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

發布時間:2017-11-1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下面這篇金融類職稱論文主要從陜西戶縣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現狀出發,概括了小額貸款公司多年發展取得的成就,并針對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小額貸款公司應明確自身定位,加大監管職能,追求政策支持,推動小額貸款公司向特色化,專業

  下面這篇金融類職稱論文主要從陜西戶縣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現狀出發,概括了小額貸款公司多年發展取得的成就,并針對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小額貸款公司應明確自身定位,加大監管職能,追求政策支持,推動小額貸款公司向特色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適當的開拓融資渠道,加強內控管理,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

  2006年,西安市大洋匯鑫小額貸款公司和西安市信昌小額貸款公司在戶縣成立,成為小額貸款公司全國五個試點省區首批七家小額貸款公司之一,從此拉開了戶縣小額貸款公司支農助微、蓬勃發展的帷幕。十年發展中,戶縣小額貸款公司在滿足“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促進縣域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民間借貸行為陽光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得到較高市場認可度,社會反響良好。

  截至2016年末,陜西省戶縣共有小貸公司4家,從業人員60余人,注冊資本金合計超2億元。2015年8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出臺了《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旨在規范小貸公司及沒有明確監督管理部門的其他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有望解決小貸公司存在的法律地位不清晰、內部管理薄弱、違規經營現象等問題,對小貸行業后續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小額貸款公司十年發展狀況

  (一)彌補縣域三農信貸投放不足,有效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十年間,在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源向大中城市、大企業和大項目集中情況下,具有強烈創業和發展意愿的縣域“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之間產生巨大反差,形成了一定的市場空白。小額貸款公司設立之后,以其機制靈活、貼近農民、數額較小、手續便捷等特點,提供及時有效的信貸產品,彌補了縣域商業銀行對“三農”和小微企業支持的不足。截至2016年末,戶縣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1.44億元,是2006年末貸款余額的9.42倍,其中農戶、小微企業合計貸款余額占小貸公司貸款余額比重高達85%以上。十年發展中,戶縣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超10億元,主要用于經商、農產品加工和種養殖業,為“三農”經濟發展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聚集社會閑散資金,促進民間借貸陽光化

  在微型金融機構中,小額貸款公司產權最為清晰,數量增加最快,使其成本效率能夠代表當前中國商業化微型金融機構的效率。戶縣小額貸款公司實行股份制管理,產權機構比較清晰,分紅回報率高于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更多的自然人以入股形式參與進來,有效聚集社會閑散資金發揮積極作用,成為民營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服務業的主要渠道。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吸收民間資本,使民間融資由“地下”融資開始向陽光化、合法化轉變,民間資本通過參股小額貸款公司為大量的民間金融提供合法的金融供給,進而達到滿足縣域“三農”金融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

  數據顯示,2006年戶縣第一批成立的2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合計為4300萬元,十年發展中歷經多次增資擴股、機構新設。截至目前,4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已達2.17億元,有效吸引民間資金投入,并為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奠定了資金基礎。

  (三)推動行業充分競爭,促進縣域經濟增長

  市場容量、市場競爭主體數量和市場的管理程度是影響市場競爭程度的主要因素?h域金融競爭程度低的根本原因是前些年國家對縣域金融市場進入的嚴格管制和過多的使用行政手段管理縣域金融。小額貸款公司的產生,打破了農村信用社在戶縣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格局,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有商業銀行業務重點調整后形成的“三農”及小微企業的小額信貸真空,促進了戶縣金融行業競爭氛圍的形成,推動了農村金融機構的充分競爭,加快了市場化資金價格機制形成,規范了當地的金融秩序,促進了縣域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水平提升。

  截至2016年末,戶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和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95.19億元和78.28億元,分別是2006年末的4.43倍和1.98倍。隨著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不斷增強,戶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16年戶縣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62.6億元,是2006年的2.74倍。

  (四)專注民生領域業務開展,推動縣域普惠金融快速發展

  小額貸款公司成立以來,尊重市場需求,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專注于“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在促進農村信貸市場發展、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的同時,也推動縣域民生普惠金融的不斷發展。同時,在小額貸款公司民生領域業務不斷拓展的背景下,轄內金融機構也逐步結合當地產業結構特征,不斷創新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民生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在聯保貸、助保貸、公司+農戶+銀行、訂單農業的基礎上,相繼推出了“公司+農戶+股份”的土地流轉新模式、“園區管委會+銀行+園區內企業”的“園區貸”信貸產品,增強對民生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和服務水平提升。據統計,目前戶縣已有20余戶企業通過“助保貸”、“園區貸”獲得信貸支持近3億元,貸款企業滿足率達到90%。

  二、經濟新常態下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法定金融身份未確認,經營成本較高

  從本質上講,小額貸款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專門從事貸款發放業務,應屬于金融企業,但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頒布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未能明確其實質金融身份。而《條例》也僅從監管的角度給予小額貸款公司一個正式放貸人的身份,并未真正完成小額貸款公司法律與稅務角色的定位。普通工商企業的性質將繼續使小額貸款公司在金融監管和稅收征繳等方面不能享有金融企業的相同條件,日常經營中需繳納營業稅、所得稅等五種以上稅費,稅收負擔過重。同時無法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取得低成本資金,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甚至可能會因金融的高風險屬性而失去生存能力。

  (二)改制村鎮銀行熱情不高,發展方向不明確

  小額貸款公司設立之初就定位于“小額、短期、分散”這一細分市場,豐富信貸市場層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2009年6月,銀監會出臺的《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銀監發〔2009〕48號)中提出,符合一定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改制為村鎮銀行,這也是之后小額貸款公司在全國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改制村鎮銀行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起人,且持股比例不低于20%。這意味著小額貸款公司原股東的公司控制權必然喪失,所以一部分經營業績較好的小額貸款公司升級為村鎮銀行的意愿并不強烈。

  同時,一旦成功改制村鎮銀行,必須接受更為嚴格的監管,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產品靈活性等方面的優勢將必然喪失。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方向是轉制為村鎮銀行,還是繼續做專業放貸人或升級為專業放貸的金融公司,目前在政策層面目還沒有清晰地路徑規劃,各小貸公司的股東也持觀望態度,這也必將影響小貸公司的后續發展。據了解,戶縣四家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均維持現狀,沒有改制村鎮銀行的計劃。

  (三)資金來源渠道不足,向金融機構融資困難較大

  融資渠道狹窄、后續資金不足一直是制約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主要瓶頸!蛾兾魇⌒☆~貸款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第二十一條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但實際上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小額貸款公司提供貸款的比例非常低,導致小額貸款公司后續資金不足,影響其穩健經營。據了解,十年間,戶縣僅有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向國開行進行融資,累計融資額為6000余萬元。

  截至2016年末,戶縣小額貸款公司在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余額為零!稐l例》中盡管逐步放寬了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渠道的限制,給其留下了發行債券、向股東或金融機構借款、資產證券化等資金來源通道,但這些通道資金成本已接近或超過銀行貸款利率,在這種以貸放貸的高息模式下,小額貸款公司的安全經營無法得到根本保證。

  (四)股權結構的逐利性導致業務經營偏離政策設計初衷

  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完善農村金融市場,解決中小企業和“三農”貸款難的問題,但由于小額貸款公司股東大多數是由自然人組成,股權結構的逐利性要求和農村金融市場的低盈利性矛盾,導致在實際經營中小貸公司出現信貸非農化現象,業務經營偏離了政策設計初衷。

  一是信貸投向非農化,減弱支持“三農”發展的政策目標!蛾兾魇⌒☆~貸款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小貸公司支持“三農”經濟發展的資金應不低于70%,但小貸公司的經營以盈利為前提,因農業的天然弱質性,小貸公司投放“三農”貸款的積極性不斷降低,支農功能逐步減弱。

  二是在“只貸不存”以及對股東人數規?刂频那闆r下,小貸公司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困境,部分小貸公司涉足房地產和融資平臺領域,資金鏈斷裂風險增加。

  三是受利益驅動,在業務辦理中,小貸公司開始出現單筆貸款大額化現象,加大了信貸風險,也違背了“小額、分散”的原則。

  (五)信用信息缺失,風險控制能力薄弱

  小額貸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統就可以與其他金融機構共享信用信息,更加準確的研判企業、個人的信用狀況,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引發的信貸風險。同時也將進一步拓寬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信息涵蓋面,提升全社會居民信用意識,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

  然而,據我們調查了解,一方面,目前戶縣小額貸款公司雖然全部接入征信系統,但因數據上報工作未完成而沒有開通查詢功能,而且小貸公司上報歷史數據積極性不高。小額貸款公司信用信息的缺失,會導致部分企業或個人利用同一抵押物進行重復抵押貸款,信貸風險不斷積聚。同時也會增加小額貸款公司的放貸成本,進而促使其提高利率定價以覆蓋風險。 另一方面,過去的十年小額貸款公司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內控制度、治理結構、從業人員素質、風險管控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股東結構不合理,個別公司存在大股東“一股獨大”和股東通過關聯交易抽逃資本金的現象。二是沒有設立專門的風險控制部門,不能對經營風險進行及時的預測、識別、控制,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等制度流于形式。三是從業人員甚至高管人員大多缺乏金融行業工作經驗,信貸人員數量不足,兼崗情況普遍。

  三、增強小額貸款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能力的政策建議

  (一)明確身份定位,提升監管效能

  金融機構身份定位一直是小額貸款公司十年發展中的期望,而《條例》中僅是給予小額貸款公司一個正式放貸人的身份;谏鐣矸莸慕缍ǎㄗh司法部門通過相應司法解釋將小額貸款公司的機構性質參照金融機構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小額貸款公司專業放貸人角色認定;監管、財政、稅務、工商管理、物權登記等部門應加強信息溝通和政策協調,優化政策配合與支持,以相關具體規定制度形式讓小額貸款公司獲得其他農村金融機構類似的身份定位,參考對農村信用社等涉農金融機構的相關政策,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適當扶持。

  各相關部門應在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框架下,根據各自監管職責出臺具體監管實施細則,形成規范化、專業化的監管體系。此外,監管部門可探索小額貸款公司轉制村鎮銀行中的發起人條件、股東資格等限制,為小額貸款公司改制為村鎮銀行提供寬松的條件。

  (二)探索差別化政策支持,助推特色化、專業化發展

  目前,隨著村鎮銀行設立和P2P網貸平臺快速發展,縣域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實現小額貸款公司“支農支小”、發展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標,需解決“小額、分散、普惠”的業務特征與降低運營成本費用之間的矛盾。地方政府應切實使符合政策預期的小額貸款公司享有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等同的財稅政策,通過稅收返還、財政貼息等方式,有效降低其運營成本。

  省級監督管理部門應結合縣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探索小額貸款公司特色化經營道路,大力發展專業性小額貸款公司,支持縣域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要整合資源,加強與協會、同行、金融機構、擔保公司的外部合作,積極探索小貸+私募股權投資、小貸+擔保、小貸+P2P、小貸+私募股權投資+擔保等商業模式,創新開發聯合貸款、助貸、接力貸等信貸產品,以成長型小微企業為首選客戶,把資金投向國家鼓勵、支持的產業和行業。

  (三)適度拓寬融資渠道,增強市場融資能力

  外源性融資渠道受限一直是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中面臨的困境,適度放寬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渠道、融資機構數量和融資杠桿率的限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可持續資金供給機制對促進小額貸款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一是可將小額貸款公司參照農信社、村鎮銀行對待,允許其向人民銀行申請支農再貸款,引導鼓勵其在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三農”等縣域發展薄弱環節上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積極籌建省級行業協會,發揮協會“整合增信”作用,通過協會將優質小額貸款公司聯合起來,經相關部門審核后通過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信托計劃等方式融入低成本資金。

  三是在有效監管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允許小額貸款公司在省級或市級范圍內行業之間進行資金調劑、開展委托貸款和票據貼現、限額內定向吸收大額存款以及開展擔保業務等,引導鼓勵其引入民間投資基金,有效解決小額貸款公司業務發展中后續資金不足問題。

  四是鼓勵商業銀行對經營業績較好且風險控制能力較強的小額貸款公司適當提高其從銀行融入資金的比例并合理確定利率水平。

  (四)加強內控管理建設,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小額貸款公司應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完善財務會計制度、業務授權制度、流程控制制度、風險評估制度等內控制度,強化風險防范,構建符合現代化金融企業要求的法人治理機構。應準確定位市場和業務,充分發揮“小額、簡便、快捷”的貸款優勢,堅持“細、精、特”的經營策略,避免與其他金融機構業務同質化,著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利用貼近基層、貼近縣域、貼近農村的優勢以及互聯網技術,加強與銀行、擔保、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合作,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降低業務風險和市場利率,探索開展金融咨詢和金融信息服務,提高業務經營內涵。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具有較高金融理論水平和行業從業經驗的專業人才,加大對現有從業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積極打造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能夠適應小額貸款行業發展的專業隊伍。

  (五)加快推進信用評級和接入征信系統,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積極推進小額貸款公司信用評級工作,科學評價其公司治理、業務經營、經濟和社會績效等內容,披露企業經營和財務數據,提高機構經營透明度,增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對小額貸款公司信用狀況和投資價值的再認識,增強其市場融資能力。加快小額貸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統步伐,有效提升小額貸款公司客戶風險掌握度。人民銀行應積極為小額貸款公司加快接入征信體系提供基礎性技術支持,督促小額貸款公司提高軟硬件條件已達到接入標準,適當下調小額貸款公司進入征信系統的門檻,力爭盡快將所有小額貸款公司納入征信系統。積極鼓勵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創建誠信文化活動,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支付結算方式便利化,引導金融機構對信用良好的農戶和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周孟亮,李明賢,孫良順.基于普惠金融視角的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7.

  [2]陸靜,王小飛.小額貸款公司資產收益權融資模式的思考[J].上海金融,2014(5):99-102.

  [3]何婧,何文廣,王宇.政府持股對小額貸款公司社會績效的影響研究[J].上海金融,2015(8):82-85.

  [4]鐘勇.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基于制度經濟學視角[J].西南金融,2015(3):69-72.

  [5]秦頤,焦瑾璞.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方式述評[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2):89-93.

  [6]周孟亮,胡曉洲.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的制度掣肘與路徑探索[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73-82.

  推薦期刊:金融專業論文可以投稿哪些期刊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