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1-2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由于資源條件的限制,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非常困難,但不能夠因此放棄調整的努力,應采取積極研發、漸進調整的策略。目前,我國石油自給不足,國際油價的高漲限制了原油使用比例的提高;水力資源大多數已經開發,僅剩開發困難或者對環境影響大的流域尚未
摘要:由于資源條件的限制,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非常困難,但不能夠因此放棄調整的努力,應采取積極研發、漸進調整的策略。目前,我國石油自給不足,國際油價的高漲限制了原油使用比例的提高;水力資源大多數已經開發,僅剩開發困難或者對環境影響大的流域尚未開發;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存在成本高和入網后對電網穩定影響大的缺陷;生物質能源因成本高而且對糧食安全有一定影響而不能夠大規模推廣;核電站在安全方面和核廢料處理方面存在問題。以上原因決定了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不可能有躍進式的調整,只有在新能源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后,結構上的大幅調整才能夠實現。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發展,節約資金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許多行業已具備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的實力,應該積極引導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更高層次的國際競爭,謀求我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更高地位。隨著新型市場國家的崛起,我國的低成本競爭方式受到了挑戰,這也逼迫我國加快向國際分工的高端邁進。同時,由于能源因素、資源因素的制約,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都促使我國加快進行產業結構升級。
生物增匯減排策略的成本相對低廉,還能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通過植樹造林和保護草原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遠低于工業減排。因此,以增加和保護植被的方式增加碳匯,既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生態建設、提高農林牧漁業產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目前,森林碳匯得到了重視,但對草原碳匯、濕地碳匯、農田碳匯、海洋碳匯重視還不夠。增加碳匯要做到保護已有森林、草地和濕地,推進植樹造林,加強牧草管理,合理規劃和恢復濕地;注意增加土壤碳匯能力,用生物質肥料代替化肥,改良和保護土壤;加強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農作物經濟產量;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合理發展綜合養殖,增加海洋碳匯。
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在全球氣溫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近些年也是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作為有著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民族,我們應當把發展低碳經濟擺在突出位置。
節約資金的背后就是減少碳排放。人力、資源、材料都可以折算成等價的資金,也可以折算出等價的碳排放。任何形式的浪費都要付出增加碳排放的環境代價。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約、低碳、環保的文化氛圍,形成節約資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消費理念。
節能降耗對于節約能源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都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同時還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是我國目前首選的宏觀對策。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通過節能降耗降低碳排放的空間巨大。
據國際能源組織報告中國能源消耗總量于2009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目前中國的發展水平依然很低,人均消耗量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隨著中國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能源消耗總量仍將繼續增長。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將節能降耗作為中國的長期戰略來抓。
我國產業布局普遍存在行業集中度低、地域分布零散、中小企業眾多的特點。這不僅造成優勢資源分散、企業競爭力下降、創新能力低下、業內競爭激烈,而且帶來了資源浪費、效率低下、重復建設、副產品回收率低、環境治理難度大等問題。
最典型的當為因鐵礦石談判屢屢受挫而廣受關注的鋼鐵行業。大大小小一百多家鋼鐵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個省區,2009年鋼鐵行業排名前十的總產量占全國產量的43%,集中度遠低于世界其它鋼鐵大國。汽車行業也是如此,2010年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前十整車企業所占份額僅為59.8%。其它如制藥業、釀酒業、化工業、煤炭業等許多行業也都是如此。
調整產業布局一是要整合優勢資源,促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企業研發能力、生產效率和廢棄物處理水平,增加我國產品在行業高端市場的占有率,降低單位產值的碳排放;二是加強同類企業及相關企業在地域上的集聚,減少中間貨運量,實現公用設施的共享和廢氣廢渣的統一回收利用,提高行業整體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對于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這些新能源的研發關系到低碳經濟時代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所以加強研發的投入和技術的儲備至關重要。提高中國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是增加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要警惕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口號下,政府對新能源市場的政策傾斜在客觀上培養壯大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對手,而中國企業由于技術落后和研發能力差的原因在競爭中處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
對于新能源既要加快發展,又不能操之過急,更要注意避免各方面的風險。特別是在引進一些尚不成熟的技術時要特別注意,避免中國成為新產品的試驗場。防止一味追求新能源的發展速度,不注意投入產出比,造成投入過高的情況。
中國整體上來講處在一個國際分工的中低端,投入高,產出少,自有知識產權少,掌握核心技術少,產品附加值低,在國際競爭中缺乏話語權。許多行業的規模已居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強。在國民經濟中高利潤、低污染的現代服務業比重偏低,能源消耗大、溫室氣體排放高的制造業比重偏高。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