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2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自2009年以來,中央文件多次明確了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目標,全民醫保成為新時期醫療改革的方向,我國醫療保障體制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如何改革高校醫療體制并改善醫療服務供給,建立健全多層次的高校學生醫療保障體系具有重大現
摘要:自2009年以來,中央文件多次明確了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目標,全民醫保成為新時期醫療改革的方向,我國醫療保障體制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如何改革高校醫療體制并改善醫療服務供給,建立健全多層次的高校學生醫療保障體系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相關理論研究述評
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數量已經達到了將近2300所,在校本專科學生突破2000萬人,在校研究生達到130萬人,對如此龐大的社會群體實施適宜的醫療保障尤為必要。大學生醫療保障體制近年來一直也受到理論界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成為一個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目前理論界和實踐部門對高校學生醫療保障改革和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統高校公費醫療保障的支付危機,使政府、高校和學生的利益受損免費論文網,社會矛盾激化(高金娥,2007)。第二,介紹國外高校醫療保障模式,力主改革和創新我國高校醫療保障制度,并在實踐中推動了五種模式的發展,其中主要的舉措是引入了商業保險模式(李國柱,2009)。第三,對以市場化為導向的高校學生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進行批評,建議將大學生納入全民醫保范疇,政府主導并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并輔以商業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社會慈善,構建多層次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鄭功成,2006;彭美華、朱才華,2010)。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和總結,不難發現,對高校學生醫療保障模式的研究和爭論推動了制度變革的進程,但是研究的局限性也逐漸的顯露出來。第一,注重對制度變遷的定性研究,缺乏相關理論和經驗數據的支持,因而得到的結論和建議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對實踐部門的參考價值有限。第二,從研究方法上來看,熱衷于某一地區或某一高校的問卷調查,雖然反映了一些問題,但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第三,從當前實踐的進程和階段來看,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已經進入全民醫保的框架,那么對大學生新舊制度間的平穩過渡、新制度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的銜接和融合、新制度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矛盾以及高校校醫院激勵機制設計等進行研究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相關文獻不多。
二、我國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發展演變脈絡
我國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單一的公費醫療階段,二是逐漸多樣化的醫療保障模式階段,三是逐步走向統一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階段。
(一)單一公費醫療階段
我國的公費醫療制度開始于建國初期,當時政務院發布了《關于全國各級人民政府、黨派、團體及所屬事業單位的國家工作人員實行公費醫療預防措施的指示》。該指示所涵蓋的公費醫療范圍主要包括各級政府、黨派、人民團體及文、教、科、衛等事業單位,同時也包括由國家和地方公辦的高等院校在校學生等。公費醫療經費由當地財政部門統籌撥付免費論文網,財政部門根據各公辦高校學生人數實行每年40元或60元的定額撥款(部委所屬院校每人每年60元,省屬院校每人每年40元),而財政部門對各二級學院、獨立學院、民辦高校和計劃外擴招的學生則沒有撥款。公立學校學生在校醫院就診自付比例在10%左右,學生負擔很少,這種公費醫療制度在保障大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高校學生人數的迅速上升和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財政負擔越來越重,高校醫院虧損也越來越多,同時對非公立學校也不公平,并且一些患大病的學生單靠學校一方的力量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因此,改革完全公費的醫療模式勢在必行。
(二)多元化醫療保障體制模式階段
由于早期傳統公費醫療模式弊端明顯,很多高校紛紛對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進行改革,大致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是傳統公費醫療與現代商業保險相結合的制度模式,這種模式除了繼續原有的公費醫療模式外,同時向商業保險公司進行投保,以便彌補重大疾病情況下公費醫療基金不足的缺陷。
二是用純商業保險模式取代傳統的公費醫療模式,這種純商業保險模式通過學校和學生個人每年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金額的保險費來進行運作,保險公司按規定的支付范圍和支付比例對學生的醫療費用進行賠付。這種醫保模式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投保意識不夠,投保不積極,或者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承擔保費,而且理賠手續復雜,理賠周期漫長等等。
三是完全依靠醫療救助的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學;I集各方面的資金來建立醫療救助基金,作為在校學生醫療費用彌補的重要來源。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是籌集資金不足,而且數額也不穩定,弊端同樣明顯。
(三)逐步走向統一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階段
200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8)119號),提出“堅持自愿原則,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試點地區制訂具體辦法,對參保大學生實行屬地管理”;2009年4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也明確提出“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免費論文網,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至此,我國向全民醫保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大學生的醫療保障逐步納入到了社會統籌的基本醫療保險模式當中。
三、當前大學生醫保制度存在的問題
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范圍,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和現實性,但從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制度和措施還不夠完善,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是政府部門和高校沒有盡到將制度宣傳到位的責任。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新制度自 2009 年才開始陸續實行,在制度實施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將社?òl給各學校,學校再將社?òl給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對這種醫保改革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給學生帶來的益處都缺乏充分的宣傳和告知,導致部分學生對這項制度的迷惑和不解,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認同感。根據對安徽和江蘇八所高校400位學生的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對現行大學生醫保政策完全了解的只占到5%,而完全不了解的占到55%,了解一點的占到40%,這種狀況顯然不盡人意。
其次是新醫保制度與大學生的實際醫保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目前的大學生年齡大約在18至28歲之間,絕大部分都是身體健康,精力旺盛,只有極少的學生經;疾,而且也不嚴重,一般門診就能很快解決,費用也就幾十元,而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后,設有一定的起付線,各地不完全相同,存在差異,有100、200、300元不等,而且只針對住院和門診大病,對普通門診的小病治療費用卻沒有具體的保障措施,這種制度實施的結果就是占患病學生的不多數學生并沒有真正得到新醫保制度帶來的好處,因此免費論文網,參保并不積極。
四、完善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議
(一)建立一個由高校自身、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及商業保險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大學生醫療保險體系
首先是高校要承擔起在校學生日常小病治療的責任,增加對校醫院設備和醫務人員的投入;其次是政府要提高極少數患大疾病大學生的醫療費用保障;再次是民政部門、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要設立專門針對大學生的慈善基金,專門用于資助患重大疾病的大學生;最后還要有商業保險公司提供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學生可以自愿參加的補充醫療保險。通過上述措施的落實,形成一個覆蓋全體學生、滿足全體學生需求的全方位的醫療保險體系。
(二)加大新醫保制度宣傳的力度,提高大學生的參保意識
都說新醫保制度比過去的老醫保制度要好,但實際運行中卻存在一定的阻力,并沒有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宣傳不到位。政府部門和各個學校要加強新醫保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的參保意識。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宣傳不能停留在一年當中的某一天或某一個時段,而應將新醫保政策的宣傳作為一個常態化的工作長期做下去,尤其是在目前新醫保實施的初期就更有必要。各個學校也應該將新醫保的宣傳常態化、多樣化,可以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學校網站、校報媒體和學生會、學生社團的大力宣傳,讓大學生對參加醫療保險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學生參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快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法制建設
我國目前還沒有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為更好的讓大學生享受到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的好處,應該在大學生醫療保險改革試點階段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盡快制定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大學生醫療保障法》,使政府部門、各個高校、社會團體、商業保險機構以及大學生個人在醫療保險方面的權責明確、規范,讓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實施在一個法律完善、制度健全的框架內有序運行,讓大學生真正享受更多的公共財政多帶來的利益和好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