4、可追溯性/鏈式結構: 區塊鏈獨有的鏈表結構將各個區塊數據依次相接,從而記錄了區塊鏈數據的完整歷史,任意數據都可以通過此結構順藤摸瓜、反本溯源.
5、時序性/時間戳: 每當節點記錄一個新的交易數據的同時必須在當前區塊中留下新數據寫入的時間,我們把這稱作為加蓋時間戳。當鏈式結構下的數據被賦予時間順序后,不可修改和可追溯特性仿佛就變成了區塊鏈數據的本性,使得其天生就可以防偽。
6、可編程/智能合約: 是一種將合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用程序表現出來的數字編碼,合約雙方可以在沒有第三方監管 ( 中心機構) 的前提下,自動履行合約內容。被程序化的合約只要滿足條件就會自動執行,不會出現不履約風險。如果說區塊鏈是骨架,智能合約則賦予其靈魂,有了智能合約的區塊鏈才變得有血有肉,可以更靈活運用于現實業務處理中。
三、區塊鏈在會計核算上的應用
終上所述: 擁有這些特征的區塊鏈在與會計核算工作結合后產生了一個完美的契合點,那就是由區塊鏈生成的原始憑證與其他相關信息均不能修改。交易產生的原始資料,包括發票、出入庫單、合同、收付款憑單等,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中,必須由交易各方參與且共同確認后方可形成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永久憑證,對于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1、提高工作效率: 區塊鏈發票帶來的“消費即開票、開票即報銷”,更帶來全新的全自動記賬模式。根據區塊鏈運作機制,每當一筆業務確認后,立即可實現自動生成會計憑證,并且保留所有交易線索,財務報表亦可實時生成,在保證憑證資料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更大幅度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基礎核算工作負荷。
2、提高經濟效益: 傳統會計業務中對于經濟合同合作方的信用等級和償債能力等評估還是停留在主觀判斷階段,即使在信息公開高度發達的當下,也不可避免壞賬的發生。而在賦予智能合約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下,主觀性判斷以及其他個體原因對數據的影響因素也會隨之降到最少,由區塊鏈技術創造的“數字信任” 機制,壞賬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3、降低財務風險: 分布式賬本的去中心化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財務風險,各節點都擁有相同的賬本,更改記錄必須獲得所有節點的共同確認,且新記錄只能做添加,不能在原記錄上直接進行修改。區塊鏈公開透明、數據不可逆的天性使得造假的概率基本為零,從源頭上杜絕偽造財務數據,讓會計各要素的確認更直接、無誤和高效,價值的計量更加公允。
4、檔案的智能化管理: 結合智能合約的特性在會計憑證生成的同時設置檔案不同的管理周期,滿足條件后便可自行銷毀或者重新歸檔。對于“翻老賬”這種讓會計人員費時又費力的工作再也不用頭疼啦,因區塊鏈的鏈式結構和時間記錄等特性,可以實現一鍵式提取原始資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區塊鏈技術在會計核算上的擔憂凡事都有兩面性,區塊鏈從誕生到現在也不過十個年頭,仍處在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尚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會計核算的運用上主要有安全性問題、能效問題、法律效力不確定這三個方面。
1、安全性: 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從理論上來講本就有瑕疵,因為只要掌握全網絡上超過 51% 的節點就有能力修改或者偽造區塊鏈數據。2017 年 5 月全球爆發勒索病毒,黑客正是利用了區塊鏈的匿名性和網絡公開透明才會選定比特幣作為贖金。在這種背景下,假如區塊鏈技術運用在會計上,會計賬務依舊會面臨安全性威脅,數據的不可修改論仍是空談。
2、能效問題: 第一、儲存能力問題,區塊鏈網絡內每個節點都擁有一份相同的賬本,這對于日益增長的財會數據儲存來說是個很大挑戰。第二、處理效率問題,就拿比特幣來說,一秒只能處理 7 筆交易,確認一筆比特幣更是需要 10 分鐘,這大大限制了區塊鏈在繁冗的會計業務中的應用。
3、法律效力: 智能合約是一種新型合同模式,目前合同法未將智能合約納入規制范疇。所以由基于區塊鏈技術上的智能合約生成的經濟合同,在實際應用中尚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
五、未來展望
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提供具備有可追溯性、完整性、連續性、系統性的會計資料數據,可以真正實現“過程的控制”。隨著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紛紛布局區塊鏈項目,區塊鏈在審計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開啟“自審計”時代指日可待。相信在區塊鏈技術的推動下未來會計職能不僅局限于核算與監督,必將展現出更多樣化的會計智能。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