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0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如何來加強當前的人居環境建設應用管理呢?什么樣的環境制度是對當前的一個應用措施呢?本文主要從人口分布是區域地形、溫濕度、水環境和生物環境綜合作用和新疆人居環境的總體評價分析新疆人居環境不適宜區等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生態環境學報》,
如何來加強當前的人居環境建設應用管理呢?什么樣的環境制度是對當前的一個應用措施呢?本文主要從人口分布是區域地形、溫濕度、水環境和生物環境綜合作用和新疆人居環境的總體評價分析新疆人居環境不適宜區等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生態環境學報》,《生態環境學報》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月刊)曾用刊名:土壤與環境;生態環境;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1992年創刊,主要刊登國內外生態學和環境科學具有明顯創新性和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研究論文、重大調查研究報告,以及對這兩個學科的重大前沿問題有獨到見解和理論建樹的綜述文章和觀點類文章。適合從事生態學、環境科學、資源保護、土壤學、大氣科學、水科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科學、農業科學、林學、醫學、社會科學、經濟科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學者、教師、學生、各級管理者和環境愛好者閱讀!渡鷳B環境學報》主管單位: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廣東省土壤學會,國內統一刊號:44-1661/X,國際標準刊號:1674-5906
摘要:區域主要處于綠洲內部老人工綠洲,一般位于綠洲源流和干流的上游,以耕地和人口居民點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區域自然環境中等,適宜人口長年生活和居住。人居環境的基本適宜區是新疆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的基本協調區,適宜于人口的集中分布。5.人居環境較適宜區,HEI≥0.25。區域自然環境和水土資源環境條件基本相近于人居環境基本適宜區,僅是區域水資源條件較好,相對更適宜人口長年生活和居住,是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較協調區。
關鍵詞:人居環境,環境建設,論文發表
Abstract: the internal old artificial oasis area is mainly in the oasis,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upstream of oasis origin and main, cultivated land and population settlement as the main way of land use; Regional natural environment medium, appropriate population, long life and living. Basic living environment is regarded as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xinjia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basic coordinated area suitable for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5. Living environment more suitable, HEI 0.25 or higher. Region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similar to basic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is only a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 is better, more appropriate population and long life to live, is a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coordinated area.
Key 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paper presented
人口分布是區域地形、溫濕度、水環境和生物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為此,基于NTPI、NTHI、WHI和NLCI,構建反映影響區域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協調性的人居環境指數模型,其計算公式為:HEI=α×NTPI+β×NTHI+γ×WHI+δ×NLCI(6)式中,HEI為人居環境指數,取值在0-1之間;NTPI為標準化的地形起伏度指數;NTHI為標準化的溫濕指數;WHI為標準化的水文指數;NLCI為標準化的地被指數;α、β、γ和δ為權重,參照中國科學院新疆人口功能分區的權重取值[8],強調氣候、地形和水文條件對于人口分布及其環境的影響,取值分別為0.27、0.29、0.20和0.24;贖EI的新疆綠洲人居環境的綜合評價標準參照中國科學院封志明等2008年對全國人居環境指數適應性的劃分[2],結合新疆人居環境指數的空間分布、人口分布、綠洲分布、水土資源利用的空間分布和水土資源承載力等綜合分析[4。
基于HEI的新疆區域人居環境可分為基本不適宜區、較難適宜區、勉強適宜區、基本適宜區和較適宜區5類,具體的劃分依據如下:1.人居環境的不適宜區,HEI≤0.08。區域主要為高寒山區、巖漠、冰川雪峰、沙漠和戈壁等,自然環境極為惡劣,而且區域人口分布不僅受地形、氣候、水文和植被等自然環境要素的嚴格限制,也受到水土資源承載力的嚴格限制。人居環境不適宜區是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的不協調區。2.人居環境較難適宜區,HEI在0.08-0.14之間。區域主要為中低山區的草地荒山、盆地內綠洲邊緣的荒漠帶,包括荒漠草地和少量水土開發的人工新綠洲及撂荒耕地等,綠洲內一般處于源流和干流的中下游,主要是下游。人居環境較難適宜區很難形成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基本不協調區。3.人居環境勉強適宜區,HEI在0.14-0.20之間。區域主要處于中低山區與盆地內源流和干流的上中游、下游的上中部,水資源條件相對比較好。人居環境的勉強適宜區屬于新疆區域自然環境與人口分布的勉強協調區。4.人居環境基本適宜區,HEI在0.2-0.25之間。
新疆人居環境的總體評價分析新疆人居環境不適宜區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等中高海拔山區和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的沙漠或鹽漠區等區域,面積約為112.85萬km2,占總面積的67.78%。人居環境較難適宜區主要分布在三大山系的中低山區、綠洲與荒漠的過渡地帶,盆地內呈現沿河流分布的特征,且主要處于中下游;人居環境的主要限制環境因子為地形不平、氣候寒冷、植被覆蓋度低或有輕中度沙化和鹽化與水土資源稟賦較低及承載力較弱等,面積約為41.49萬km2,占24.92%。勉強適宜區主要分布在人工綠洲區,區域較溫暖、降水少、干旱,面積約為10.08萬km2,占6.05%。人居環境基本適宜區為伊犁河谷、塔城盆地、天北帶與南疆塔北帶的焉耆盆地、阿克蘇河流域和塔南帶葉爾羌河流域及喀什噶爾河流域等人工綠洲區,氣候溫暖或溫涼、降水相對較多、植被覆蓋較高或者水土資源較豐富等,面積約為1.64萬km2,占0.98%。人居環境較適宜區主要位于伊犁地區和天北帶等部分地區,地勢平坦、降水較多、植被繁茂、氣候較濕潤等,面積約為0.43萬km2,占0.26%。新疆人居環境總體非常惡劣,92%以上的區域不適宜人口居住,是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不協調發展的區域,這成為新疆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大背景。區域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相對較協調的面積不足8%,其中,只有0.94%的面積是基本協調的區域,且較協調區域面積低于0.3%;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協調度較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人工綠洲和自然環境較好的人工綠洲上[5],伊犁地區已經形成人工綠洲復合經濟系統,成為新疆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之一。
北疆地區人居環境不適宜區面積比重較小,約占北疆地區面積的44.23%;東疆和南疆地區占的比重很大,分別為東疆地區面積的84.39%和南疆地區面積的73.19%,東疆和南疆地區主要以人居環境不適應區占主導。人居環境較難適宜區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區,約為25.47萬km2;其次是北疆地區,約為12.96萬km2;東疆地區最低,約為3.07萬km2。但是,北疆地區占比最高,約為北疆地區面積的33.07%,其次是南疆地區,約為南疆地區面積的23.95%,東疆地區最低,約為東疆地區面積的14.62%。東疆和南疆地區由于人居環境不適宜區占的比重較大,所以較難適宜區小于北疆地區?傮w上,東疆、北疆和南疆地區不適宜人居環境的面積比重都很大,約為77.3%-97.14%。北疆地區人居環境的勉強、基本和較適宜區域面積都高于南疆和東疆地區,分別為7.54萬km2、0.95萬km2和0.40萬km2;南疆地區又高于東疆地區,分別為2.38萬km2、0.64萬km2和0.02萬km2;東疆地區最低,分別為0.16萬km2、0.05萬km2和0.006萬km2。而且,北疆地區人居環境的勉強、基本和較適宜區面積比重也都高于南疆和東疆地區,東疆地區最低。總體上,北疆、南疆和東疆地區人居環境適宜區面積比重都較小,約為0.99%-22.7%,尤其是基本適宜和較適宜區域非常小,約為0.25%-3.46%。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