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22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和促進作用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為避免在經濟發展中各省市區自成體系、重復生產、重復建設,客觀上要求在更大范圍內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發展。 一、交通運輸與區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和促進作用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為避免在經濟發展中各省市區自成體系、重復生產、重復建設,客觀上要求在更大范圍內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發展。
一、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一)便利的交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從宏觀角度看,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流動載體,溝通生產和消費,是經濟發展諸多影響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運輸條件的改善可以使流動資本從某一個地區釋放出來,在其他地方作為固定資本產生更大的效益,從而克服生產中的瓶頸狀態,進一步促進經濟擴張。
從微觀角度看,運輸作為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要素投入,使商品和人員能在生產和消費中心之間或者內部流動。而這種流動的大部分在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和農村與城市之間,因而良好的運輸條件能提供較低的貨運成本,使得企業服務的市場開始逐步擴大,進而能在廣泛范圍開拓大規模生產。根據工業布局的一般原理,城市交通運輸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相應地也就成為了工業選址的最佳地點,工業的發展必然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從而使得當地經濟實現迅速發展。
(二)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城市交通更好的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看,根據工業布局的一般原理,城市交通便利的地區成為工業選址的最佳地點,自然也成了工業聚集的最佳地點。隨著該區域供給能力的不斷提高和輻射范圍擴張帶來的需求能力的不斷擴大,又對城市交通運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進一步推動城市交通運輸的發展和完善。運輸發展滿足了產品輸出以實現比較利益的要求,追求規模經濟和聚集效益則導致更為發達的城市交通運輸予以支撐。經濟發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亦可以為城市交通運輸的更好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從而使得城市交通實現新的發展。
二、我國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交通問題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大部分城市的交通規劃水平低,應變能力和整體協調性差,使得交通道路的建設不能同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規劃相協調,從而制約著當地城市的發展;道路容量嚴重不足,致使交通堵塞問題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交通堵塞必然影響到經濟的運輸、商人的洽談等經濟活動;城市中心的道路不斷重復整修或不加實際地擴充,事倍功半,而且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相反,周邊及偏遠地區的道路建設卻遲遲不能落實,造成這些地區與外界的溝通嚴重受阻,一方面當地資源得不到外界很好的認識和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投資開發商的資金競爭不來,使得其經濟發展遲遲跟不上。
(二)經濟發展嚴重失衡
縱觀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現狀,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東部較之西部發達,南部較之北部發達,沿海地區較之內地發達,即使在一個城市中,也是中心地帶較之周邊地區發達。因此,經濟發展的失衡問題普遍存在。
(三)經濟的發展沒有給交通建設提供有效的支持
經濟快速發展最明顯的結果就是強烈地刺激當地的消費與需求,同時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當經濟的發展對交通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時,政府卻并沒有認識到道路建設的重要性,而是出現了政府大搞城市面貌建設的現象--建大廈、修廣場等,在城市整體交通戰略和規劃中缺乏科學性。
三、對我國區域交通運輸發展的建議
(一)制定交通運輸發展的區域性差別戰略
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的制定要按照宏觀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并掌握各地區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關系基礎上,通過區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差別發展,使交通運輸的發展能夠實現與區域經濟活動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運行的正面效應,最終促成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雙優化。
(二)推行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
現行的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仍然局限在范圍相對狹小的行業規劃中,這就限制了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在規劃上的充分協調。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就是要實現交通運輸規劃與區域經濟規劃從實質到內容上的一體化。
(三)形成區域交通運輸系統的合理分工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制度模式導致經濟組織間經濟活動橫向協調成本過高,以致分工協作費用明顯高于組織費用,外部橫向協調費用超過內部縱向協調費用,直接導致區域分工的割裂式發展、雷同化發展。因此,有必要按照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各級政府在區域交通運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清晰的辨別,在充分保證區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運輸資源以達成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的區際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分工機制。
(四)充分發揮非正式規劃在區域交通系統共同治理中的作用
在既有的行業規劃難以充分發揮其協調作用時,就有必要推動非正式規劃機制的發展,利用非正式規劃形成的區域發展管理、區域發展研討會、行動計劃、區域發展的服務機構以及城市和區城合作網等方面的具體協商機制,建立完善的區域交通系統共同治理框架。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