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20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宗教組織都是非營利性機構,它不需要繳稅或者享受稅收減免政策!企業能不繳稅或少繳稅嗎?不能。企業之所以沒有宗教組織長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業負有為社會創造價值、為政府提供稅收的責任與義務。一旦企業經營不善,企業就無力承擔沉重的稅務負擔,
摘要:宗教組織都是非營利性機構,它不需要繳稅或者享受稅收減免政策!企業能不繳稅或少繳稅嗎?不能。企業之所以沒有宗教組織長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業負有為社會創造價值、為政府提供稅收的責任與義務。一旦企業經營不善,企業就無力承擔沉重的稅務負擔,短壽倒閉便是很常見的事情,企業不如宗教組織長壽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鍵詞:長壽研究,宗教信仰,論文發表
“鄭文全”和克拉克·科爾教授起初提出這個問題的立論就有問題,性質不同的事物是不能進行比較的,這就像男性和女性不能完全對等地進行比較一樣。企業、大學、宗教組織的長壽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無須過多在這種問題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企業的發展規律是企業自己的事,宗教組織的演化是宗教自己的事,兩者還是互不干涉、各行其道、各自發展為好。
由美國克拉克·科爾教授提出并被國內鄭文全老師深入闡述的關于組織長壽的秘訣的問題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在閱讀了“鄭文全”老師發表在《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年第9期)上的題為《組織長壽研究——基于企業、大學與宗教組織的比較》一文并參考了一些其它資料后,我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鄭文全”在《組織長壽研究——基于企業、大學與宗教組織的比較》一文中的論據和結論并不是很完備,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特別針對“鄭文全”的觀點提一下我對組織長壽問題的一點看法。
“鄭文全”在他那篇文章中得出的結論是,所有的長壽組織都具有兩個特征,一是長壽組織都有很高的進入壁壘,二是長壽組織的內在監督(包括組織監督和個人監督兩部分)很嚴格。
其實不管“鄭文全”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他和當初提出這一課題的克拉克·科爾教授都犯了一個很明顯的錯誤,那就是他們所列舉的三種組織(即企業、大學和宗教組織)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因為這些組織的存在目的不同,存在價值不同,存在意義不同,存在手段不同……它們是性質完全不同的三種事物,在這三者之間進行比較沒有邏輯基礎,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沒有實際意義,因此也就不會對管理實踐產生多少實質性的、有價值的指導作用。
企業為什么沒有宗教組織長壽,原因很多,我主要列舉以下五個方面以供參考。
一、因為二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同。
企業提供的是具有使用和實用價值的實物產品,這些產品一般都是有形的、有使用期限的物質;而宗教提供的是無形的信念和信仰,是心理安慰,是對超人能力的崇敬與膜拜,是與世俗生活相對的精神生活,是有關人類意識層面的東西,是滿足人類無限期需求的東西。正是因為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具備宗教信仰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的這些特征,所以企業就不像宗教組織那樣具有長期存在的基礎和理由。
二、宗教信仰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歷史積淀才逐漸形成的,一旦形成之后就很難改變,所以宗教信仰與宗教組織都具有相當持久的活力與生命力。同樣地,企業也不具備這個特征。
三、因為能夠為世俗統治提供精神與意識形態上的教化與幫助,宗教與宗教組織往往能夠得到統治階級的支持與保護,進而確立自己在世俗統治國家里的統治地位。(試想,哪個企業和企業的產品能夠有這樣的特質和優勢呢?沒有,也不可能有。)所以在長壽問題上,任何企業和企業的產品都必然無法與宗教和宗教組織相比。
四、宗教組織的收入模式也與企業不同。依法成立的宗教團體,其經費由國家撥款,試問有哪個企業能有這種優勢?企業出售的產品都是明碼標價、不能討價還價的,但宗教組織獲得捐助數額卻是因人而異、無法確定的。富有的信徒可以捐助大筆的財產,貧窮的信徒則可以不捐或少捐。大學獲得的捐助也與宗教組織類似,但很少能看到企業能獲得其用戶的大額捐助。企業非但得不到捐助,還需要向社會回饋收益,以在社會上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鄭文全.組織長壽研究——基于企業、大學與宗教組織的比較.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管理條例,2004-11-30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