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30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你爬過哪些山,你有對哪些山有所了解呢?遼寧的第一峰你又知道指的是那里嗎? 論起遼寧第一峰,人們印象中通常會想到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的老禿頂子山,然而細究起來答案又不止這一個。有人說是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的崗山,還有人說是丹東市寬甸滿族自
你爬過哪些山,你有對哪些山有所了解呢?遼寧的第一峰你又知道指的是那里嗎?
論起遼寧第一峰,人們印象中通常會想到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的老禿頂子山,然而細究起來答案又不止這一個。有人說是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的崗山,還有人說是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的花脖山。至于哪個是第一峰,民間的爭論一直沒有休止。
《地質學刊》是江蘇省優秀期刊、一級期刊、首屆江蘇期刊方陣入選期刊、江蘇省雙效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是《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上網期刊,并長期被《中國地質文摘》等收編。本刊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及科學技術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主辦: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蘇省地質學會;中國地質學會,周期: 季刊,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語種: 中文;,開本: 16開,國際刊號:ISSN1674-3636,國內刊號:CN32-1796/P,復合影響因子: 0.506,綜合影響因子: 0.364,創刊時間:1977
為一探究竟,且將三山的海拔數據進行對比。老禿頂子山標注海拔1367.3米,是1959年中央軍委測繪局的實測結果,并于山頂處立有“遼寧第一峰”的石碑。崗山是遼寧省測繪局于1982年5月進行測繪,海拔1373.1米;ú鄙胶0胃叨葹1336.1米,比另兩座山峰低一些,但許多版本的遼寧地圖都未標注崗山、老禿頂子的海拔高度,花脖山的海拔高度卻在遼寧地圖中有明確標注。
由此看來,自稱“第一峰”的各位峰主似乎都有自己的參照依據,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據了解,由于測繪年代不同,依據的高程基準面也不同。1965年國家測繪總局宣布統一使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又于1987年再次宣布統一使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
由此不難看出,老禿頂子山的測量采用的是“1956年的黃海高程系統”,崗山的測量采用的是“1985國家高程基準”。
近年來,遼寧省測繪局已就3座山峰進行了重新測量,但數據發布還未經省政府批準,“三山爭鋒”仍無最后的定論。
我們不妨先游覽一下久負盛名的桓仁老禿頂子山。
“山高數百仞,周圍約七十余里,山高氣肅。其平坦處有池不涸不溢,雪消甚晚,絕頂無樹,故曰禿頂”。這是《桓仁縣志》對老禿頂子山的記載,也道出了山名的由來。
位于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的老禿頂子山,山體巨大,以主峰老禿頂子山為中心的山脈呈“丫”字形向東、西南、北延伸,海拔1000米以上的主峰有9座,群峰起伏,巍峨屹立,氣勢恢宏,形成天然的屏障,素有“遼寧屋脊”之稱。老禿頂子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300年前曾有努爾哈赤率兵堅守老禿頂子兩月有余的明清之戰。日寇侵華期間民族英雄楊靖宇以老禿頂子山為根據地,與日偽軍展開游擊戰爭長達4年之久。高大的山體,獨特的山地氣候,豐富的物種資源,雄奇壯美的自然人文景觀,使其擁有“遼寧第一峰”的美譽。
老禿頂子山地質發育古老,地貌特征豐富,有巍峨高峻的山地景觀。因受中生代華北地殼運動――燕山運動的影響,地層發生傾斜和斷裂,巖漿侵入,地勢升高。局部地段因受第四紀冰緣氣候的影響,在十幾條陡峭山峰之間的谷地里,集聚有巨大的跳石塘地貌,溝壑縱橫,怪石嶙峋,面積達1500余公頃。
老禿頂子山地處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中的遼東冷涼濕潤氣候區,獨特的山地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絢麗的氣象景觀,日出、晚霞、云海、煙雨、冰雪都極富景觀價值。由于受海洋性氣候和森林環境及高差的影響,形成特殊的小氣候區。老禿頂子山上奇峰峻險突兀,氣象瞬息萬變,幻化莫測,時而晴空入洗,日月高照,時而狂風呼嘯,大雨傾盆。盛夏時節,老禿頂山溫涼宜人,是避暑勝地。冬季,常常產生霧凇奇觀。區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27.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3%,是遼寧省內最濕潤的地區之一。老禿頂子山水資源十分豐富,周圍十余條四季長流、清澈透底的河流分別匯入太子河水系和渾江水系,成為遼寧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老禿頂子山林海茫茫,每到峰回路轉處都能看到遠處有綠色的屏障與天相連,淡綠、深綠、墨綠,重巒疊嶂,此起彼伏,好像置身于綠色仙境中。山里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林下幽暗陰沉,落葉如氈。因海拔高度、地形地勢及山地氣候等生態因子的差異,老禿頂子山具有明顯的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帶,季相變化絢麗多彩,林相林冠瑰麗壯觀。自下而上,在海拔950米以下為落葉闊葉林帶,海拔950米~1050米為云冷杉和楓樺等共建種組成的混交林帶,海拔1050米~1180米為云冷杉暗針葉林帶,海拔1080米~1250米為岳樺林帶,海拔1250米~1290米為中山灌叢帶,海拔1290米以上為中山草地。在高山草地分布著長白金蓮花、長白耬斗菜、寬葉仙女木、牛皮杜鵑等20余種高山苔原植物。
老禿頂子山屬長白植物區系南部邊緣與華北植物區系東北部邊緣的過渡地帶,有較明顯的過渡性,植物成分復雜。該區由于未受到第四季冰川運動的侵襲,一直處于較穩定的氣候條件下孕育發展生物資源,是古老動植物的避難所,形成了特殊的植被群落。被稱為活化石的孑遺植物雙蕊蘭、紫杉等在這里都有分布。
老禿頂子森林覆蓋率高達97%,廣袤的森林中孕育著萬物生靈。區內有低高等植物235科1831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17種,有人參、紫杉、雙蕊蘭、刺人參、刺楸、紅松、水曲柳等。有昆蟲140科875種,脊椎動物158科252種,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22種,有紫貂、金雕、大鴇、麝、水獺、黑熊、朝鮮河麂、鴛鴦等。
1981年9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由老禿頂子山名而命名的遼寧省老禿頂子自然保護區。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成為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劃總面積達15217.3公頃。隨著保護區內森林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種群數量得到了明顯增加,并且不斷有新的物種被發現――兩個新種:桓仁林蛙和桓仁滑蜥;1個中國新紀錄:朝鮮河麂。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