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評職稱論文發表基于SWOT分析的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現狀及展望

發布時間:2016-06-1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國河南省中部,是以鄭州為中心,洛陽、開封為副中心,新鄉、焦作、許昌、漯河、平頂山、濟源等9座地級市為核心層所構成的具有高度緊密社會經濟聯系的城市群,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中國7大國家級城市群之一。本文是一篇 評職稱論文發表 范文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國河南省中部,是以鄭州為中心,洛陽、開封為副中心,新鄉、焦作、許昌、漯河、平頂山、濟源等9座地級市為核心層所構成的具有高度緊密社會經濟聯系的城市群,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中國7大國家級城市群之一。本文是一篇評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基于SWOT分析的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現狀及展望。

評職稱論文發表

  【摘要】實施中部崛起是我國面向新世紀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將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層面,這一決策將促進我國中部地區與周邊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間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也是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本文從中原城市群九個城市的發展現狀出發,運用SWOT分析中原城市群當前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從而為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河南省整體經濟穩定增長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原城市群,SWOT分析,發展與展望

  2011年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中原經濟區建設以中原城市群為支撐,由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9各城市組成,是中原經濟區發展的重點。推動這九個城市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壯大中原經濟區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實力,而且能增強中原城市群的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加強中原城市群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中原城市群對中部崛起戰略的支撐作用。

  一、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現狀

  作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鄭州2015年GDP總量達7315.19億元,GDP增速10.1%,穩居首位,洛陽和開封作為副中心,GDP增速分別為9.2%和9.4%(見表1),較之前有很大提升,中原經濟區建設規劃取得了重要成果。因此,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所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提升了鄭州、洛陽等作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強了各城市間分工合作,推進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并逐漸形成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型城市群。

  表1 2015年中原城市群GDP排名

  數據來源:經百度網搜集數據整理

  二、對影響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的因素進行SWOT分析

  (一)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的優勢(Strength)分析

  鄭州作為省會城市,其特殊交通優勢、足夠的市場規模、較小的市場半徑和較低的物流成本,使得鄭州利用這樣的優勢迅速發展起來,中原城市群充分利用鄭州作為重要綜合性交通樞紐的優勢,以城際公交、城際輕軌、城際鐵路、高速鐵路、航空等為主通道,建立半小時經濟圈,增強了中原城市群的經濟聚集力和輻射帶動力[2]。中原城市群能源、礦產資源豐富,食品、煤礦、化工、建筑材料等行業居全國前列,發揮焦作農林產業、平頂山礦產行業等城市的地區優勢,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原特色產業帶。

  (二)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的劣勢(Weakness)分析

  中原經濟區的城市群-產業經濟帶已初具規模,但仍存在諸如聯系溝通不暢、產業重復建設的問題。從產業結構層面看,中原城市群主要以資源加工型產業為主,產業層次較低,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少,盡管企業數量眾多,但優勢企業少,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從產品層面看,原字號產品多,終端產品少[3]。另外,經濟的高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人口的增加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壓力、城市病的爆發、工業、產業的運行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等應當引起相關部門及人民群眾的重視。

  (三)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的機遇(Opportunity)分析

  2013年國務院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使鄭州抓住了臨空經濟的發展機遇,《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為河南融入“一帶一路”發展進行了精準定位,也為我們描繪了中原經濟區建設面對的無限機遇和美好前景。因此,抓住機遇進一步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從降低生產成本入手,形成競爭優勢;培育臨空經濟,提高內生動力,逐步向高端產業鏈邁進;擁有創新發展的理念,借鑒國內外經驗,使政府、機場、企業和當地居民實現共贏[5]。

  (四)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的挑戰(threat)分析

  近年來,中西部許多省份均提出以城市群、經濟區作為競爭單元,區域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河南省提出的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規劃,在吸納周邊地區的各類生產要素聚集,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成為國際和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等方面,無疑將受到周邊城市、地區發展及城市群、經濟區崛起的挑戰[4],中原城市群主導產業不明顯、城際產業關聯度較弱、要素流動阻礙重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對中原經濟區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SWOT分析

  結合SWOT分析法理論,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的機會大于威脅,優勢與劣勢同在,根據SWOT 分析法基本原理,應積極采取扭轉型經營策略,改變目前中原經濟區經濟的發展現狀,對其進行規范整合以適應經濟對社會發展的需求。

  表2 SWOT分析圖

  三、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開放型經濟的策略

  根據前文對中原城市群經濟影響因素的SWOT 分析,本文建議應根據各地區自身的優劣勢和所面臨的外部機會和威脅,根據各地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同時加強各地區之間的聯動,使產業發展相融合,推動中原城市群一體化進程,探索具有中原城市群特色的發展模式。

  (一)優化出口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河南省企業出口規模逐步擴大,但出口結構相對單一,能源和原材料工業比重大、科技投入低和創新能力弱成為河南省外貿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應引導本省企業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達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的目的,培育一批出口帶動效應強、產業優勢明顯、區域特色鮮明的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二)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

  應采取積極措施, 提高科技投入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充分發揮政府財政帶頭增加科技投入的作用, 使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GDP 的比例逐年提高,實現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5]。

  (三)大力發展教育,加強人才建設

  要為開放型經濟建設提供人才保障,一方面,應著力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團隊,有針對性地引進金融、物流、創意和服務外包領域的專業人才,全面提高人才的國際化水平;另一方面,應加大人才培養培訓力度, 注重培養一大批通曉外語、精通國際規則、適應國際市場競爭需要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重點開發一批高素質的招商人才和國際貿易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眼光的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等。

  參考文獻:

  [1] 張教平,楊延哲.河南與周邊省份城市競爭力比較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1).

  [2] 劉慧娟.河南省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問題研究[J].大眾商務,2010(9).

  [3] 劉現同,欒姍.河南抓住了臨空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 [N].河南日報,2013,4.
  評職稱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特區經濟》伴隨經濟特區的發展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在國內外經濟學界有廣泛影響力,主要以特區經濟理論和國內外熱點經濟問題研究探討為重點方向,根植于特區的一份權威的、有特色、有理論深度和較高學術水平的綜合性經濟類月刊。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