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9-2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高等教育涵蓋的范圍是比較廣的,我國的經濟學發展的也是比較迅速的,這也是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專業,委托代理理論也是經濟學理論中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 經濟師論文投稿 范文,主要論述了談高等教育中的委托代理關系。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很
高等教育涵蓋的范圍是比較廣的,我國的經濟學發展的也是比較迅速的,這也是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專業,委托代理理論也是經濟學理論中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經濟師論文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談高等教育中的委托代理關系。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很快,在我國高等教育的運營中,教育主體主要包括公眾、政府、學校、教師等,然而,這四個主體之間卻存在著各種委托代理關系,相應的委托代理問題也浮現出來。教育目標的實現對中國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探討高等教育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些思考和建議,可以形成有利于公共利益實現的委托代理關系。
關鍵字:高等教育,委托代理,公共利益
在文化發展中,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較為迅猛,委托代理理論是經濟學理論的內涵之一,該理論被廣泛地用于經濟學有關制度、產權、信息等領域的研究中去。社會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委托代理關系,我國高等教育存在委托代理困境逐漸顯現出來。合理處理高等教育中各主體之間存在著的各層委托代理關系是高等教育各個主體能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關鍵。
一、理論概論
現代意義上的委托代理的概念認為:在雙方的關聯活動中,如果一方代表另一方處理和完成事情,或者行使另一方的某項權益時候,兩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就正式產生。一般情況下,這種委托代理關系需要用契約來約束。在這種契約下,委托人聘用代理人來履行服務和工作。委托代理理論認為,在工作開展中委托人往往精力有限,因此,為了實現目標最大化,就需要將自身的資源和權力授予他人執行,并且簽訂契約來要求代理方與自己的目標一致,達成有利于自身效益的合作協議。但是,代理方也是獨立經濟人,也追求自身價值和利益的最大化,一旦雙方的利益方向出現偏差,二者之間就會陷入委托代理困境。委托道理困境表現形式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是代理人者基于自身利益,利用委托人的信息不完全,在與委托人之間進行的博弈過程中所作出的利己策略而導致政策失敗。其次,委托代理理論的道德風險指的是代理人在工作開展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違背與委托人之間簽訂的契約而損害委托人利益的行為。
二、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我國,高等院校有公辦和民辦兩種,其中,公辦占主要部分。從商品屬性來看,高校是政府投資主辦的學校,因此高等教育是公共品,高等院校提供了公眾所需要的教育服務和政府的科研任務。高校在運營中的政府、學校、教師和公眾等主體之間主要有以下四種委托代理關系:1、公眾與政府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委托代理關系中,公眾將大家對教育的期望委托給政府完成,所以,公眾委托給政府的是一種管理規劃權。另一方面,我我們也可以認為是公眾把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和國家的教育資源全權委托政府去運營管理。在這層關系上,公眾常常被被稱為“委托人”,政府則是具有官方特性的“代理人”,構成了一種委托代理關系。2、政府與學校的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代理關系常常表現為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因此,在本文所研究的多種委托代理關系中,政府和學校之間的關系算是最高層次。高校開展教育工作的權力是又政府授予的,學校接受國家的撥款和財政補貼開展教學。學校通過管理和經營來開展教育工作,服務全體公眾。政府扮演的是“委托人”的角色,學校則成為政府與教育服務的“代理人”。3、學校與教師的委托代理關系學校開展教學工作時,主要的主導力量來源于學校管理層和教師。在學校管理層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中,我們常常認為這是一種雇傭關系。教師是學校的雇傭者(教育任務的承接者);學校管理人負責選拔招聘教師,將教育工作委托給教師并與之簽訂雇傭合同。學校把教學任務委托給老師,學校是委托關系中的委托人,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的代理人職責。4、公眾與學校的委托代理關系學校除了接受政府委托,還承擔著公眾對子女教育的委托。在公眾和學校的委托代理關系中,公眾支付相應學費,并把培養子女學習文化知識的任務委托給學校。學校運用政府賦予的權力和教育資源,組織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在這層委托代理關系中,公眾是這種委托關系的委托人,學校是教育工作的承辦方,也就是代理人。
三、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委托代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在委托代理關系中,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信息分布不對稱和偏好取向不同這兩個弊端。代理人傾向于用較少的勞動和付出來換取自己最大利益,委托人卻希望代理人的決策和行為盡可能與自己的利益相一致。我國高等教育委托代理關系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公眾與政府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政府是本該為公眾服務的,在現實中政府莫大的權威和權力會造成政府代理職能異化。高等教育中,政府掌握教育資源,擁有全面的教育信息,公眾對高等教育資源和信息掌握不夠充分,只能被動的接受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此外,公眾失去委托人的自主權利、真實的教育愿望難表達、無法拘束某些政府管理部門濫用權力做出背離公民利益的行為。2、政府和學校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政府把部分高等教育活動委托給學校經營管理者,學校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行為。學校管理者由政府任命,造成代理人相對缺乏責任感、風險感和約束感。信息不對稱使政府無法監督代理人活動,使學校管理者的教育工作與政府需要的教育目標之間存在偏差。3、學校和教師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我國高校教師聘用實質上的“鐵飯碗”制度,這種聘用制度易造成競爭不足。教師的行為遵循“經濟人”假設,追求工資福利和閑暇最大化。學校沒辦法評估教師的努力程度和真實水平,也很難建立教師群體的優勝劣汰競爭環境。4、公眾和學校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在高等教育中,公眾將學生培養工作委托給學校。公眾和學校在高等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公眾沒有參與高校管理的渠道,更缺少監督學校的第三方。學校情況無法全面告知公眾,公眾的教學期望難以傳至學校,這導致學校和公眾之間缺乏信任、存在矛盾。
四、解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委托代理問題的對策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解決委托代理問題在于通過制定權利與義務、責任與利益相制衡的競爭激勵約束機制,將委托人的風險在不同程度上轉變為代理人的風險,從而刺激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最佳利益來選擇行動,使代理人的行動符合委托者既定的目標。研究認為解決委托代理問題的關鍵在于信息公布和建立激勵制度。解決高等教育委托代理困境可以從兩方面來著手。首先,要建立公開的信息公布渠道,解決委托代理困境中的委托方和代理方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其次,制定一種競爭和激勵相結合的制度,把各個層級的代理方都納進制度,使代理方和委托者的目標一致1、針對政府的建議政府作為我國的管理層,對社會的運營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在高等教育中的多層委托代理關系里,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高校主體里的最高管理層。政府在高等教育開展中,應該公開教育資源配置狀況、保證教育信息更新的及時性。此外,為了加大教育實施的規范性,政府在公布教育政策的同時應該加強教育立法,讓公眾都有知情權并參與教育政策的制定。高校的競爭對于高校教育進步具有重大意義,政府應賦予高校自治權,更要完善激勵機制來鼓勵高校做創新活動。針對優秀管理、教學人才的獲取和培養上,政府需要采取薪酬激勵和競爭激勵等方式來保證高校師資水平。2、針對學校的建議學校與政府和公眾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學校肩負政府的委托和管理,首要任務就是促進勞動力市場的良性發展,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運作效率,因此學校必須保證與政府和公眾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學校應該進行有效率的內部管理,提高學校資源的使用效率,督促教師隊伍提升自我水平和教學質量。高等院校應該將培養優秀大學畢業生作為主要目標,為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這樣的高校才可以贏得信譽、認可和信任。3、針對教職工的建議通過聘任制改革可以促進高等教育中教師市場、行政管理人員市場等的形成和發展。高校應該全面實行教職工聘任合同化,各級教職工人員都要與學校簽訂相應的聘用合同,以此來明確雙方的權責。聘用制的開展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約束代理人的行為。與此同時,各級代理人的利益也可以得到維護,這對于維護教職工那個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聘用合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對教職工的績效做一個規范,對代理人的淘汰有一個規范化約定。4、針對公眾的建議在高等教育中公眾常常處于被動地位,很少了解到高校對教育資源的使用和管理情況,造成對高校監督和評估缺失,公眾成立一個具有監督和溝通只能的中介組織極其重要。中介組織定期的把公眾的需求和意見輸入給高校,把高校的教育信息輸出給公眾,做到信息的雙向傳輸。同時,中介組織對高校的高等教育服務質量進行客觀的監督和評估,不僅增加公眾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還能對高校有一定的約束力,減少高校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五、總結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論為基礎,通過介紹我國高等教育中政府、學校、教師和公眾的委托代理關系,分析了高等教育中各層委托代理現狀和問題。在解決當前困境的政策建議中,我們認為應該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加大各委托人的監控權利,并對各級代理人進行有效的激勵。在高等教育參與各方中營造出一種團結和諧的良好關系氛圍,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最終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維達.企業委托代理機制的比較分析:制衡機制與效率[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2]劉壽明,陸維臣.公共領域中的委托代理理論及其拓展[J].求索,2009(04):69-70.
[3]呂煒,王偉同.公共服務與政府責任——基于政府偏好和政府效率視角的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8,37(4):52-64.
經濟師論文投稿期刊推薦:《國際經濟評論》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際問題學術刊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是國內惟一一份專門對國際經濟進行學術評論的刊物。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定位于將國際問題研究與中國問題研究結合起來,緊扣現實主題,立足中國,評論世界。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