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0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早在19世紀六十年代,就有美國學者指出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重要,更有學者指出RD是解釋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的決定因素。本文主要針對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與創新能力關系的實證分析進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 期刊發表 范文。 摘 要:本文
早在19世紀六十年代,就有美國學者指出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重要,更有學者指出R&D是解釋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的決定因素。本文主要針對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與創新能力關系的實證分析進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期刊發表范文。
摘 要:本文采用計量分析模型來計算出河南省全要素生產率(TFP),作為經濟增長質量的代理變量。然后運用相對比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確定河南省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創新績效、創新制度的指數,以及河南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數。通過Eviews對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與創新能力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關鍵詞:經濟增長質量,創新能力指數,回歸分析
我們進行的主要實證研究就是經濟增長質量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系。
一、河南省TFP的測定
我們假設區域創新能力,包括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制度與經濟增長質量是顯著正相關的,我們將借鑒經濟學中新增長理論的有關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的計量模型,并測算和分析區域創新能力各部分對河南省TFP的貢獻。
(一)模型的選取。國內外學者對于各種宏觀層次上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實證研究,主要采用的直接提出基本計量模型,我們認為計量分析模型可以較好的反應TFP和創新能力之間關系的方程式。按照Grossman和Helpman的思路對其模型進行修正,得到如下計量模型:
其中,Cre表示創新能力,將Cre替換為B(basic)、
I(input)、O(output)和S(system)即得到關于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制度的計量模型。
(二)TFP的測定。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測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分為增長核算法和經濟計量法。增長核算法以新古典增長理論為基礎,主要是Solow余值法。因此,本文根據下式(6-3)采用傳統的Solow余值法來測算河南省的TFP數值。
關于各變量的表示如下:
用不變價格的GDP表示產出Y。
K是物質資本存量,采用一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即永續盤存法,對河南省物質資本存量進行測度。計算方法如下:
Kt,Kt-1分別表示t時期的物質資本存量和t-1時期的物質資本存量;It表示t時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凈額;δ表示t時期的固定資本的折舊率,取10%。
L指生產過程中實際投入的勞動量,這里采用歷年全社會從業人員數量作為勞動力投入量的指標?紤]目前大多數關于我國TFP研究中β的取值,在計算河南省的TFP時,也取β為0.4進行計算。
根據已經獲得的所有基礎數據,利用公式3來計算河南省1995-2014年的TFP數值。從計算結果可知,自1995年以來,河南省TFP基本保持增長的趨勢,且差異正在逐漸增大,表明河南省整體經濟增長質量在不斷提高,這與河南省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
二、河南省創新能力指數的生成
(一)計算各指標得分值。我們選取了關于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制度的16個指標構成了河南省區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為了將這些指標合成一個綜合指標,本文采用相對比較法將各強度指標數據轉化為指標得分值。計算公式如下:
在上式中,Vmaxt表示某個指標值X在1995-2014年的時間跨度內的最大值,Vmint表示某個指標值X在1995-2014年的時間跨度內的最小值,經過這樣的改進,該指標可以表示時間上的相對水平。
對于河南省區域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正指標可以采用上式來計算強度指標的得分值,而預算外與預算內支出之比這一指標是逆指標,在計算其得分值時需對(公式5)式進行改進,
(二)權重的確定。在計算完各強度指標的得分值之后,需要確定各個指標得分的權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來確定指標得分權重。首先我們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若干主成分,然后用各主成分對應的系數按每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加權得到綜合的系數,最后按照綜合系數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的就是各個指標得分值的權重,進一步得到區域創新能力的綜合指數。下表列出近幾年創新能力綜合指數。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相關性檢驗。通過Eviews做經濟增長質量與區域創新能力、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制度的相關性檢驗,得到如下結果:創新能力與經濟增長質量之間發展趨勢一致,基本呈線性關系,具體看經濟增長質量與區域創新能力各方面相關關系,經濟增長質量與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和創新制度的發展趨勢也是一致的,基本呈線性關系。但經濟增長質量與創新產出沒有呈現出線性關系,沒有呈現遞增或者遞減的趨勢,這與我們之前分析的河南省創新產出的實際情況是基本一致的。河南省創新產出之所以與經濟增長質量不成線性趨勢,主要原因就在于河南省創新活動的產學研不能很好的結合,創新產出的轉化率較低,創新活動的成果市場性較弱,未能很好的轉化為生產力,服務于河南省經濟的發展。
(二)TFP與Cre、B、I、S的平穩性檢驗。建立時間序列回歸模型的前提是序列必須是平穩的,但直接對取對數后的自變量并非平穩,若直接進行線性回歸,容易出現虛假回歸問題。因此,在進行線性回歸之前,我們需要對每一個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紤]到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與創新產出不成線性關系,因此我們將創新產出這一變量從計量模型中剔除。我們采用ADF檢驗方法對河南省TFP與區域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和創新制度這三個方面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
通過對各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我們得出水平條件下,ADF臨界值的絕對值均大于0.1水平下的臨界值的絕對值,各變量在1%顯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穩的,因此,河南省TFP與區域創新能力、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和創新制度均是平穩序列。
(三)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為了驗證河南省區域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基礎、投入、制度與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我們需要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創新制度與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之間均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表示經濟增長質量與創新的三個方面的預測信息全部包含在這些變量的時間序列之中,而區域創新能力與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 (四)模型計量與參數估計。通過eviews6.0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由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模型可絕系數R2和F統計值較高,表明回歸方程擬合效果良好,回歸模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除了創新投入,t統計量在不同顯著水平上均通過檢驗,表明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顯著。綜合來說,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良好。
四、實證分析結論
(1) 河南省創新能力雖然近十幾年都是呈現增長的趨勢,但是對經濟增長質量的關系并不顯著,我們可以通過創新基礎、創新投入、創新制度對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TFP)的實證分析結果來說明情況。
創新基礎對經濟增長起到促進的作用,創新基礎系數為2.9053,表明河南省創新基礎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質量提升2.9053%。創新投入和創新制度對經濟質量增長起到負作用,這主要是隨著創新投入的加大和相關制度在頒布執行之初,創新技術和設備等各個方面都在逐漸完善,可以對創新活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能夠切實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無論從執行力度上還是政策與實際情況的適應程度都在減弱,使得創新政策對經濟增長質量促進作用開始弱化直至若負相關。
(2)通過模型回歸分析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我們可以看出創新基礎對經濟增長質量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并且同經濟增長質量之間互成因果關系;創新投入和創新制度雖與經濟增長互成因果關系,但是創新投入和創新制度對經濟增長呈負增長的關系。
(3)而河南省區域創新能力中的創新投入則未通過檢驗,
表明其對經濟增長質量的作用不顯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也顯示兩者不互為因果關系。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兩個方面:第一,雖然從全國各地區創新能力來看,河南省在創新投入方面明顯處于較弱的地位,無論是財力投入還是人力投入都和全國水平有一定差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就河南省內的實際情況來看,創新投入可能存在投入過剩的情況。第二,河南省創新投入存在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創新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并不能相應的促進創新產出在量和質上同步發展,對經濟增長質量的作用逐漸減弱,甚至不顯著。
參考文獻:
[1] 王樹恩,陳��.技術自主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J].對策研究,2007,(01).
[2] 胡樹林.技術自主創新與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思考[J].經濟師,2002,(04).
[3] 劉丹鶴,唐詩磊,李杜.技術進步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分析[J].經濟問題,2009,(03).
經濟學期刊推薦《經濟問題探索》(月刊)1980年創刊,是由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的專業性學術經濟期刊。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研究探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理論和實際問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讀者對象為經濟工作者和經濟理論研究人員、各級經濟管理人員及大專院校經濟專業師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