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15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漁業經濟學科從理論探索和改革開放實踐總結中,探尋了適合于中國漁業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導與實踐,突出在于發展中國家漁業發展經濟學和轉型體制國家的漁業制度經濟學的世界性貢獻。 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中國水產學會在青島召開的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漁業經濟學科從理論探索和改革開放實踐總結中,探尋了適合于中國漁業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導與實踐,突出在于發展中國家漁業發展經濟學和轉型體制國家的漁業制度經濟學的世界性貢獻。
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中國水產學會在青島召開的漁業學科建設研討會上,水產專業7+2學科設置中,漁業經濟作為2級學科,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漁業經濟學科框架[1]。中國漁業市場經濟的規范研究得以迅速發展,至今有8年。經過新一代漁業經濟學者的孜孜不倦努力,已在漁業行業經濟[2-4]、漁業微觀經濟[5]、漁業制度經濟、漁業福利經濟、漁業資源經濟[7]、漁業技術經濟、漁業經營體制、漁業生態經濟、漁業環境經濟、水產養殖經濟、漁業國際貿易、漁業市場建設、漁業資源配置改革等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兩種范式方面取得了與世界漁業大國地位相稱的成就,并為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漁業強國的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本文受福建省水產學會委托,就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漁業經濟學科前沿與現實急迫的漁業經濟問題提出探討。
1產量增長拐點的經濟學問題
我國漁業產量持續增長了60多年,期間歷經三次質的飛躍。第一次是改革開放的恢復性增長,是體制經濟學在漁業體制改革,解放生產力,發揮生產力本能的飛躍。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確立以養為主的產業方針調整的結果,F在正面臨第三次質的飛躍,其中漁業總產量增長拐點。從經濟學考察:一是勞動力及成本推手。日本、韓國以及臺灣省的漁業總產量增長的經驗,當人均GDP從4000—8000美元階段,由于漁業生產勞動特殊性,尤其是捕撈生產,入漁勞動力減少,且勞動力成本推高。
二是漁業消費品全球資源配置。歐美、日本等發達工業化國家都把漁業消費自給缺口由漁業國際貿易平衡。我國從漁業出口大國轉為既是漁業重要出口國又是漁業資源重要進口國階段。
三是健康水資源貧乏。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水利建設,包括水資源安全,對水產用水提出警示。適宜于水產養殖的內陸水域越來越小,且讓位于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
四是技術創新增長不能滿足水產捕撈業資源衰退的增長缺口,以及水產食品安全、生產安全和生態安全的負外部性。
因此,增產量是調結構、保消費,漁業增產、漁民增效的物質基礎,保持穩定且有一定增長量的我國水產養殖在經濟學視野中挑戰與機會伴生。由此引發的產量增長極限與技術創新替代是今后漁業經濟研究重點之一。
2漁業市場經濟下“漁民、漁業、漁村”關系新變化在實證調查中,“漁民、漁業、漁村”是一種市場經濟關系邏輯[33],有別于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之初的二元漁業體制。研究結論是,漁民不是身份,而是一種職業。由此帶來的行業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以及漁業資源配置研究對象的變化[39][21]。比如,漁用燃油補貼經濟分析的爭議,是補貼給漁民,還是漁船權益人,還是漁船上勞動者。像晉江、石獅市的主要捕撈漁村,外來工下海捕撈和外雇漁業勞力是否享有漁民生產者所有的權利。
“漁民、漁業、漁村”的邏輯已解構,用市場經濟辦法[14],正提出現代捕撈業“漁船準入、漁具準入、漁民準入”的制度設計[34]。
3近海水產資源捕撈管理的經濟問題《漁業法》中規定,水產資源捕撈實行限額捕撈,并在投入控制上“雙控”。近年來,由于近海漁業資源加劇衰退,禁漁期、禁漁區、禁漁線的效果不彰顯,漁民轉產轉業緩慢等現實,漁業資源經濟學上有3種觀點爭論;一是繼續現實主義的限額雙控,削減捕撈強度;謴突蛱岣逤PUE。二是推行個人可轉讓配額或生產單位配額制[43],如學習新西蘭ATQ制度。三是增殖恢復資源,平衡增殖與捕撈的經濟、生態效益。從經濟制度上設計增殖、養護、限捕、休漁等近海水產資源捕撈管理,由于近海水魚類的洄游性和跨國界,水產資源的國際間談判及漁業貿易摩擦帶來經濟學難點問題將持續爭議。
4失海失水漁民補償問題
雖然《物權法》規定了漁業養殖捕撈的用益物權,但還不能解決失海失水漁民補償問題。
從制度經濟學分析,漁業退出的損失,除了漁業在產損失、失海失水損失、設施損失等3部分之外,還應包括漁業勞動技能的剛性損失,海域灘涂財富增值的損失。
其次,從政治經濟學分析,農民有集體土地,《漁業法》實施時也規定了灘涂、水域由漁業集體所有,但《海域法》頒布,舊法從新法原則,沒有了集體所有海域。現實中有的沿海村和自然村,在解放初期,剝奪了漁霸、漁業資本家的生產資料,漁農民分得了海域或桁地,從互助組到人民公社,海域或桁地歸集于集體大隊或人民公社。
失海失水漁民補償是近年來理論探討的熱點,大多從弱質漁業和弱勢漁民方面分析,[10][12][31-32]今后將圍繞這一熱點問題展開理論探討和實踐總結。
5低碳漁業與碳匯漁業的經濟學問題低碳漁業與碳匯漁業作為2010年全國漁業專家論壇主題,碳匯漁業在水產科技界和國家漁業主管部門已形成共識,但是實現碳匯漁業從經濟學角度要解決碳匯價值的評價和計量,還要建立漁業碳交易平臺和市場化運作規范。這是市場經濟的基礎,離此則“空中樓閣”。而低碳漁業的經濟學問題主要討論漁業生產節能減排,漁業生態養殖節水、節能、節人力、低排放,可循環,可追溯。
從政治經濟學和國際貿易經濟學分析,應深入研究,捕撈生產以柴油“石化碳”換取的“生物碳”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其次,國際漁業貿易中“碳匯流轉”本質涉及“碳貿易”,尤其是我國土地、水資源緊缺下,初級農漁產品出口的碳代價,而相反發展遠洋漁業、公海漁業捕撈的產品是國內無碳經濟產品。
6公共漁業資源體制問題
“公共魚池”的漁業資源經濟學已被認為哈丁悲劇,西方市場經濟的主流觀點是推崇華盛頓共識,在美國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奧斯托羅姆博士認為“社區管理”模式是第3條路徑。
“社區管理”在近2年漁業經濟專家論壇上呼聲很高[7-9]。從我國漁業觀察,像泰寧金湖漁業公司具有現代漁業特征的“社區管理”模式。由于“社區管理”帶有互助集體性質,因此,實踐中比較忌諱。但在日本、臺灣漁業權制度中有這種制度設計,可以參考探索。
7漁業基層經營體制
漁業基層經營是漁業微觀經濟分析的基石,現在中國漁業生產經營主體呈現多樣化,基層經營單位有上市的股份公司如遼漁、獐子島,有股份有限公司,漁村更多的有漁業股份合作制、合伙經營、合作經營、私營和三資企業,還有個體和家庭承包戶。從微觀數量而言,水產養殖中更多的是個體和家庭承包戶,這些漁業生產經營主體通過3種形式組織起來:一是農業合作社,二是漁業協會,三是公司加農戶或企業帶農戶形式。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生產關系必須適應于生產力發展,在當前漁業分散經營現實中,應尊重群眾的意愿,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繼續探索各種有利于漁業發展的漁業基層經營體制,并及時總結,分析提高推廣,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8水產科技創新及轉化生產力的經濟學問題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兩院院士會議上講話提出“自主創新,支撐發展”的科技發展方針,提出了科研機構、高校、政府、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我國漁業行政部門歷來重視水產科技創新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近3年,國家漁業部門設立的行業科技專項經費中,都把漁業經濟核算、評價作為項目內容,表明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水產科技創新的經濟學要求,前瞻性研究必須與未來水產市場需求相結合,國家公益水產研究機構、重點實驗室的科學研發為主體必須與“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相結合,科技創新與價值創新相一致,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市場營銷相結合,不但從技術經濟學層面上推動水產科技創新,而且在市場經濟中找準位置,發揮支撐作用。
此外,近2年對漁業保險、漁船安全、漁港經濟研究開始成為熱點課題。
9福建漁業經濟學科展望
改革開放初期,福建漁業經濟工作者,包括廈門水產學院漁業經濟教師、福建省水產廳、省漁業經管站及基層漁業經管站等一批人員熱誠致力于轉型期漁業體制研究,探索了諸如以船核算、單船承包、魚價放開、池塘承包、荒灘荒水開發等全國有影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一些漁業經濟理論創新被國家采納、推行與借鑒。
21世紀以來,我國已形成了上海海洋大學漁業戰略研究、國際貿易研究、水產養殖及魚塘生態經濟研究等專題的漁業經濟管理學科;中國海洋大學致力于漁業資源管理經濟、漁民權益制度經濟研究;大連海洋大學的東亞漁業關系經濟、漁業貿易經濟研究;浙江海洋學院的漁民組織及經營研究;廣東海洋大學的南海漁業經濟研究以及東海區漁政局、中國水產科學院的漁業制度經濟、漁業管理經濟以及水產技術經濟、漁業科技創新經濟學等漁業經濟研究團隊,學科建設,同時取得了累累碩果。我國漁業經濟學科相對于水產自然學科,表征上存在著研究人員少、課題少、應用成果少,本質是知識體系不健全。
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理論從1768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為標志,已有200多年歷史,我國漁業參與國際貿易業發端于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及其延伸的理論,我國漁業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時間較短,還未形成漁業市場經濟的語境氛圍。其次,漁業規范經濟學研究需要補上市場經濟學的理論,實證經濟學也需要高階數學基礎,博弈論、突變論、混沌理論等新應用,使大多數文科畢業、不擅長數學的學者顯得束手無策。而對于理工科轉行的學者缺乏扎實的規范經濟學分析。再者,我國漁業統計數據可信度較低,且長序列數據不易尋找,給實證經濟研究帶來困難。因此,漁業經濟研究已成為稀缺資源的學科。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非常重視當前漁業經濟研究急迫的問題和現實問題,已經把漁業經濟研究列入重要的政府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發揮政府、高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國內外知名漁業經濟專家協力作用,為漁業經濟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福建省漁業經濟學科建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