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2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現在財稅政策管理上的新應用方式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促進現在財稅的新條例呢?同時有關財稅發展有什么影響及意義呢?文章時候有關財稅論文。 摘要:在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方面要采取措施,繼續對農業地區和老區給予財政照顧,將農業人口、糧食產量、城市化水平、教
現在財稅政策管理上的新應用方式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促進現在財稅的新條例呢?同時有關財稅發展有什么影響及意義呢?文章時候有關財稅論文。
摘要:在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方面要采取措施,繼續對農業地區和老區給予財政照顧,將農業人口、糧食產量、城市化水平、教育等因素作為計算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因素,并加大其權重,使一般性轉移支付向中部傾斜,提高中部居民可享受的基本社會福利或公共服務水平。
關鍵詞:財稅政策,經濟建設,財稅論文發表
一、引言
由于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程度、經濟結構、城市化水平、人口分布等諸多因素的不相同,使得區域間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存在著重大的差異。雖然,政府針對中部地區早期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戰略,但是中部與東部經濟發展的狀況仍然存在著相當的差距。因而,中部崛起的再思考有著極其重要的研究意義,并且有效的發揮財稅政策的作用,對于中東西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論文網推薦:《財稅前沿》,《財稅前沿》雜志是由國際財稅研究會主辦,《現代經濟信息》雜志社出版,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財稅類專業期刊。 以“與企業共成長,與納稅人共勉”為理念,通過專題策劃及熱點評論反映財稅政策走向,預測具有前瞻性的財稅政策,傳播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報道先進財稅事跡,宣揚優秀的財稅服務機構與財稅人等,突出前瞻性、權威性。本刊稿件容量大、審稿專家多、編輯效率高、處理稿件快、發稿周期短、讀者范圍廣,報道內容涉及財政、稅務、管理、經營、服務等多個工作領域,是目前我國財稅領域覆蓋面較廣的一份綜合性期刊。
二、“中部崛起”再思考提出的背景
中部地區包括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個省份,中部地區擁有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并且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中部崛起戰略就被提出。然而,從中部崛起的提出至今,中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以2011年1-11月各地區固定資產累計投資額為依據,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相比于東部要高,中部地區固定資產的增長率為28.9%比東部地區的21.7%要高出7.2個百分點,但是總量上仍然差距明顯,東部地區年初累計投資總額為130042.44億元,而中部只有72764.93億元,很顯然實際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中部和東部差距還是相當明顯。
然而,除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問題,中部地區還面臨著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較低,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占全國的比重相對降低的問題。
三、區域經濟發展與財稅政策的相關分析
(一)兩者的關系
Myrdal提出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會由于累積性因果循環的作用而使得差距越來越大,并且會對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產生巨大的沖擊。面對地區本身的累積性因素,國家的財稅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家財政政策在特定地區實施,通過對資本預期收益和資本成本的影響來影響私人部門的投資決策,引導資本、勞動力和信息技術的流入,從而促進該地區的發展,最終影響資源配置結構和規模,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預期地區經濟的發展的平衡。
(二)財稅政策實施的必要性
除了傳統的中東西地區經濟劃分,我們考慮綜合因素對我國的省份進行重新的劃分,長久以來,我國各省之間由于歷史積累、資源稟賦、區域條件、經濟基礎、政策傾斜等多方面存在明顯經濟發展不平衡,對于區域經濟水平的有效劃分,有助于準確識別區域經濟現狀、變化和差距,有助于合理制定因地制宜的稅收政策。
本文選取六項綜合指標,包括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兩大項。其中經濟基礎選擇地區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三項指標;社會環境選取預期壽命、本科人數、地區能源消耗三項指標,如下表一所示。
在數據基礎上,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聚類分析,從而對于傳統經濟區域進行重新的劃分。聚類分析,得到聚類結果。
對于聚類分析的結果,若以四類為分類標準,則第一類包括: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安徽、福建、廣東、河南、四川、貴州、陜西、山西;第二類包括:天津、內蒙古、江蘇、山東、河南、湖北、重慶、西藏;第三類包括上海、江西、湖南;第四類包括廣西、云南、甘肅、青海。
聚類分析的結果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除了山西、安徽在第一類之外,河南、湖北,江西,湖南中部四省分別分在第二、第三、第四類,很顯然中部省區的綜合經濟條件仍然相當的落后,并且中部六省之間也存在著相當的不平衡。
因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對于地區間的差異,財稅政策需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江西、湖南以及第四類廣西、云南、甘肅、青海地區應給予較高的財稅支持。
四、促進中部崛起的財稅政策建議
(一)稅收的優惠政策
1 繼續深化增值稅的轉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是自由配置并且相互流動的,同樣資源在經濟的不同部門之間也會發生頻繁的流動,以尋求更高的收益率。對于生產型增值稅而言,由于外購固定資產的增值稅額不予抵扣,這必然會對技術密集型部門帶來較大的影響,因為技術密集型部門的外購固定資產占有相對的比重,不予抵扣的增值稅,必然會給技術密集型部門帶來成本的壓力。
2 支持高新技術產業。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中部地區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新辦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比照執行西部地區優惠稅收政策。
3 完善反哺農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中部地區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地區,稅收對于農業的支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中部地區起著積極的支持和保護作用。發展農業產業化既是踐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重要途徑,又是中部地區實現增產增收、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二)財政政策的建議
1 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尤其是對農業的支持。首先,要優化和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其次要加大中部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最后,要加大對中部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開展農民專業技術培訓,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
2 要積極支持和促進中部企業的技術改造。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支付過去遺留下來的體制轉型成本以幫助企業減輕或甩掉歷史包袱;更多地采取財政貼息、注入資本金、風險投資、貸款擔保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鋼鐵有色工業,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