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9-2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畜牧工程師論文發表了畜牧產品網絡營銷五力策略,我們國家是一個畜牧生產大國,農牧民的增收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論文探討了畜牧產品生產經營的特征,開網畜牧產品的網絡營銷對畜牧產品的銷售有重要意義,通過切實推進互聯網由單一的消費領域向多領域發
這篇畜牧工程師論文發表了畜牧產品網絡營銷五力策略,我們國家是一個畜牧生產大國,農牧民的增收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論文探討了畜牧產品生產經營的特征,開網畜牧產品的網絡營銷對畜牧產品的銷售有重要意義,通過切實推進互聯網由單一的消費領域向多領域發展,以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提質增速。
我國是一個畜牧業生產大國,實現農牧民豐產又增收是我國一直追求的目標,現代營銷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2015年3月5日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于7月4日簽批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切實推動互聯網由單一的消費領域向多領域發展,以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提質增速。新時期背景下,畜牧產品開展網絡營銷,正是適應這一趨勢,破解畜牧產品銷路不暢、區域限制較大、價格水平偏低、品牌價值缺乏等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畜牧工程師論文,營銷論文投稿
1畜牧產品生產經營的特征
1.1生長周期長
與一般工業產品相比,畜牧產品具有生產周期長的特性。一般而言,畜牧產品的生產周期都在半年到一年之間。某些畜牧產品甚至會達到四五年的生長周期,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畜牧產品不能緊跟市場變化的步伐,隨市場行情的變動及時的調整。因此,畜牧產品在營銷方面需要更為靈活的手段和方法,在更為廣闊的市場中尋求機會。
1.2生產的季節性強
畜牧產品由于產品的生物特性,生產的季節性強。畜牧產品由于自身的生物特性,生長、生產具有一定的季節性,雖然現代技術使得畜牧產品隨時都有供應,但在總體上經常是集中上市,造成一定時間段內的供需不平衡,各地之間的價格差異巨大。生產的季節性,需要在營銷手段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尋求更多的市場機會,保護牧民的經濟利益。
1.3生產的地域性
我國幅員遼闊,但并非所有地區都適合畜牧養殖,畜牧產品的生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畜牧產品生產的地域性特征往往是產品滯銷和脫銷的根源,為解決生產的地域性特征問題,需要在營銷方面采用更為靈活的手段,在更廣闊的市場上尋找機會。
2畜牧產品開展網絡營銷的意義
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是指在畜牧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廣泛地尋找潛在顧客,采取目標顧客提前鎖定、訂單式生產、專業化配送、現代化結算等方式,打破地區間生產和消費的不均衡,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發家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開展畜牧產品的網絡營銷活動,具有一系列的重要意義。
2.1節省購銷成本
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無需建立實體店面和聘請過多的營業人員,就可以實現全球24h無間斷的“面對面”服務。畜牧產品購銷雙方無需直接見面就能夠實現交易,節省了店面租金、人員工資,減少了營銷活動的中間環節,減少了購銷活動的時間,使得營銷成本大大降低,也使得購銷雙方的成本都大幅度降低。
2.2有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畜牧產品具有季節性、地域性強的特征。傳統營銷模式下,信息溝通不暢,很多時候在生產地積壓難銷,一文不值,而需求地供不應求,有價難買。開展畜牧產品網絡營銷,可以打破信息地域限制,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發布和尋找相關信息,解決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1]。
2.3有利于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畜牧產品網絡營銷可以充分實現消費者“貨比三家”的愿望,從而尋找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而生產者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宣傳,確立市場定位,吸引消費者。畜牧產品開展網絡營銷活動,可以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實現由“生產什么,‘需要’什么”到“需要什么,生產什么”的轉變。對于消費者普遍需求的部分,可以采用規;笊a的方式進行滿足,追求生產的規模效益;而對于少數消費者的個性需求,采用訂單式生產來滿足,追求生產的精益效益。
3畜牧產品開展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
3.1網絡營銷觀念薄弱、利用率低
網上購物行為在大城市已經深入人心,并逐漸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習慣。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利用互聯網實現產品銷售和購物活動還處于初級階段,F在農村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婦女,他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慢,對于網絡營銷的認識不足,很多人對網絡營銷還心存疑慮,不太相信網絡買賣活動,在農村地區開展網絡營銷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此外,在農村即便是已經接受網絡營銷觀念的人,大多數對于如何使用網絡、發布產品供求信息、進行相應的交易活動還不能夠熟練地操作,對相應的交易規則和方法還不能掌握,網絡營銷的實際利用率比較低。
3.2網絡營銷平臺建設不完善
網絡營銷活動的開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網絡營銷平臺。當前形勢下,互聯網平臺的建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其對家庭主婦這一畜牧產品主要需求者的吸引力似乎并不是太大,他們更習慣于在電視等傳統媒體平臺上進行娛樂和尋求信息。加之,網絡平臺的多樣化,并沒有統一的一家媒體建立具有廣泛知名度的農產品交易平臺,眾多使用者對其真實性、有效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懷疑[2]。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該去哪里尋找和發布農產品信息。畜牧產品開展網絡營銷活動,亟需建立一個統一的交易平臺系統,并進行廣泛宣傳使之深入人心。
3.3網絡營銷策略使用不當
囿于開展畜牧產品網絡營銷人員的自身特點,他們當中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問題。在開展網絡營銷活動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把產品信息堆砌到一起,很難根據目標顧客的地理位置、興趣、愛好等因素,制訂精準化的營銷策略,不能起到吸引目標顧客注意力、實現最終購買的目的[3]。
3.4網絡營銷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開產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活動的大都是農民的自發行為,有政府組織的極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畜牧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雖然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也在大力呼吁畜牧產品網絡營銷、召開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推介會、制定網絡營銷的各種政策和措施,但這些更多的是在口頭上,真正落到實處、給農民帶來具有實際操作性幫助的措施并不多,并沒有真正起到推動網絡營銷發展的作用。
4畜牧產品開展網絡營銷的“五力”策略分析
畜牧產品開展網絡營銷活動,應該結合自身產品實際特征,全面推進畜牧產品網絡營銷的“五力”策略,才能夠實現其網絡營銷活動的更大成功,見圖1。
4.1深入貫徹畜牧產品
網絡營銷理念開展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活動,必須使廣大農民對網絡營銷有一個深入的理解。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手機信息、農村墻體宣傳等各種媒體形式,在廣大農村地區進行網絡營銷的宣傳教育,使農民充分認識到開展網絡營銷活動的意義及作用,并將畜牧產品網絡營銷觀念根植人心,開拓畜牧產品營銷的新途徑,對畜牧產品網絡營銷起到“推力”[4]。在城市地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畜牧產品網絡購買宣傳,讓更多的人利用網絡實現畜牧產品的消費,對畜牧產品網絡營銷產生“拉力”,見圖2。
4.2推動網絡營銷平臺建設
畜牧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離不開網絡營銷平臺的建設,完善、便捷、安全的網絡營銷平臺是促進網絡營銷順利發展的必要保證。針對畜牧產品營銷的特點,開展網絡營銷可以建立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畜牧產品APP營銷模式。畜牧產品經營者應該著力打造自營APP客戶端,通過實時錄像的形式推廣農產品,增強畜牧產品營銷信息的直觀性,并鼓勵用戶進行微信、微博朋友圈的分享,提升畜牧產品信息傳播的能力和速度[5]。此外,在具體推廣過程中,還應注意與傳統的報刊、雜志、電視等媒體相融合,即在具體廣告營銷活動中,通過掃描二維碼的形式,與顧客進行充分的互動和交流,促使顧客完成畜牧產品的選購活動。
4.3積極探索畜牧業新型營銷渠道的建設
破解畜牧業營銷困境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打破傳統的營銷渠道,建立畜牧產品營銷的短結構、內部合作及一體化的渠道結構模式,以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變化[6],見圖3~5。
4.4開展網絡營銷活動培訓
目前,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最大的問題就是廣大農產品經營者不會使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相應的活動,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廣大畜牧產品經營者進行培訓,普及網絡營銷的相關知識,使之掌握進行網絡營銷活動的必備技能。對畜牧產品經營者進行網絡營銷技能的培訓可以采取“培訓班進田間地頭兒”的模式進行,方便農民掌握相關知識;也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實行農業互助組模式,組織部分農民進行專項學習,培養畜牧產品營銷人才,專門負責本區域的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活動。
4.5加強網絡營銷政策支持
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民開展網絡營銷活動的指導和幫助,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開展網絡營銷活動提供幫助。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有關農副產開展網絡營銷活動的支持和幫扶政策,切實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
5結論
以互聯網+為基礎,開展畜牧產品網絡營銷活動,構筑畜牧產品網絡營銷“五力”策略,可為農民破解畜牧產品生產季節、地域、信息的局限性,實現增收致富的夢想帶來了新的契機,F代農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營銷的優勢,打破生產與消費信息的不對稱,實現畜牧產品的價值增值。
參考文獻:
[1]王駿俊,陸平,戴銀.網絡信息化手段在畜牧業中的應用[J].中國畜牧業,2016(2):58.
[2]王海玉.面向社會化媒體的畜牧企業品牌營銷策略探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02下):219-221.
[3]王亞輝.畜牧業如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J].中國豬業,2015,10(12):8.
[4]吾熱亞提•馬合木提.畜牧企業的營銷策略和促銷管理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21):219.
[5]金峰.畜牧獸醫企業文化營銷實施策略[J].中國畜牧業,2013(12):92-94.
[6]王喚明.營銷渠道整合對畜牧企業的啟示[J].中國牧業通訊,2011(7):28-29.(012)
作者:董水生 李景元 單位: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
推薦閱讀:《經濟研究導刊》雜志創刊于2005年,旬刊,大16開本。是由黑龍江省報刊出版中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類學術雜志。郵發代號14-30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