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低碳理念下城市地域性規劃設計研究

發布時間:2018-01-30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低碳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提倡低碳也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在低碳理念下進行地域性規劃設計,既符合當下時代的主題,也在設計中彰顯了個性。為此,本文作者就對低碳理念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低碳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提倡低碳也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在低碳理念下進行地域性規劃設計,既符合當下時代的主題,也在設計中彰顯了個性。為此,本文作者就對低碳理念下的地域性規劃設計方法進行研究,結合自然和人文兩大要素,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合理利用能源,節約資源,減少排放量,為持續發展生活提供幫助。

  關鍵詞:低碳,地域性,規劃設計

  隨著城鎮化及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因此而帶來的城市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全球氣候變暖而引發的夏天氣溫持續高漲,出現火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導致冬天出現霧霾天氣,危及每個市民的身體健康。那么如何減少二氧化碳一類的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有效改善城市區域范圍內小氣候的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低碳理念下的景觀規劃設計應運而生,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夠使一定空間范圍內的碳匯能力增強,從而達到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環境質量的目的。與此同時,在規劃設計時更應該避免千篇一律,注重地域性景觀的營造,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脈,使其具有地方代表性和獨特性。

  1 低碳理念和地域性景觀

  1.1 低碳理念

  低碳(low carbon)一詞源于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的能源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主要是為了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倡議人們做到節能減排[1].而當下的低碳被普遍認為是有比較低或者更低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那么低碳理念也就隨之而生,意指“三低”,即低排放、低能耗和低污染[2].

  1.2 地域性景觀

  地域性景觀是指一定區域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互相融合與滲透,是該地域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特征所在。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動植物資源和水文地質等;人文因素包括文化資源、歷史資源以及居住者的生產生活方式等[3].在規劃設計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地區的傳統風貌,并且要與周邊環境相融合。

  2 低碳理念下的地域性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2.1 自然要素

  2.1.1 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 在規劃設計時,首先要對基地及基地周邊的現有場地要素進行勘察記錄,如山體、水系、植物,地面上的較大高差等,尊重這類特殊的自然景觀,不僅要規避破壞原有的地形地貌,還要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這也是對地域特色的一種保護和傳承[4].

  2.1.2 合理搭配固碳植物 要達到低碳目的的途徑有很多種,其中最常用的一種主動性方式就是種植綠色植物,這是由于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在有光照的條件下,吸收植物周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且釋放出氧氣,這就是碳匯功能。不同的植物具有的固碳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選擇植物時,要注意選擇固碳能力比較強的。在進行植物搭配時,依然遵循低碳原則,將不同固碳能力的植物進行優勢互補,提高整個植物群落的固碳能力。據相關試驗的數據表明,老齡樹木的固碳能力遠遠低于幼齡樹木,喬木的固碳能力遠遠低于灌木。所以在進行植物搭配時,幼齡樹木與灌木的比例要高于老齡樹木與喬木。

  2.2 人文要素

  2.2.1 建造地域性綠色園林建筑 對基地范圍內原有的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綜合考慮,盡量不采用直接拆除的方式,應該首選對其進行改造更新,如功能置換或綠色建筑改造,以此來減少拆除和新建所消耗的各項費用以及材料和勞動力,當然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2.2 優選地域性碳友好材料 所謂的地域性碳友好材料,就是指當地的擁有較低的碳成本的材料,在景觀材料中的碳成本主要是指材料在運輸過程中、在使用時、在日常的管理和養護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及所產生的能源消耗等。因此,在規劃設計時,優先選用地域性碳友好材料,即就地取材,避免長途運輸,這不僅可以實現低碳,也是對地域性景觀進行的一種保護和傳承。

  3 以淮陽縣太昊伏羲陵部分區域規劃設計為例

  3.1 項目概況

  3.1.1 區位 太昊伏羲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城北1.5 km處,屬暖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常年降水量平均在740 mm左右,氣溫平均在14 ℃左右(圖1)。

  3.1.2 文化 太昊陵,也就是“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的陵廟,因其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陵廟,故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陵”.該陵廟是根據伏羲先天八卦之理數修建的,其修建的理念在我國大規模宮殿式古建筑群中屬特例。整個陵廟近乎于平行四邊形平面,其南北向總長約750 m,占地面積約58.3 hm2.繼承了我國古代修建城市的原理,即將宮殿分為三道“皇城”:紫禁城、內城以及郭城(外城)。據統計,全廟現有三大殿,兩坊、兩廊以及兩樓等,其主要建筑物及構筑物均貫穿在南北的豎向中軸線上,這也符合我國古代城市宮殿的規劃思想(圖2和圖3)。

  3.2 基地概況

  本次項目基地位于太昊伏羲陵內部的東北角,北臨陵后街,南接獨秀園(植物雕塑園),東靠碑林園,西倚仿古商業街。該基地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邊呈梯形,面積較大,約為11 360 m2,四周有綠色植物圍墻,基地內部有些許綠色植物。北邊呈矩形,面積較小,約為7 050 m2,基地除南邊外,其余由建筑墻體或圍墻圍合,基地內部有些許綠色植物,靠近南部有一面東西向墻體,且該區域西部緊靠碑林園,并有近1 000塊功德碑需要放置(圖4)。

  3.3 規劃設計

  3.3.1 傳承軸線總體布局模式 根據地塊特點以及整個陵廟的布局形式,沿用了傳統的南北軸線總體布局模式,并且將規劃的主要景觀節點都置于該軸線上(圖5)。

  3.3.2 合理劃分功能區 該基地由一條步行道分為南北兩部分,由于北部基地西靠碑林園且內有1 000塊功德碑需安置,故規劃為功德碑塔園,采用傳統院落形式布局。而南部南接獨秀園(植物雕塑園),故規劃為5個功能區,中央為伏羲先天八卦迷宮園,西北為老年成語植物園區,東北為中年成語植物園區,東南為青少年運動植物園區,西南為兒童動漫卡通雕塑植物園區(圖6和圖7)。

  3.3.3 選擇常綠柏樹構建綠色園林建筑 (1)北部的核心--功德碑塔。功德碑塔園中心是4座功德碑植物塔,塔骨架為鋼結構,表皮為四季常綠的松柏,塔區為下沉式,下沉2 m,分為位于伏羲先天八卦的兌(東南)、震(東北)、艮(西北)、巽(西南),兩兩相對,互生互約。每座功德碑植物塔為7層,象征七級浮屠,第一層高2 m,內部布置休息木質桌椅,第二層及其以上每層高1.2 m,塔總高10 m.塔形為等邊八邊形,象征伏羲先天八卦圖,第七層的每面有兩塊功德碑,以下每層逐層每面各增加一塊功德碑(即第六層每面有3塊功德碑,以此類推),最底層每面僅有5塊,用于通風采光。首層邊長為4.8 m,頂層邊長為1.2 m.四塔中心為圓形花壇,象征圓形八卦圖,四塔的南北兩側為植物浮雕景墻(圖8)。

  (2)南部的核心--伏羲先天八卦迷宮園。伏羲先天八卦迷宮園中心是伏羲先天八卦植物迷宮,植物墻體采用四季常綠植物松柏,整個迷宮呈為下沉式,下沉2 m,迷宮植物墻高2 m,植物墻上開框景窗。在地平面環繞迷宮一圈做植物游廊,內有長椅可供休息,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兌(東南)、離(東)、震(東北)、艮(西北)、坎(西)、巽(西南)6個方位各設置一座三重檐植物方亭,在坤(北)、乾(南)兩個方位各設置一座底層架空的兩重檐植物方亭,8座植物方亭與植物游廊相串聯,在游廊外圈是八仙過海的8個仙人植物雕塑(圖9)。

  4 結 語

  在當下低碳生活引領全球的城市發展的趨勢下,地域性城市設計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要兼顧到景觀的獨特性和融合性;搓柨h太昊伏羲陵部分區域規劃設計方案作為一種新的設計理念與探索,以伏羲陵的傳統規劃布局模式以及建筑形式為基礎,運用低碳理念下的規劃設計方法,從環保、地域以及文化傳承3個方面進行針對性設計,將其規劃為一個具有地域性色彩的有文化內涵的低碳人文園區。

  參考文獻:

  [1]唐志軍,王凌云.低碳園林及其設計原則[J].陜西林業科技,2011(4):60-62.

  [2]白舸,田媛.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觀設計初探[J].山西建筑,2011,37(27):198-199.

  [3]文斌,周曦.地域性景觀的風景園林學實踐--以岳陽尚書坊規劃設計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6(9):182-184.

  [4]胡維佳,楊柳青.淺析低碳理念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2011(6):113-115.

  [5]作者不詳.先天八卦圖[EB/OL].[2017-03-22].

  [6]作者不詳. 淮陽太昊陵[EB/OL].[2017-03-22].

  推薦閱讀: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議

  在我國惡劣的環境背景下,人們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這也是緩解我國環境污染現狀的有效政策,對環境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路。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