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利率市場化新應用管理模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16-01-2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在當前經濟利率新管理建設上的新發展制度有哪些呢,要如何來促進現在經濟改革新發展呢?本文是一篇經濟論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就是要進一步放開貨幣資金這一生產要素的價格,推動金融市場由低水平市場向高水平市場轉化,最終形成完善

  在當前經濟利率新管理建設上的新發展制度有哪些呢,要如何來促進現在經濟改革新發展呢?本文是一篇經濟論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就是要進一步放開貨幣資金這一生產要素的價格,推動金融市場由低水平市場向高水平市場轉化,最終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由于貨幣資金及市場利率在經濟活動中日益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利率市場化改革注定是一場更深刻、更艱難的改革。

  摘要: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與重點。其中,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改革亮點頗多,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加快推進利率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不僅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條件,也是當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經濟管理,經濟論文范例

  一、利率市場化是全球性趨勢

  什么是利率市場化?較為一致的觀點有兩種:一是政府放開對存貸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對銀行存貸款利差的保護,靠市場供求決定資金的價格;二是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場競爭較充分的情況下,任何單一的市場主體都不能成為利率的決定者。實際上,這兩種觀點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利率市場化是由政府推進的一項改革,政府放開利率管制的過程就是由市場主體通過競爭機制決定利率的過程,其目標是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金融機構,由后者根據資金狀況和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金融市場利率為中介、由供求關系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經濟論文:《湖南經濟》,《湖南經濟》1983年創刊,是經濟理論刊物。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面向本省經濟建設,開展理論研究,交流改革經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利率市場化新應用管理模式有哪些

  為什么要推進利率市場化?從各國經濟發展經驗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實際負利率,導致資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經濟增長。由于資金價格受到了行政性壓低,一方面金融體系吸收國內儲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資金供給不足;另一方面,過低的利率又刺激企業對資金的過度需求,造成資金需求遠遠大于資金供給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形成資金分配的固化,弱勢的中小企業很難獲得資金,被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改革就是要減少人為因素對金融的影響,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在資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各國普遍采取利率管制的政策。政府管制利率的直接目的在于通過行政方式壓低資金成本以推動經濟的增長,以及通過限制競爭來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以及石油危機的沖擊,各國飽嘗通貨膨脹高企和經濟增長停滯之苦,開始放棄過多干預市場的政策,由此展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美國自1980年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于1986年廢除了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Q規則;日本自1977年允許商業銀行承購國債上市銷售,至1994年放開全部利率管制;90年代末,印度、印尼、韓國等國也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推動下進行了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大大推動了這些國家金融體系的建設,降低了金融成本,提高了市場效率,促進了經濟增長。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是與經濟體制改革同步推進的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是積極有序推進的。就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而言,早期的改革側重于理順商品價格,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場,迄今已實現95%以上的商品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開始強調生產要素價格的市場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生產要素市場。資金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利率市場化是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的重要內容。在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總體思路是“先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后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第一,先行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1986年1月,國務院頒布《銀行管理暫行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資金可以相互拆借,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1995年11月,根據國務院有關精神,人民銀行撤銷了各商業銀行組建的融資中心等同業拆借中介機構。從1996年1月,所有同業拆借業務均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網絡辦理,從而生成了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CHIBOR)。1996年5月,人民銀行發布《關于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正式放開,標志著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第二,放開債券市場利率。1991年,國債發行開始采用承購包銷這種具有市場因素的發行方式。1996年,財政部通過證券交易所市場平臺實現了國債的市場化發行。1997年6月,人民銀行下發了《關于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和現券交易價格實現了市場化。1998年9月,國家開發銀行首次通過人民銀行債券發行系統以公開招標方式發行了金融債券,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實現了市場化發行。1999年10月,財政部首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利率招標方式發行國債,從而完成了債券市場利率的市場化改革。

  第三,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我國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思路是“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新世紀之交,我國開始新一輪外匯利率管理體制改革,2000年9月放開了外匯貸款的利率。1999年10月,人民銀行批準中資商業銀行法人對中資保險公司法人試辦長期大額協議存款業務,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從2002年2月開始,協議存款試點的存款人范圍擴大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已完成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改革試點的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2003年11月,國家郵政局郵政儲匯局獲準與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開辦郵政儲蓄協議存款。2004年10月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實現了階段性目標。

  2013年7月,我國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這一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緊接著,為適應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需要,2013年10月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放開貸款利率,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對于我國利率體系中最后也是最關鍵的利率即存款利率的放開也給出了時間表。

  三、利率市場化改革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行進到一個關鍵節點上,即進一步放松并最終放開對存貸款利率的管制,逐步減少并最終取消對匯率形成過程的干預。貨幣資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它是各種實體商品、實體財富的一般等價物,具有最廣泛的通用性和最快速的流動性。其他任何資源,只有能夠轉化為貨幣資金,才有可能成為可以買賣的商品,才能進入市場流通。資金作為其他資源的“化身”,還是調節這些資源最基本的工具。因此,如果資金資源沒有商品化,即利率沒有實現市場化,市場經濟就很難走得更遠。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