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行業視角的北京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空間特征分析

發布時間:2019-10-10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 從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層面出發,利用社會網絡分析與空間分析方法,基于行業視角剖析北京產學研內部、外部合作創新網絡的空間特征。研究結果表明,2013 年,北京各行業產學研內部合作主要集聚在海淀區、朝陽區、西城區、昌平區; 科教文衛業、工業與制

  摘要: 從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層面出發,利用社會網絡分析與空間分析方法,基于行業視角剖析北京產學研內部、外部合作創新網絡的空間特征。研究結果表明,2013 年,北京各行業產學研內部合作主要集聚在海淀區、朝陽區、西城區、昌平區; 科教文衛業、工業與制造業、交通和信息業、金融與房地產業形成多重交叉的空間聯系網絡; 工業與建筑業、交通和信息業、科教文衛業的網絡呈明顯的 “中心 - 邊緣”網絡模式; 遼寧、山東、上海是與北京產學研合作最緊密的省 ( 市) 。

基于行業視角的北京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空間特征分析

  關鍵詞: 行業視角; 北京; 產學研合作; 創新網絡; 空間特征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硅谷 “大學驅動科技園區發展”模式的成功運轉,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熱潮[1]。伴隨非線性創新網絡理論的發展,由實際生產、教育與科學研究之間建立網絡聯結所形成的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成為當前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是指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知識、信息交流而形成的一種合作關系,這種關系隨著關系要素的多樣化、層級化、復雜化而形成知識網絡組織[2 - 5]。

  國內外對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的研究爆發于 21 世紀。21 世紀前 10 年主要從定性視角探討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理論基礎,包括理論概念[6 - 7]、知識特性[8 - 10]、運行模式與機制[11 - 13]等。2010 年后伴隨著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理論不斷完善,逐漸從定性研究轉向定量研究,主要包括: ( 1) 網絡結構,主要是利用社會網絡方法剖析網絡內部構造[14]; ( 2) 網絡與創新績效的關系,主要是利用不同計量模型研究不同層級、不同行業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與創新產出關系,并揭示其影響因素[15 - 16]; ( 3) 網絡的演化研究,主要是基于時間尺度,從國家、區域、行業以及企業等視角探討網絡的演化過程[17 - 22]。根據以上研究發現: ( 1) 定量剖析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能夠準確認識其網絡特性,是當前研究的重點方向; ( 2)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會學、管理學等領域,從地理學的空間視角揭示網絡特征的研究較少; ( 3) 從行業視角深入剖析不同行業間網絡特征不足。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我國最典型的高新科技園區———中關村的承載地,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在其發展歷程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對北京創新網絡及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的研究主要以中關村為研究對象,包括中關村創新網絡聯結機制、中關村區域創新網絡與當地科技產業生態的互動機制[23]、定性探討中關村創新網絡的現狀[24]及其演化路徑[25],但尚未有學者基于定量視角揭示北京產學研合作網絡特征。不同行業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的空間特征有待進一步探究。

  因此,本文從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層面出發,利用社會網絡分析與空間分析方法,基于行業視角剖析北京產學研內部、外部合作創新網絡的空間特征,為北京深入各個行業培育完善的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提供依據。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 1 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專利合作數據構建北京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涉及兩類數據: ( 1) 企業與高校專利合作數據; ( 2) 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專利合作數據。本文使用數據來源渠道為國家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為國家專利服務平臺檢索的專利授權數,以地址、時間、申請人為限制搜索條件,選取 “公司”與 “大學” “公司”與 “學院” “公司”與 “研究所” “公司” 與 “研究院” “公司”與 “研究中心” “廠”與 “大學”“廠”與 “學院”“廠”與 “研究所”“廠” 與 “研究院” “廠”與 “研究中心”的合作數據,各個創新主體地理坐標通過百度地圖拾取獲得,鑒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需要 1 ~ 2 年周期,因此本文選用 2014 年的數據,從行業視角定量探討 2013 年北京產學研內部、外部合作創新網絡的空間特征。本次研究共搜集北京產學研內部合作 5 330 次、產學研外部合作 3 289 次,以此構建本研究的基礎數據庫。其中,各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地址以專利地址為準,能夠反映出創新主體空間聯系是產學研創新網絡的真實現狀,而在區縣統計計算時,合并同區縣同一公司數據。

  當前我國專利數據的分類主要以國際分類為標準,這個標準與我國常用的國民經濟統計數據分類標準差別較大,因此,為了結合我國現實社會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本研究以國民經濟 19 大行業 ( GB /T 4754 - 2011) 作為專利合作分行業數據的統計口徑,參考經濟普查對國民經濟 19 大行業的細分行業,結合專利本身的分類標準,進行歸并。最終對國民經濟 19 個行業歸并為 7 大類: ( 1) 農林牧漁業,包括農林牧漁業; ( 2) 工業與建筑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 3) 商貿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4) 交通和信息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5) 金融與房地產業,包括金融業,房地產業; ( 6) 科教文衛業,包括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7) 公共管理與服務業,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26]。

  1. 2 研究方法

  本文借鑒社會網絡分析研究社會關系與網絡結構的思路,利用授權專利合作數據,結合 ArcGIS 空間特征分析,基于行業視角定量探討北京產學研內部、外部合作創新網絡空間特征。其中,北京產學研內部合作創新網絡的分析主要從行業空間分布、行業空間聯系、行業的網絡中心性等 3 個方面展開; 北京產學研外部合作創新網絡的分析限于數據是以申請地址為北京的授權專利為基礎數據,數據不包括申請地址為外地的專利合作數據,因此,僅預測其空間分布趨勢。下文分別從北京產學研內部、外部合作創新網絡展開論述。

  2 北京產學研內部合作創新網絡

  2. 1 各行業產學研內部合作空間分布

  2013 年北京產學研內部合作中,科教文衛占比最大,達 39. 17% ; 其次為工業與建筑業、交通和信息業,占比分別達 30. 47% 、22. 06% ; 其他行業占比較小 ( 見表 1) 。從空間分布看,各行業總體表現為集聚程度高,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區,海淀區、朝陽區為各行業產學研合作的極核,西城區、昌平區為次極核,主要原因是這 4 個中心城區布局了北京絕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很多國企、央企總部。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學研內部合作分布較為分散,海淀區、朝陽區以及西城區占比最大,占比共達 70. 51% ,大興區、石景山區以及豐臺區占比分別達8. 33% 、7. 69% 、7. 69% ; 在工業與建筑業中,朝陽區占比最大,達 44. 33% ,其次為海淀區、昌平區、西 城 區, 占 比 分 別 達 28. 76% 、 9. 79% 、 8. 62% ; 商貿業集聚程度高,海淀區、昌平區、西城區 3 個極核城區占比共達 92. 22% ,其中海淀區占比最大,達 78. 89% ; 交通和信息業與金融及房地產業產學研合作分布較為相似,主要集聚在海淀區、西城區、昌平區; 科教文衛業主要分布在海淀區、朝陽區以及西城區,占比分別達 39. 99% 、30. 41% 、 14. 18% ,其次為昌平區、東城區,占比分別達7. 81% 、3. 93% ; 公共管理與服務業集聚程度最高,海 淀 區、西城區與朝陽區 3 個集聚區占比 共 達 92. 86% ( 見圖 1) 。

  2. 2 各行業產學研內部合作空間聯系

  2013 年北京各行業產學研內部合作區域聯系以海淀區、朝陽區、西城區、昌平區為主要節點,形成區域內合作與區域間合作并重的區域合作網絡。由于科教文衛業、工業與制造業、交通和信息業、金融與房地產業產學研合作強度大、創新主體數量多、分布分散,形成多重交叉的空間聯系網絡,其他行業區域聯系網絡聯系度較弱。其中,區域內合作是主導農林牧漁業區域聯系網絡的重要力量,形成以海淀區為核心節點的 “1”字形空間聯系網絡,最大規模的區域聯系流為海淀區 - 海淀區、朝陽區- 朝陽區,占比分別達 25. 64% 、23. 08% ; 工業與制造業區域間聯系突出,形成以海淀區、朝陽區、昌平區、西城區為網絡核心節點的 “星狀”聯系網絡,規模最大的產學研聯系流是海淀區 - 朝陽區、朝陽區 - 朝陽區,占比共達 55. 54% ; 商貿業產學研區域合作聯系尚未形成相互連通的網絡; 交通和信息業形成以北京核心城區為中心的 “不規則四邊形狀”的區域聯系網絡,最大兩個區域產學研聯系流為海淀區 - 海淀區、海淀區 - 西城區,占比分別達 36. 39% 、30. 10% ,其次是昌平區 - 西城區、大興區 - 豐臺區; 金融與房地產業產學研合作次數雖然不多,但也形成了以海淀區為核心的 “放射狀”產學研空間聯系網絡,區域聯系流最大的為海淀區 -西城區,占比達 44. 29% ; 科教文衛業區域產學研空間聯系網絡是合作規模最大、網絡覆蓋范圍最廣、聯系網絡最復雜的,其中合作次數超過 100 次的大規模區域聯系流有 4 對,分別為海淀區 - 朝陽區、海淀區 - 西城區、朝陽區 - 朝陽區、海淀區 - 海淀區,這些區域均為高校、科研院所分布的集聚區; 公共管理與服務業區域產學研聯系網絡簡單,海淀區占據重要地位 ( 見圖 2) 。

  2. 3 各行業產學研內部合作網絡中心性分析

  本研究數據屬于 2 模數據,主要從度數中心度與中間中心度兩個維度探討其中心性。由圖 3、表 2 可知: ( 1) 工業與建筑業、交通和信息業、科教文衛業合作網絡“中心 - 邊緣”網絡模式明顯,其余 4 個行業由于網絡規模較小,網絡圖表現較為零散。 ( 2) 從不同行業間高校與科研院所關鍵節點看,除工業與建筑以外,研究院所對各行業合作網絡的控制能力要強于大學,這與整體網絡關鍵節點不同 ———2013 年整體網絡關鍵節點前 10 位中,大學占 8 家,科研院所占 2 家。因此,可以推斷大學在鏈接不同行業產學研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 3) 從不同行業間企業關鍵節點看,國企 ( 或央企) 對工業與建筑業、科教文衛業產學研合作的控制能力強,排名前 10 企業中,國企 ( 或央企) 分別占 9 家和 8 家。主要原因是這些國企或央企主要為世界 500 強或國內 500 強企業,一方面這類企業專利產出數量巨大,在國家以及北京大力推動協同創新背景下,加強產學研合作; 另一方面這類企業從成立以來在人才、企業衍生與擴張等方面與北京本土大學保持著天然的聯系。( 4) 國家電網對金融和房地產業、公共管理與服務業合作網絡控制能力表現突出,度數中心度分別達到 0. 429、0. 300,遠高于排名第二的關鍵節點。

  3 北京各行業產學研外部合作空間分布

  北京產學研外部合作中,科教文衛業占比最大,達 48. 76% ,其次為工業與建筑業、交通和信息業,占比分 別 達 30. 47% 、14. 63% ,其他行業占比小 ( 見表 1 ) 。從 空 間 分 布 看,北 京 與 我 國 29 個 省 ( 市、區) 發生產學研合作,排名前 10 的省 ( 市、區) 依次為遼寧、山東、上海、江蘇、河北、河南、廣東、湖北、福建、浙江,其中與遼寧和山東、上海合作次數占比最大,分別達 16. 57% 、15. 42% 、 13. 71% ,主要原因是遼寧的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山東的勝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與北京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數量巨大,使其成為北京產學研合作的主要省 ( 市) 。基于各行業產學研合作空間分布來看 ( 圖 4) ,農林牧漁業外部產學研合作主要集中在中部省份,位列前 5 省 ( 市) 依次為河南、湖南、陜西、寧夏、湖北,共集聚了 66. 67% 產學研合作; 工業與建筑業以東中部省份為主,位列前 5 省市依次為山東、遼寧、河南、上海、江蘇,5 省 ( 市) 占比達 67. 56% ; 商貿業位列前 5 省 ( 市) 依次為山東、廣 東、 江 西、 黑 龍 江、 重 慶,5 省 占 比 達 68. 00% ; 交通和信息業集聚在經濟發達省 ( 市) 顯著,其中前 3 位分別為江蘇、山東以及廣東,占比共達 42. 20% ; 金融與房地產業在山東、福建、浙江以及湖 南 等 4 個 省 ( 市) 聚 集 顯 著,占 比 共 達 53. 42% ; 科教文衛業合作覆蓋范圍廣,與 28 個省 ( 市) 發生產學研合作,在環渤海地區形成明顯的集聚區,位列前 5 省市依次為上海、遼寧、山東、河北以及江蘇,占比共達 67. 83% ; 公共管理與服務業外部產學研合作對象位列前 5 省 ( 市) 依次為福建、山東、湖南、江蘇、上海,占比共達 50. 00% 。

  推薦閱讀:天津濱海新區科技創新發展措施

  摘 要:目前,新區的科技協同創新形式不再是產學研之間簡單的技術轉移,合作形式日趨多樣化。如由中新藥業、科技創業投資公司、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以及南開大學共同組建的天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短短幾年就已申報專利項目近百項。

  4 結論與討論

  ( 1) 2013 年北京各行業產學研內部合作區域分布總體表現為集聚程度高,主要集聚在海淀、朝陽、西城、昌平等 4 個中心城區。同時,這 4 個城區也是北京產學研內部合作空間聯系主要節點,形成區域內合作與區域間合作并重的區域合作網絡。其中,科教文衛業、工業與制造業、交通和信息業、金融與房地產業形成多重交叉的空間聯系網絡,其他行業區域聯系網絡聯系度較弱。

  ( 2) 工業與建筑業、交通和信息業、科教文衛業合作網絡“中心 - 邊緣”網絡模式明顯。從不同行業間高校與科研院所關鍵節點看,研究院所對各行業合作網絡的控制能力要強于大學; 從不同行業間企業關鍵節點看,國企 ( 或央企) 對工業與建筑業、科教文衛業產學研合作的控制能力強; 國家電網對金融和房地產業、公共管理與服務業合作網絡控制能力表現突出。

  (3) 北京與我國 29 個省 ( 市) 發生產學研合作,排名前 10 省份依次為遼寧、山東、上海、江蘇、河北、河南、廣東、湖北、福建、浙江。農林牧漁業外部產學研合作主要集中在中部省份; 工業與建筑業以東中部省份為主; 商貿業位列前 5 省市依次為山東、廣東、江西、黑龍江、重慶; 交通和信息業集聚在經濟發達省 ( 市) 顯著; 金融與房地產業在山東、福建、浙江以及湖南等 4 個省 ( 市) 聚集顯著; 科教文衛業合作覆蓋范圍廣,在環渤海地區形成明顯的集聚區; 公共管理與服務業外部位列前 5 省市依次為福建、山東、湖南、江蘇、上海。

  由分析結果可知,中心城區仍然是北京產學研合作的核心區。產學研合作網絡鏈接大量創新主體與創新資源,為了加快城市中心區職能疏解,發展外圍城區創新環境,建議依據北京產學研內部合作創新網絡行業特征,從科教文衛業、工業與制造業、交通和信息業、金融與房地產業重點行業著手,適當將國家電網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企業的分公司或分部門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重點大學的分;蛳嚓P學院搬遷到外圍城區。

  本文分析主要從產學研傳統視角 ( 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等 3 個主體) 進行探討,尚未能結合其他要素展開定量分析。伴隨著政府、中介機構、金融機構、銷售商、供應商等對產學研合作發揮作用越來越大,傳統視角下由企業、大學、科研院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發生變化,并且伴隨著創新聯盟、行業協會等新型協作機構發展的背景下,產學研合作關系進一步復雜化;诖,未來研究深入挖掘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并在新模式的基礎上對新型產學研合作關系展開研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