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旅游論文發表探討旅游消費管理的新制度發展模式及意義

發布時間:2015-03-3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旅游消費是在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之后而產生的更高層次的消費需要。它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保健性旅游消費,基礎性旅游消費,文化性旅游消費,享樂性旅游消費和紀念性旅游消費。同旅游者收入水平、旅游者結構密切相關,也同旅游產品結構與產品質量密不

  摘要:旅游消費是在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之后而產生的更高層次的消費需要。它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保健性旅游消費,基礎性旅游消費,文化性旅游消費,享樂性旅游消費和紀念性旅游消費。同旅游者收入水平、旅游者結構密切相關,也同旅游產品結構與產品質量密不可分。

  關鍵詞:旅游消費,經濟管理,論文刊發

  旅游消費與所游覽的進去的質量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5a級風景區最高,比如黃山,每次節假日就有大批游客。其次與景區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有關,還與季節有關。

  1、以市場為研究導向

  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與旅游業發展水平相對應。國外旅游業的發展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程,從早期的認知階段、中期的過渡階段,到近期的大發展階段,旅游業在一些國家或地區已經得到了長足和完善的發展。至今,旅游學這門學科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學科體系、理論也日趨成熟,大部分原因在于各地日益蓬勃發展的旅游業,為學者們研究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國外許多著名大學都有自己的獨立學者,長期獨立投身于旅游研究,對旅游這個交叉學科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國外旅游發展到現階段,旅游規劃與開發工作已經基本結束。因此,關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給國家或地區帶來了多方面的深刻影響,一方面它促進了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了當地生活水平,成為地區或國家的支柱產業,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旅游消費者的到來增加了地區基礎設施的負擔,給當地居民造成生活不便,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旅游目的地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進而影響旅游目的地的社會文化傳統。

  鑒于此,國外很多學者從社會學、人類學的學科角度出發研究旅游業及其帶來的影響。旅游消費者是旅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旅游消費者的行為方式、出游動機以及旅游消費者市場,也就成為國外旅游研究的重點。相對而言旅游業在我國起步則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得到重視,并有所發展。此時,旅游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第一個被批準的有關旅游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1988年韓也良的《黃山風景區開發理論的地學研究》。第一篇專門研究旅游的博士論文是1989年楚義芳的《旅游的空間組織研究》。

  中國旅游研究早期有地理學、經濟學人士的較多介入,但由于1998年教育部將旅游學科歸設在管理學論文" target="_blank">管理學大學科下,目前中國的旅游研究在總體上主要由設有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學者所承擔。因此,研究的學科取向就較多地局限在管理學和地理學領域,而其他領域的學者往往對旅游問題缺乏研究熱情。同時,這還與旅游業在我國的發展程度有關。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旅游產業總體規模小,結構單一,重點在于發展旅游市場。進入20世紀90年代,時至今日,旅游業在我國處于發展的初中級階段,許多資源豐富的地區積極發展旅游業,旅游目的地的開發與規劃的實際工作比較多,表現出的問題也比較集中,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較集中!堵糜螌W刊》所發表的大量旅游資源開發的文章就能充分地說明這一點。

  隨著國內旅游業迅猛發展,旅游消費者與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間的日益頻繁的互動過程中,會產生出許多文化上的交流、碰撞,為旅游消費者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有些學者也開始表現出對旅游消費者行為方面的興趣。這些促進了相關理論的研究與發展,近年來,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角度進行的研究也逐步浮現出來。但是,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還不是旅游研究的主流方向,我國在該領域研究成碎片化發展,研究深入程度不足,研究人員忽視對文獻的研究,導致研究的重復性比較高,論文呈現高相似性,理論上沒有更多突破。

  綜上,在旅游業較發達的國家地區,政府對旅游研究的推動作用不大,旅游業和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在中國由于政府的推動,旅游業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隨著我國現代旅游市場的實踐與發展,我國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必定會以良好的態勢發展。

  2、以人為本的研究思想

  人是一切經濟活動的主體,所有一切增長最終會受到人的限制。從旅游消費者的根本利益出發,才能真正實現人性化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旅游業發展。張立生2004年在旅游學刊上發表的《近期國外旅游學研究進展》中指出,在他所搜集的1995~2003年以來《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的382篇文章中,有關心理和行為方面分析的文章就有66篇,占樣本總量的17.28%,是所有類別中份額最大的。這些文章中,以分析旅游消費者心理行為方面的文章居多,還有少量旅游從業者和旅游業主心理行為的分析。關于旅游安全的分析也有7篇之多。此外,文獻中還有一些關注老年、婦女、兒童以及殘疾人方面的研究。這些方面的研究都是以人為本的研究,處處體現人文關懷,是人本思想在旅游研究中的具體體現。

  相反,我國對旅游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具體市場的旅游消費者的決策以及行為的研究,總體上缺乏像西方學者那樣從人文關懷的視角進行研究的熱情。宋子千等人2005年曾經對2000~2004年《旅游學刊》的刊登文章進行分類統計,共有文章481篇,區域發展、旅游規劃與開發,產業運行與發展方面的文章共計有279篇,占據了樣本總量的58%。而旅游消費者行為與心理方面的文章只有14篇,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對旅游消費者行為的分析。他們都是著重于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對旅游消費者的行為進行研究,與那些大量的不厭其煩的旅游區域發展、旅游開發與規劃的文章相呼應,這種研究與開發在次序上出現的倒錯現象,從另一個角度揭示出中國旅游研究一直處于“鼓吹”階段或“帶有功利思想”這樣的事實[1]。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旅游消費者的根本利益出發,才能真正實現人性化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旅游業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的發展。

  3、注重學術規范

  首先在內容性的學術規范方面,國外比較注重旅游消費者行為理論體系的建設。學者們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為這一領域提出完整的研究范式,構建模型,并嘗試將心理學、行為學、人類學等學科引入到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中。眾所周知,旅游消費者行為是由一系列的決策過程構成,涉及外部營銷刺激和社會文化環境的諸多方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多個學科共同關注,對建立一個完整的研究理論體系來說就是必須的,只要有了基本的、大致為學者所接受的理論和概念體系,才能在同一種話語體系中進行學術對話和交流,學者在發揮個人獨創性的同時不能有過分的主觀隨意性,創新的東西應當是在相應領域與前沿研究對話的結果,從而使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能夠依照傳承和積累的邏輯推進。

  其次是形式性的學術規范方面。國內外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內容、方法、研究深度之所以存在差異,除了與旅游業發展程度有關,也與期刊的特色有關,而這個特色主要是指各大期刊在寫作規范上要求不同。國外學者在發表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方面的文章時,都比較注重遵守一定的寫作規范。文章首先提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論點前必須先整理文獻,歸納別人對這一問題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觀點時必須注明出處,對文章的研究方法要有明確的解釋,其中包括采樣程序、樣本測量、研究方法的選擇、數據分析都有詳細的闡述。在我國的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文獻中,有相當部分文章沒有進行已有研究成果的歸納,實證分析和定量分析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部分文章中對其研究方法是簡單進行描述,甚至是一筆帶過,然后就把結論表達出來。也有研究者強調個案研究,而這種以個案推導整體的做法不夠嚴謹。

  綜上所述,國內與國外比較,樣本采樣的準確性、邏輯推理性應該加強。而在內容性的學術規范方面,應該更加注重對旅游消費者行為理論體系的建設。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