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經濟期刊瀏覽:次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簡介: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為原《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3年創刊,2013年更名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設有高等教育研究;教學研究;德育、思政研究;法學研究;數字信息化研究;文學研究;數學研究;外語研究;圖書、資料研究;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研究;經濟管理研究等重點欄目。目前《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服務群體主要是高等院校教學人員和教學管理、財經理論研究者、政府財經部門工作人員、高等院校財經專業師生、實業界人士。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刊載國內外文、史、哲、政、經、法等學科的成果與進展,有效促進高等院校科研領域的學術交流,引導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與研究方向,促進高等院校理論工作者的新理論與新觀點的傳播,推動高等財經院校科研的進步。同時,成為實踐領域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理論總結的科研成果發表與交流陣地。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主辦單位:內蒙古財經學院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2003年國際標準刊號:2095-5871國內統一刊號:15-1365/F復合影響因子:0.180 綜合影響因子:0.098該刊雜志/雜志社簡介: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內蒙古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的辦刊宗旨是為校內外教師和教育者提供教育思想理念研究、教法、教案、教學手段與教學經驗研究的窗口,目的是拓展和豐富人文研究視野,擴大對校內外教育資源的學習借鑒機會,提高教學人員和教學管理人員的教研能力,探索與研討國際、國內高等教育發展變革的趨勢。
《內蒙古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 06期論文投稿查詢:
經濟研究
基于中國數據的生產函數實證分析……………………………白唯舸25-28
互聯網金融形勢下的銀行業發展……………………………蘇映雪29-31
管理理論與實踐
呼包鄂城市群服務業集聚發展模式研究……………………………李長坤40-42
產品營銷策略與房地產品牌建設研究……………………………張海慶43-45
醫院運用PDCA管理體系的探索與研究……………………………陳錚;楊鐵翼;仲金枝52-54
高等教育
基于“協同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王純陽;樊建鋒70-75
高;赬BRL技術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必要性……………………………丁惠萍76-79
內蒙古地區武術社會文化價值取向調查……………………………阿拉騰朝魯80-83
教學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動態分析……………………………鄧素華101-105
從外語學習者需求視角看大學英語的課程建設……………………………趙霞106-112
論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付蕾113-114
大學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研究……………………………劉娟115-117
語言文學
留得枯荷聽雨聲——蘇轍晚年詩歌心解……………………………高紅梅124-127
敘述心靈深處的火焰——意識流小說《到燈塔去》的敘事特色分析……………………………劉偉128-131
圖書檔案
科研視角下高校圖書信息資料工作的發展…………………………… 李立莉142-144
書評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蒙古文版)創辦申請獲得批準……………………………2
經濟論文范文:分析財政建設新運用制度及模式
摘要:積極財政政策在投資領域應縮短戰線,并按照貫徹“五個統籌”要求調整投向。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使命,是逐步把擴大內需的主角讓位于消費和民間投資,公共投資的范圍是不與民爭利,在建立公共財政的體制框架的同時,掃除消費和民間投資增長的相關障礙。因此,適度規模的國債投資只可能有限解決目前最緊迫、最根本的發展問題,而把其他的發展問題留給市場和民間投資。
關鍵詞:財政管理,經濟制度,經濟師論文
積極財政政策要進一步強化社會保障職能。社會保障支出是財政的基本職能之一。從中長期看,我國社會保障壓力是由三個因素組成的:一是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社保覆蓋面將大大擴展,不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之后應該被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而且社保范圍也應該延伸到農村:二是企業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就業情況不容樂觀,社保壓力也相應增加;三是我國在人均收入較低,養老保險體系建立時間不長,特別是一部分退休較早的職工沒有交納個人保障基金的背景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社保支出呈快速增加的趨勢。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之一,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繼續提高社會的保障能力。重點完善相應的保障制度。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