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會計國際化道路

發布時間:2017-10-2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都開展了財務會計專業,會計國際化的核心也就是財務會計國際化,在有限的資源里,如何將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推向國際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目的。在這個目標前提下,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會計國際化的必選道路。 關鍵詞:應用型本

  應用型本科院校都開展了財務會計專業,會計國際化的核心也就是財務會計國際化,在有限的資源里,如何將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推向國際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目的。在這個目標前提下,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會計國際化的必選道路。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國際化,財務會計

  一、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本科教育國際化現狀

  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會計是商業通用語言,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要求會計教育與之相配套更為緊迫。關于會計教育國際化問題,近幾年來理論界和實踐部門已進行了很多研究和探討,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國際化人才需求分析。張興亮、崔曉鐘(2016)認為“互聯網+”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新模式,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全球化,我國“一路一帶”戰略,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等加速了對具有國際視野的會計人才的需求。加速我國會計本科教育國際化適應新的經濟發展需要已成為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共識。

  2.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我國高等院校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設立的主要依據是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2004)和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十年規劃》(2010-2020)。眾多院校的培養目標類似,即按照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十年規劃》(2010-2020):需要培養企事業單位“具有國際業務能力的高級會計人才”。

  3.國際化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谏鲜雠囵B目標,多數高校的教學目標表述也類似。陶黎娟(2015)認為開展會計雙語教學(會計專業國際化)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具備同國際競爭對手、合作伙伴溝通和抗辯的能力,為社會培養面向國際市場競爭、具備國際經營頭腦的管理者。

  4.國際化會計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在這樣的教學目標之下,多數院校借鑒的國際上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的科目來設置有關課程。不少學校干脆將英國的ACCA,美國的CPA等考試的內容直接拿來作為本校的國際化會計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系和內容。據張興亮、崔曉鐘(2016)統計,教育部共立項七批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涉及47個會計學專業特色建設點,各建設點大多通過舉辦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CPACanada(加拿大特許專業會計師協會)、ACA(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等國際注冊會計師教學項目作為走出國際化建設的第一步,全面引進其課程設置和教材。

  5.國際化會計本科教育的效果。從現有文獻來看,西安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985、211院校,以及像東北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等基礎好的財經院校反映,通過會計本科教育國際化或直接引進ACCA等課程無論在課堂教學、考證、就業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田高良、張俊瑞、汪方軍(2014)反映,西安交通大學通過引進ACCA14門英文課程,將會計本科學歷教育與國際會計師職業職業資格相融合,已有9屆534名學生順利畢業,就業率100%。大約一半學生畢業時全科考試合格。

  但是,這類院校畢竟是少數。多數應用型一般本科院校普遍反映效果不好。不少學者撰文反映本;蛳嚓P院校的會計專業國際化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效果不好。王金平(2015)指出,ACCA成建制班級課程體系沒有很好地設計,簡單地對培養計劃中的有關課程進行了“置換”和“嫁接”,從而導致一方面國內會計知識體系不完整;另一方面ACCA課程與未被置換課程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劉靜淑(2014)通過對引進ACCA課程的11所民辦院校調查指出,各校培養目標模糊、課程體系不完善、教學模式傳統、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效果差。

  二、明確會計國際化的重點我國應用型本科特別是三本院校會計教育國際化的首要問題

  如上所述,少數985、211以及實力較強的財經院校與一般應用型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會計專業國際化效果差距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本人認為國際化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的不明確,是導致一般應用型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教學效果不好的直接或根本原因。而國際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明確的主要問題或關鍵點在于會計專業國際化的重點不明確,進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人才培養達不到預期要求。

  經濟全球化使人們意識到需要統一的會計語言,區域經濟合作需要有對成員國有約束力的共同準則,為此,原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會從70年代開始制定統一的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繼承原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成果的基礎上,從2001年開始根據經濟發展新的變化和要求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目前已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盟國家,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南非、新西蘭、土耳其等100多個國家全面采納國際會計準則。

  美國、日本、印度包括我國在內等國家宣布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我國從1988年起開始研究起草企業會計準則,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以部長令的形式,正式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稱為基本會計準則),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對原基本會計準則作重大修訂的基礎上,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2014年上半年先后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和《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并對部分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就目前國際上以及我國會計專業開設的課程來說,這些準則其實都是財務會計課程的內容,而不是審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內容。

  因此,會計國際化重點是財務會計的國際化。財政部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十年規劃》(2010-2020)。提出需要培養企事業單位“具有國際業務能力的高級會計人才”,這個目標是總括的、籠統的概念,也是最高目標,各人才培養單位應具體化和細化這一目標,并根據自身的資源來組織實施。

  三、分清會計教育國際化目標層次是我國應用型本科特別是三本院校會計教育國際化的前提

  就會計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而言,可將會計專業國際化目標分解為:

  1.能夠閱讀理解財務會計報告(主要是資產負債表、損溢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下同)。

  2.能夠正確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3.能夠分析財務會計報告。

  4.能夠審計確認財務會計報告4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本層次,是從事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的基礎,第二層次是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第一二層次是會計準則國際化的主要內容。第三、第四層次是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工作的主要內容。分清會計本科教育國際化的目標層次,是不同層次的院校結合自身的生源、師資等規劃培養目標,組織教學資源的基礎。不少學者認為會計專業國際化或ACC班定位模糊是導致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郭劍花(2014)認為,ACCA以應試為導向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非應試性的矛盾難以形成明確的定位,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從各院校的教學資料和研究文獻來看,目前的絕大多數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并沒有分清會計國際化目標層次。這才是一系列現實問題和困惑長期達不到解決的癥結所在。進而我們也可以看到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含混不清的問題,諸如,會計教育的國際化具體內容是什么?是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還是國際化的審計人才?是培養國際化會計專業人才,還是國際化的管理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國際化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都是現成的國際化、高級會計人才嗎?再者,我們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的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應該是國內企業,或中小型合資企業,而不是大型跨國公司,更不是諸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國際化的會計師事務所。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將審計學置于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當中也欠妥當,這既有會計、審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淵源的因素,也有會計、審計在實際工作中聯系比較緊密的原因。從目前學科門類劃分來看,雖然審計學屬于會計學之下的學科,但是從實際工作角度來看,審計工作明顯與會計工作內容和性質均有很大不同。

  從教學課程設置來看,審計學既不是財務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也不是財務會計專業的專業課程。學科門類劃分脫離實際,是絕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含混不清的重要誘因。程乃勝(2016)在“中國首屆政府審計學科建設研討會”和“審計全覆蓋視域下的審計監督與審計法修改完善學術研討會”上呼吁,根據審計的學科屬性,應將審計學科從管理學門類中的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屬的會計學二級學科中析出,置于法學學科門類,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不同學科或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其課程設置上應有不同的側重。因此,上述會計專業本科教育國際化目標的第一二層次既是會計準則國際化的主要內容,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會計專業國際化培養目標基本定位。盲目超出這個基本范圍,必然造成教學組織和管理、課程設置、教師配備、學生厭學、培養效果不好等問題。

  四、根據自身資源的特點定位培養目標,實施會計本科

  教育國際化是我國本科特別是三本院校的會計教育國際化的正確路徑文輔相(1996)指出,高校培養目標就是依據教育目的,對所要培養的人才層次、類型和基本規格的預期和具體規定。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1964)認為,激勵力=效價×期望值,效價是指一個人對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而期望值則是某一行動達到目標的概率。因此,高校培養目標的設定往往決定了教學組織者、教師,特別是作為學習主體———學生的積極性。

  但是,當前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會計專業國際化目標定位研究并不充分,對會計國際化的重點沒有厘清,即會計準則趨同是財務會計的趨同,而不是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進而除課程設置過于龐雜外,從以人為本或以學生文本的教育理念上來看,學生(就業市場)需要什么,能接受什么,考慮的并不充分。甚至對于多年來在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之間,基礎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教材和課程之間存在的大量重復的教學內容,仍然沒有在權威層級進行改革等等,自然也歸因于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當然,財務會計要做到真正與國際完全接軌,還有語言、商務環境國際化等問題。顯然這些都是會計國際化的重要條件,內容多、范圍廣。

  當前,在現有生源和教學資源約束下,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只有抓其重點,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將培養目標的定位于前兩個基本目標層次,并酌情向第三層次擴展是比較實際的。而現實情況是各院校往往貪多、貪大,特別是對于生源、資源有限的“三本”院校,照葫蘆畫瓢,搞“大而全”,畫餅充饑等形式主義,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是學者、教育工作者和實際部門提出諸多問題的根源所在。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三本院校應從生源實際、教學資源實際出發,結合市場需求進一步聚焦三本院校會計國際化的目標定位,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才是正確和務實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張興亮,崔曉鐘.會計學專業的國際化建設:需求、現狀與路徑[J].嘉興學院學報,2016(3):136.

  [2]田高良,張俊瑞,汪方軍.基于國際化人才培養定位的ACCA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2):50-51.

  [3]王金平.獨立學院ACCA課程設置優化改革[J].商業會計,2015(8):121.

  [4]劉靜淑.民辦獨立學院ACCA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4):140.

  [5]郭劍花.高校ACCA班定位探討[J].財會通訊,2014(2):41.

  相關閱讀:河北省高級會計師論文期刊有哪些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