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18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農民工工傷事故的企業賠付標準缺乏政策剛性。目前,鐵嶺市實行的工傷事故賠償多屬一次性支付,以農民工聚集的中小私營企業的支付能力,一次性支付很可能成為一紙空文,農民工損失補償很難真正實現。如果采取定期金賠償方式,雖避免了一次性賠償的缺陷,但由
摘要:農民工工傷事故的企業賠付標準缺乏政策剛性。目前,鐵嶺市實行的工傷事故賠償多屬一次性支付,以農民工聚集的中小私營企業的支付能力,一次性支付很可能成為一紙空文,農民工損失補償很難真正實現。如果采取定期金賠償方式,雖避免了一次性賠償的缺陷,但由于賠償時間持續長,用工企業未來的經濟條件與支付能力變數太大,若發生逃避債務或破產,農民工的賠償更是空談。
工傷認定的法定程序十分漫長,再加上相關法律的漏洞和滯后,部分鐵嶺企業對農民工工傷案件的處理就出現了嚴重的拖延現象。如果未能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工傷待遇,等待他們的將是工傷認定、工傷鑒定、仲裁裁決、司法訴訟等一系列復雜而又漫長的程序。更加嚴重的是受雇于非法用工單位的農民工的工傷認定現行法律中存在著空白,工傷的爭議處理著實堪憂。
農民工發生工傷保險后醫療費用的處理問題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由于工傷一次性補償包括了工傷后的住院治療費用,致使一部分民工拿到的賠償太低。根據鐵嶺地區的工傷保險一次性補償標準,工傷級別較低的農民工得到的工傷補償不過幾萬元,而面對高 額的醫療費用,這些錢根本不夠,很可能是這一次性賠償僅夠支付工傷保險的住院治療費用,而這使得農民工以后的生活更加困難。
為了建立鐵嶺市農民工醫療、工傷保險制度,應該首先加強城鎮農民工工傷保險部門的自身建設,一方面改善醫療和工傷保險部門管理,提升社會保險辦機構硬件水平和人員隊伍素質能力,為實現全省、乃至全國的“一卡通”硬件基礎,另一方面在現有社會保障“五險合一”網絡體系中加入有關農民工的各項基本信息。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要建立統一的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就應該為每個進城的農民工建立社會保險終身帳號和個人編號,不論在哪個地方,那個單位,凡是提取的醫療或工傷保險資金,都進入這個社會保障賬號。
鑒于中小城市的現實情形,面向農民工的傷保險還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實現公平、共享的平等目標,從而需要統籌考慮、漸進推進,即以維護農民工傷保險權益和推進社會公平與制度平等為出發點,又要統籌考慮工傷保險基金承受能力,明確統一制度的目標,再分階段、分步驟地有序推進。
建立農民工的工傷保險體系就必須面對結構復雜且還在分化之中的農民工群體,考慮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即分層分類設計相應的工傷保險方案。對于已經在城鎮立住腳,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需要以所在單位為繳費體來為其繳納工傷保險,從而使其參加工傷保險。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