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2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城市管理是一個完整、復雜的運行體系,但是傳統的城市管理在體制上存在著機構設置復雜、部門分割、職能交叉、責任不清,規劃和建設、建設和管理、行業垂直管理和區(縣)屬地管理等環節上脫節,導致同樣一項管理職能分散在城市管理系統的各個部門,職能
摘要:城市管理是一個完整、復雜的運行體系,但是傳統的城市管理在體制上存在著機構設置復雜、部門分割、職能交叉、責任不清,規劃和建設、建設和管理、行業垂直管理和區(縣)屬地管理等環節上脫節,導致同樣一項管理職能分散在城市管理系統的各個部門,職能上有交叉又有空白,工作上相互依賴又相互牽制,經常出現“有事沒人管,有人管不了”的尷尬局面。
傳統城市管理主要依靠發文件、下通知、開會議、傳政令等行政方法,經濟、法律和宣傳教育等綜合方法運用不夠,導致城市管理方式粗放。城市管理的相關部門對于城市部件一般只是按照大項進行管理,沒有細化到具體種類。政府對于所轄城市部件的具體數量缺乏精確的掌握,對城市部件的增添和減少不能及時進行調查、統計和更新,致使具體數字含糊不清。
傳統城市管理在信息傳輸上主要依靠手工操作,信息技術的運用嚴重滯后于管理的需要,造成大量問題處理遲滯,矛盾積壓。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制和冗長的手工傳遞鏈條,又造成了信息的失真和衰減,使得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動應對的能力,甚至經常陷入被動處置之中,加深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降低了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
在傳統城市管理工作中,管理空間劃分過于籠統,專業城市管理部門要對全區域的城市管理負責,由于巡視和處置力量不足,只能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巡視的游擊式管理方式,很容易被小商小販掌握規律,群眾反映強烈的游商屢禁不止,黑車屢打不絕即由此原因造成。傳統城市管理方式落后還體現在缺乏長效管理機制,在遇到重要會議、重要節日時,政府就要動員大量的居委會人員上街加強巡視,而平時卻又因其它工作而無暇顧及,表現為一種“保節日不保平時、保大街不保小巷、保領導不保群眾”的情況。落后的管理方式,也導致了服務意識的淡化,局限于就事論事,搞突擊式、運動式的管理,使問題屢禁不止。
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生活環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對城市管理的要求正在從滿足溫飽向方便、安全和促進生活質量提高的方向轉變。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信息的獲取量加大、民主意識的加強,群眾對生活效率和環境的期望值以及對社會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訴求,比過去都有明顯提高。
不斷滿足市民群眾的各類迫切需求,創新城市管理模式,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各種復雜問題,是城市現代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也是城市建設和發展規律的客觀需要。
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具備了所需要的信息化條件基礎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管理中出現了諸如精細管理、扁平化管理、閉環管理等現代管理理念,這為城市管理理念的創新奠定了思想基礎。精細化管理理念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城市管理效率提高,閉環管理理念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城市管理監督評價體系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對比傳統的“行政命令”、“計劃調度”、“獨家經營”和以管理者為中心等傳統的城市管理理念,由于信息技術的引入,不論是體制設計,還是流程再造等方面,現代城市管理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全面加快,城市管理中信息化建設與傳統管理方式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方面,信息化建設的程度越來越高,政府對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硬件購置的投資逐年增加,軟件、網絡、PDA等多種信息化手段紛紛面世,為城市管理的現代化奠定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作坊式”的管理手段和傳統的管理方式仍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造成城市管理工作中,先進的網絡設備和信息化平臺被閑置,落后的信息報送方法仍被大量采用。由此可見,對于傳統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的信息獲取滯后、管理責任不落實、管理方式粗放等諸多問題,如果僅從局部和個別問題來著手解決,具有很大難度,F代城市管理需要從總體考慮、整體解決,創建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而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和體制創新。
信息化城市管理也可以稱為網格化城市管理或數字化城市管理,是綜合應用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和創建新的城市管理體制,采用“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運行新架構。
信息化城市管理的設計思想是把城市管理問題劃分為部件和事件,把管理范圍劃分成以萬米網格為基準的最小管理單位,將所有的城市管理部件精確定位在網格內的坐標點上。同時,通過建立獨立的城市管理監督隊伍,明確城市管理問題的處置流程,完善城市管理各部門分工協作的運作機制,建立起對城市管理問題的發現、派遣、處理、反饋、評價的動態管理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實質是對傳統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場革命,是現代城市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對城市管理理念的轉變,對城市管理體制的改革,對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對城市管理手段的更新。
“城管通”是利用移動無線通信網絡進行數據采集的終端設備。城管監督員在管理單元網格內發現問題時,應用城管通即時采集與傳送問題信息,可以有效解決城市管理的信息傳送滯后和工作被動等問題,實現城市管理問題的精確定位和快速處理,提高城市管理問題的處置速率和處置水平。
信息化城市管理按照管理職責與監督職責分離的原則,組建了城市管理監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形成了全新的“兩軸”管理體制。在“兩軸”的新體制下,“裁判員”和“運動員”分開,從而使監督和評價更加科學有效。監督中心由城管監督員在分管的萬米單元網格中進行不間斷巡視,減少專業管理部門的巡視任務。專業管理部門除適當安排一定力量進行正常檢查巡視外,主要力量都集中在問題處置環節,使處置力量大大增加。同時,由于城管監督員上報信息做到了精確定位,使專業管理部門處置問題實現了“精確打擊”,從而使效率大幅度提高。
在信息化條件下,傳統的紛繁、無序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可以轉變為簡潔、有序的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流程,具體包括七個環節,即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理、結果反饋、核查結案、綜合評價,形成了閉合式的現代化城市管理運行機制。
新的管理流程克服了原有流程沒有監督考評以及速度緩慢的弊端,實現了信息的實時采集與傳遞,徹底解決了信息獲取滯后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信息衰減。另外,市民群眾反映城市管理問題也有了“直通車”。當群眾發現問題后,可以直接找到城市管理監督員,將信息迅速發送到監督中心,再通過指揮中心派遣到專業部門,問題就能得到迅速解決,提高辦事效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