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會計工程師論文會計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16-09-0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這篇會計工程師論文發表了會計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模式,為了實現高職教育的本質要求,學校從激發學生的動力上做了努力,通過授予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的過程,為社會輸送實用型的人才,那么高職基礎會計“課證融合”教學的意義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呢?

  這篇會計工程師論文發表了會計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模式,為了實現高職教育的本質要求,學校從激發學生的動力上做了努力,通過授予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的過程,為社會輸送實用型的人才,那么高職基礎會計“課證融合”教學的意義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呢?

會計工程師論文

  【內容摘要】《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科目之一。在日常教學中有效地實現“課證融合”,對培養高素質的社會實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職基礎會計課程“課證融合”教學模式必須要深刻領會“課”與“證”的內涵,并在實踐中實施有效策略,其中,校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起點,明確職業能力要求是依據,解構典型工作任務是核心,合理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是落實“課證融合”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會計工程師論文,高職教育,基礎會計,課證融合,教學模式

  “課證融合”就是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職業考證的內容要一致,學生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也是接受相關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的過程。基于《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精神及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高職院校要培養具有社會實用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所畢業的學生應具備初級會計人員的基本技能素質,并能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職業證書,以此增加就業砝碼。為實現高職教育的本質要求,高職會計專業要積極推行“課證融合,以證代考”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學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動力,進而提高學生“雙證書”的通過率。

  一、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實踐教學!痘A會計》課程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單獨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掌握這些高度抽象的知識體系,尤其是基于培養社會實用型專業會計人員的要求下,高職院;A會計中的實踐教學弱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實踐教學的缺失最終導致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加強了實踐教學的課時安排,但是其實踐操作停留在模仿性操作訓練層面,造成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鍛煉沒有有效融合。

  (二)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在高職教學中仍然存在以教師為主體的落后模式,導致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诨A會計高度的抽象性,必須要通過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當前采取的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很難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三)工學結合難。工學結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會計專業具有一定的商業保密性質,因此企業很難為學生提供具有真實環境的工作崗位,結果導致學生很難通過實習崗位獲得實踐操作能力。另外高職院;A會計課程教學的內容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存在脫節問題。

  二、高職基礎會計“課證融合”教學的意義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施“課證融合”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引入到教學中,能夠提高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度,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朝著職業標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教學改革;诟呗殞θ瞬排囵B目標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要改變以往的落后教學模式,實施課證融合教學模式,以“夠用”為度、“熟練”為度,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能,因此通過“課證融合”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高高職教育的實用性和科學性。通過對高職基礎會計教學效果的調查發現,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課程中普遍存在實踐應用能力不強、所學知識與就業崗位存在很大差距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實施“課證融合”教學就必須要解決以下問題:一是“課證”不相適應的問題。高職基礎會計教學沒有按照會計職業資格考試大綱設置教學內容;二是教師隊伍認識不到位的問題。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兩張皮”的意識,即將基礎會計教學按照傳統教學體系和資格考試培訓兩個方面進行,忽視了二者的融合。

  三、高職《基礎會計》“課證融合”教學模式構建的對策

  (一)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工學結合。基于《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高職院校要構建三階段教學模式:一是職業基礎能力形成階段。該階段主要是根據培養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讓學生對會計職業有一個真實的體會,并且為學生考取會計職業資格證奠定基礎;二是專業核心能力形成階段。針對會計崗位能力需求,開展專業核心能力領域課程的學習與實踐,通過各項生產性實訓項目,利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工學結合和工學交替中了解不同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會計業務流程和具體業務處理方法,掌握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會計信息處理和分析的核心能力,這一階段是技術技能會計人才職業能力的“成長”階段。三是綜合處置能力形成階段。本階段通過讓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仿真業務模擬和以準員工的身份到行業、企業和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在真實的會計環境和任務中提高職業素養,使學生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等職業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二)將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是會計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也是從事會計行業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課證融合”教學中高職院校要將職業道德素質和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體系中。一方面高職院校要開展專題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活動,及時將社會中發生的因職業道德缺乏而導致犯罪的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此對學生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以會計職業道德標準約束自己,通過小事檢驗與提升自己的會計職業道德素質。

  (三)增加《基礎會計》實踐教學課時。“課證融合”體現的是將課程與職業標準相結合,而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職業實踐能力的重要形式,因此高職院校要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安排: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鼓勵企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會計工作環境,通過真實的崗位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會計技能比賽,形成“以賽促教”。通過學生參加各種會計基礎知識技能比賽,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進行學習。當然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實施,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平臺的優勢,積極開展互聯網會計基礎交流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對學生的在線學習指導、評價等。

  (四)構建適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模式。《基礎會計》課程實行“課證融合”的教學模式,是將學生考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融入到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去。而考核評價是基礎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因此高校要改變以往的以分數為主的考核評價模式,建立適應職業資格考試的評價模式:一是高;A會計的考核方式要按照會計資格考試的方式進行,按照其相關步驟進行操作;二是基礎會計的考核內容要與從業資格證的內容相一致,并且要及時將從業資格證的考試大綱引入到考核中;三是基礎會計考核也要實現考核手段與主體的多元化。將企業、教師以及學生納入到考核中,增加考核的實效性。當然考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對基礎會計的掌握能力,因此高校在構建適應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模式也必須要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

  (五)大力培養具有“雙師型”的教師隊伍。“課證融合”會計基礎教學離不開“雙師型”隊伍的支持,因此作為基礎會計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學習,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此滿足“課證融合”的教學模式。當然高職院校也要創新人才培養制度,從資金、制度以及環境等方面入手,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作者:楊琳

  推薦期刊:《金融會計》(月刊)是1993年12月由中國人民銀行 牽頭,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和當時的中國人民保險總公司為主體的中國金融會計學會創辦的全國性中央級金融會計專業刊物。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