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環境經濟論文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對碳排放的中介效應

發布時間:2016-05-2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問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本文是一篇 環境經濟論文 范文,主要論述了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對碳排放的中介效應。 【摘要】本文將產業結構調整納入到金融發展影響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問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本文是一篇環境經濟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對碳排放的中介效應。
  【摘要】本文將產業結構調整納入到金融發展影響碳排放的框架中,以產業結構為中介變量,利用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研究變量之間的中介效應。研究發現,在中部地區金融發展直接減少碳排放的同時,還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間接影響碳排放。

  【關鍵詞】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碳排放,中介效應

  一、引言

環境經濟論文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中國政府已經把降低碳排放強度納入到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中。中國粗放方式經濟模式尤其是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使得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國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環境問題。因此,低碳轉型是中國對全球氣候變暖、解決能源環境約束的重要途徑。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低碳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將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厘清我國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碳排放的作用路徑有助于更好地發揮金融發展對低碳經濟的促進作用。

  二、文獻綜述

  近幾十年來,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開始引起學者的關注。首先,金融發展便利了消費者信貸活動,促使家庭能耗品需求增加;對于生產部門,金融發展為企業提供了融資便利,促使其擴大生產規模,導致碳排放增加(Sadorsky,2010)。其次,金融發展吸引大量FDI流入,促進研發投入增加,導致碳排放動態變化。另一方面,金融市場通過降低風險和融資成本,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引進先進技術,為環保項目提供融資,減少碳排放(Tamazian和BhaskaraRao,2010)。此外,產業結構調整是平衡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重要途徑,產業結構變動直接決定碳排放。陳兆榮(2011)研究發現產業結構高級化能減少碳排放量。金融市場作為資源配置部門,能夠通過提高資金供給水平、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王定祥等(2013)研究發現中國金融結構、金融效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而金融規模抑制了產業結構優化。

  綜上所述,金融發展、產業結構均對碳排放具有重要影響,同時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金融發展也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已有文獻主要是集中于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碳排放兩兩之間的關系研究。本文基于低碳轉型背景,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角度來研究金融發展影響碳排放的作用路徑,探討金融發展在直接影響碳排放的同時,是否存在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間接影響碳排放的中介效應。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與方法

  本文引入產業結構調整中介變量,采用中介傳導模型分析金融發展對碳排放的直接和間接效應,模型如下:

  其中,C代表各省碳排放水平,用人均碳排放表示;FD表示各省金融發展水平,用金融發展規模(FIR=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GDP)和金融發展水平(FL=金融機構貸款余額/GDP)表示;IS為各省產業結構調整,用第二產業占GDP比重(SI)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TI)表示。根據溫忠麟等(2004)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檢驗各變量之間的中介效應:模型(1)檢驗碳排放與金融發展的關系,c是FD對C的總效應,若顯著則進一步檢驗模型(2)和(3),若不顯著,則停止檢驗;模型(2)檢驗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模型(3)檢驗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對碳排放的共同影響,如果a、b都顯著,則進行第三步檢驗,如果a、b至少一個不顯著,則進行Sobel檢驗;第三步:c’是FD對C的直接效應,若不顯著,則是完全中介效應,若c’顯著,則是部分中介效應。此外,ab是通過中介變量IS的間接效應,即中介效應。

  (二)實證結果分析

  本文利用我國2001~2010年面板數據,將各個省、市、自治區劃分為東、中和西三區域。首先檢驗系數c,由表1可見,東部地區FD對C影響不顯著,則停止檢驗。中部地區FIR、FL對C有負向顯著影響,進一步檢驗系數a發現,FL、FIR對SI、TI均有顯著影響,檢驗系數b發現,SI、TI系數均顯著。第三步,當加入SI時系數c’變小且不顯著,當加入TI時系數c’變小但仍顯著,因此,第二產業比重存在完全中介效應,第三產業比重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其中,FL、FIR對C的總效應及其通過SI、TI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如表1所示,例如,FL對C的總效應為-1.40,其中FL通過SI、TI的間接效應分別為-0.86、-0.36。西部地區FL對C影響不顯著,FIR對C存在正向顯著影響,但模型(3)中當分別加入SI、TI時,系數c’變大且顯著,此結果不符合中介檢驗程序,因此,西部地區中介效應不顯著。

  由此可見,中部地區金融發展規模和金融發展水平在直接減少碳排放的同時,還通過抑制第二產業比重上升、促進第三產業發展進而間接地減少碳排放;谠搶嵶C結果本文認為,政府應該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引導并促進金融發展支持地區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促進能源效率的提高,減少碳排放,實現低碳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Tamazian A,Rao B B. Do economic,financial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matter for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Evidence from transitional economies[J]. Energy Economics,2010,32(1): 137-145.

  [2]陳兆榮.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碳排放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8(5):77-81.

  [3]王定祥,吳代紅,王小華.中國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的實證研究――基于金融資本視角[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6+21.

  [4]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05:614-620.
  環境經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環境經濟》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管,中國環境報社主辦。以宣傳國家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深入探討實現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