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1-1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藝術品的進出境及境內藝術品市場的培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并非是降低乃至取消進口關稅所能一攬子解決的,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 外貿經濟論文 :探究上海自貿區藝術品進出口法規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前言 據統計,2011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
藝術品的進出境及境內藝術品市場的培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并非是降低乃至取消進口關稅所能一攬子解決的,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外貿經濟論文:探究上海自貿區藝術品進出口法規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前言
據統計,2011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占份額由2010年的23%上升到30%,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而根據中國拍賣協會的數據顯示,海外回流文物一直是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要貨源,2010年,全國回流文物拍品共有24340件(套),成交18464件(套),成交總額達81.55億元,占20.90%的市場份額。2010年回流文物成交率高達75.86%,遠高于58.09%的市場平均成交率。當年,408件1000萬元以上(含)成交拍品中,來自海外的就有106件(套),數量占25.98%.,這其中,既有收藏品、古物,但更多的是藝術品。就區域而言,目前北京地區共有文物拍賣企業110家,其中一類文物拍賣資質的企業36家,全年共舉辦各類文物藝術品拍賣會239場,上拍文物22.1624萬件(套),總成交額達到514.8億元。這些數據表明北京正在成為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心,成為繼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之后的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但是,盡管自2012年起,國家已將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從12%調至6%(暫行一年),降低了一半,但加上17%的增值稅,還是讓拍賣企業感到難以承受".上海是藝術品拍賣的另外一個重鎮,從1993年朵云軒拍賣敲響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槌開始,在2000年,上海幾家主力拍賣公司的實力足以被稱為拍賣業軍團的"第一世界",在2003年以前,南北兩地的拍賣業是并駕齊驅的。但從2003年到2012年,北京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出現了幾何基數的增長,上海的市場逐步就被北京拉開了距離,并且越來越大。據雅昌藝術網藝術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地區的藝術品拍賣總額超過566.72億元人民幣,上海為159.30億元,呈現出明顯的"北強南弱"現象。
一、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藝術品進出口問題的緣起
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醞釀和設立,為藝術品進境拓展了一個新路,對于振興上海包括藝術品拍賣在內的文物拍賣業提供了良機。
但是,我國《文物保護法》第55條第3款規定,"禁止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文物商店或者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外資拍賣企業不能涉及文物拍賣,既阻礙了中國拍賣業走向世界的進程,也不利于我國文物回流。盡管現在外資的拍賣行已經可以開始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中開展拍賣,但僅限于當代藝術品,如果能夠開放文物拍賣的話,就能夠吸引更多的海外文物回流。同時,像蘇富比、佳士得拍賣行進入內地市場,也有助于引進競爭機制,規范國內的文物拍賣市場,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
為此,2013年在《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務院決定的試驗區內暫時停止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中,國務院建議需要暫停實施文物保護法關于禁止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的規定。
國務院建議,暫停實施上述法律有關規定的時間為3年,適用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務院決定設立的試驗區。在暫停實施期間,及時對試行情況進行評估,對實踐證明可行的,及時提出修改完善的分類建議;實踐證明不宜停止實施的,及時提出恢復施行的建議。
但是,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僅暫時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對于文物保護法關于禁止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的規定未暫停實施。
二、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藝術品進出口的現狀及內在問題
(一)從事藝術品經營的企業快速發展,但外資仍難以進入文物拍賣
為推進自貿試驗區藝術品經濟,自貿區內設立了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據自貿區管理機關統計,自貿區設立1個月時間,基地入駐的文化企業即超過了150家。2013年,在原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藝術品保稅倉庫基礎上設立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
該中心建成以來,陸續與佳士得拍賣行、國內外多家知名畫廊及藝術機構展開合作,提供藝術品相關的全流程通道服務。2014年7月22日,該中心的運營公司--上海外高橋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成立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統籌上海自貿區文化產業運作,整合自貿區內外資源。
上海自貿區,可以對于進境藝術品可以采取保稅拍賣的方式。
保稅拍賣是指藝術品海關監管下在文化保稅區內進行儲存及拍賣業務,可以暫緩繳納各種進口稅費。但如果國際買家拍得物品,要取走則要根據各個國家各自的關稅管理辦法進行交納進口稅費。如果內地買家在此購買海外回流藝術品,則在交易成功后依然要交納各種進口稅費。
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29日運轉后,于2013年11月舉行首場保稅拍賣。由于本次拍賣是保稅拍賣,是一次試拍,因此只選定為鐘表、珠寶兩大類共90件拍品。此次拍賣最終73件成交,成交比例為79%,總成交額約868萬元人民幣。原先列入拍賣范圍的繪畫、古董家具等撤拍,主要是考慮到政策因素。
(二)區內保稅倉儲為藝術品周轉提供了便利,但未實質解決藝術品出區不出境稅收過高的問題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之前,區內的藝術品保稅倉儲交易中心已經完成一期倉庫的改造任務,并投入使用。由于參加拍賣會的大部分國內屬于投資型客戶,在拍的拍品后,可以將其返回到區內的保稅倉庫,再等待下一次的拍賣或擇期轉運境外。
在保稅倉儲模式下,藝術品進境繳納的保證金是由交易中心代為繳納,如買家要自行保留拍品,還是需要繳納各種稅費。但是,對于拍的藝術品準備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境的企業和個人來說,仍然需要辦理一般進口手續,繳納關稅和增值稅;國有公益性文化企業,符合免稅規定的,按照免稅方式進境,并接受海關監管。
三、完善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藝術品進出口建議
(一)創新文化把關模式
一是優化通關監管制度,提高通關監管效能,為對外文化交流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在文化演出方面,采取24小時預約通關,快速擔保驗放,設立專用窗口、通道,確保大型文化演出活動所涉器材、人員及時進出境;在展覽會方面,按照展會規模、重要程度實施分級管理,對省市級大型展館實行駐會監管、現場驗放、集中擔保等,加強專人管理和跟蹤服務,促進展會文化蓬勃發展。在影視、動漫產業方面,加強與企業溝通互動,積極將海關服務延伸至企業具體開發項目中,提供相關咨詢指導和支持,服務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二是發揮海關稅收、加工貿易、特殊監管區域等政策優勢,推動文化產業創新,促進國內文化產業進步。設立文化產品專用保稅區、出版物保稅倉庫,開展保稅物流、展覽展示、提供影視制作、動漫、軟件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擴大實施減免稅政策,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發揮加工貿易政策優勢,支持國內企業承接境外影片拷貝的后期加工,支持國內文化類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
(二)完善藝術品等文化產品進出境的綜合治理
大力推行企業與海關之間、口岸聯檢單位之間、海關內部各部門之間、口岸與口岸之間的共同數據和風險信息互聯互通的"大通關"戰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綜合治理。一是建立由文化主管部門牽頭,以部際聯席會議方式進行配合協調的機制,共同強化對文化藝術品市場的有效監管。二是進一步加強相關部門的行政合作互助,在技術手段、專業知識培訓等方面尋求援助,實現優勢互補,齊抓共管,確保查緝工作的嚴密性。三是搭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情報信息共享,探索構建行之有效的社會監控管理體系。
(三)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海關通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稅收扶持力度,對龍頭文化企業實行高信用等級管理,在通關、查驗等方面給予便捷服務,推動軟件、動漫、游戲、印刷、出版、會展等文化產業發展。通過加大通關改革創新力度,為文化進出口企業實行備案、申報、轉關、查驗和征稅的"一站式"的貼身服務和現場辦理報驗手續的"點對點"服務,營造一個便捷、高效的良好的通關環境,支持國際文化間的交流,有力的促進民族文化"走出去"和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引進來".以深圳關區為例,2013年上半年,深圳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647億元,增長18.5%.第九屆深圳文博會總成交額1665.02億元,比上一屆增長15.99%,超億元項目162個,進一步加快了文化產業走出去步伐。
(四)分階段實施,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自貿區藝術品進出境監管制度
1.第一階段
第一,允許符合條件的三資拍賣企業在上海自貿區內從事文物拍賣經營活動。
如前所述,允許符合條件的三資拍賣企業在上海自貿區內從事文物拍賣經營活動有助于引進競爭機制,規范國內的文物拍賣市場,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因此,建議第一步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暫停實施《文物保護法》第55條第3款,允許符合條件的三資拍賣企業在上海自貿區內從事文物拍賣經營活動。為防止三資拍賣企業在包括藝術品在內的文物拍賣中出現違反《文物保護法》的現象,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好保障:第一,嚴控文物拍賣經營資質。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從事文物拍賣經營的三資企業,須具備相應條件,依法申領《文物拍賣許可證》,并進行資質審核。
第二,強化文物拍賣標的審核備案。拍賣的文物,在拍賣前應當經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在文物拍賣活動結束后的法定期限30天內,將文物拍賣記錄報所在地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第三,嚴格文物進出境管理。外資拍賣企業征集、拍賣的文物,其臨時進境、復出境應當向海關申報,并報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上海管理處審核、登記。第四,嚴厲打擊文物走私活動。自貿區海關應加強監管,對違反海關法律、逃避海關監管,嚴厲查緝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為。
第二,建立分類管理制度,擴大可以免稅進口藏品的公益性收藏單位的范圍。
目前,能夠免稅進口藏品的公益性收藏單位是指一些國有的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及美術館等。具體而言,根據《國有公益性收藏單位進口藏品免稅暫行規定》,國家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相關部門所屬的國有公益性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及美術館,財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核定的其他國有公益性收藏單位享受免稅待遇。但是,分析該文可以看出,是否賦予相關單位免稅進口藏品的核心要素是其進口藏品的公益性,以及藏品進口后用途的公益性,所有制性質是否為國有并不應該成為決定性要素。
隨著我國民間資本的積累,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民營博物館不斷涌現,一些藏家愿意以舉辦博物館的方式與社會分享收藏,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紛紛投資博物館。為規范和引導,2005年12月22日文化部審議通過《博物館管理辦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民營博物館面臨著許多困難,藏品的獲取是困難之一,因為只能依賴傳統渠道獲得。
據此,可以以是否以服務于公益為目的,對申請進口藝術品的收藏單位進行分類管理。擴大可以免稅進口藏品的公益性收藏單位的范圍,賦予優質的以公益性為目的的民營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及美術館免稅進口藏品的資格。按照《博物館管理辦法》,對上述收藏單位免稅進口的藝術品進行海關備案登記,并定期核查。
2.第二階段:修改稅法,降低乃至取消藝術品進口稅收制度藝術品市場而言,采用低稅率甚至零稅率措施以吸引更多藝術品到國內市場交易所帶來的收益要遠遠高于單純的高稅收模式的收益。高稅率低稅收模式,名義上稅率很高,但是一方面將大量藝術品交易拒之門外,另一方面由于大量藝術品走私偷稅逃稅,導致實際稅收收益非常低。此外,我國進境藝術品稅負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很高的。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下發了《關于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從2012年開始,油畫、粉畫及其它手繪畫原件;雕版畫、印制畫、石印畫原本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
盡管有所下調,但是整體文物的進口稅收仍然居于高位。在中國,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與奢侈品列為一類,藝術品進口時需申報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進口關稅根據藝術品種類不同適用0至14%的稅率,與中國簽訂優惠貿易國的國家,藝術品原作的進口稅率為12%,復制品的稅率為14%.沒有與中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藝術品進口關稅為50%;復制藝術品的稅率為14%,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為17%.而在實際交易中,藝術品消費還要承擔消費稅、營業稅等多種稅費,即使采用12%的進口稅率,藝術品進口的綜合稅率往往也超過了30%.對涉及文化傳承的藝術拍品可以研究明確的免關稅政策,對關稅之外的增值稅、營業稅等應進行綜合考慮,下調稅收。
上海自貿試驗區內的藝術品保稅倉儲之一定程度解決了藝術品暫準經出境的問題,對于藝術品從上海自貿試驗區出區進入境內高稅負的問題并未解決。對此,修改稅法,降低乃至取消藝術品進口稅收是根本之策。盛世興收藏,這是許多關于中國文物的國際最高成交價格都在中國誕生,以及海外的藝術品紛紛流入中國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但是,藝術品的進出境及境內藝術品市場的培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并非是降低乃至取消進口關稅所能一攬子解決的。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文化因素的推動,更有資本因素的推動。為此,在藝術品進出境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既要支持藝術品的進口以繁榮我國博物館事業乃至文化事業,也要充分考慮和積極防控其蘊含的風險。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