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08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博物館檔案管理手段逐漸增多,不斷朝著現代化、科技化、系統化方向發展,為文物的保護、鑒別、追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文章系統地分析了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的具體工作內容和管理現狀,并提出了一些參考建議,以提升博
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博物館檔案管理手段逐漸增多,不斷朝著現代化、科技化、系統化方向發展,為文物的保護、鑒別、追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文章系統地分析了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的具體工作內容和管理現狀,并提出了一些參考建議,以提升博物館檔案管理水平。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實踐研究
我國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和文明,傳承了不同階段、不同民族的文化與精神,提升了民眾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因此,博物館歷史文物資源的整合與保護是非常重要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利用現代科技不斷創新,科學合理地建立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機制,更好地挖掘歷史文物的內在價值,為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歷史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更好地落實文化惠民政策
博物館既要肩負文物保護、收藏的責任,還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讓民眾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是對藏品登記、審核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像等資料,是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資源。因此,博物館要圍繞國家標準征集、保管、展示各種藏品,做好相關往來記錄,以發揮其社會服務功能,更好地落實文化惠民政策。
1.2 有助于追回遺失海外的珍貴文物
受歷史遺留因素的影響,我國有許多文物處于流失海外狀態,包括壁畫、經書和圓明園文物,在被西方列強奪走之后,甚至公然出現在拍賣會上,不僅對文物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且也公然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情感。完善博物館文物檔案信息工作,可以為追回流失文物提供有力的信息資源與法律證據,翔實細致的文物資源庫為國家追蹤、保護文物提供了依據。
1.3 有利于鑒定文物的真偽
博物館還肩負著教育、學術、研究等方面的職責,檔案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文物藏品價值、博物館功能價值,以最大化地利用館內信息資源,真正達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目的。然而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文物造假的現象,不僅損害了文物價值,還提高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難度。因此,相關文物管理部門應加強市場監督機制,建立翔實、細致的文物檔案,確保在鑒定時提供有力的憑證與依據,更加準確地鑒別文物真偽,促進博物館工作有序進行。
2 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
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是我國古代文明發展的見證,凝結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思想、文化。同時,文物也是古代人民生產、生活的實物,是現代人考察、重建歷史的重要資源,除了具有文化價值、歷史價值以外,還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觀賞者可以在欣賞過程中啟迪心靈,受到藝術熏陶。其次,加強對博物館文物的保護,可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讓陳列的遺產、資源、書籍、文字,更好地為民眾服務,因此近些年來,我國大多數博物館都向國內外游客免費開放,讓民眾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增加民族凝聚力。最后,博物館內收藏的文物大多數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被破壞是不可彌補、重建的,博物館要發揮檔案管理工作的優勢與功能,確保在征集、保管、展示各個環節中文物的安全與完整,提高博物館的管理能力、競爭能力,最大化地利用館內信息資源。
3 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現存不足
當前,博物館中珍藏了數量巨大的古代文物,是挖掘古代文明、文化的重要依據,相關檔案信息管理工作既為博物館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又為文物提供了科學、系統的保護,更好地實現了博物館藏品體系建設和文化惠民目標。但是,博物館相關的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3.1 宏觀管理方面
首先,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要從宏觀方面入手,建立并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當前,我國各地建立的博物館有5000多家,并且館體規模、展品數量還在不斷上升,為百姓了解古代文化、物品、思想提供了機會。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我國博物館的管理工作一般由地方政府負責,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文物的完整、安全,但是卻弱化了古代藏品的文化效應、思想效應。另外,地方政府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檔案管理機構、體系,缺乏在宏觀方面的管理能力。
相關期刊推薦:《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創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團主管,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內容涉及考古、鑒定、收藏、書畫、藝術品經營、歷史等多方面。雜志以大量科學性、科普性、知識性文章為主要內容,兼顧純理論性和實證性研究,多層面貼近讀者,是廣大文博工作者、文物科研工作者學術交流的平臺,更是廣大文博單位、高校圖書館不可缺少的工具書和文化休閑讀品。
其次,我國的博物館大多由地方政府負責管理,屬于非營利機構。因此,博物館的各項開支都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弱化了各部門、各環節工作的落實效率,降低了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使檔案管理工作無法有序開展,對日常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最后,大多數博物館一般建館時間較長,自然條件、管理模式、藏品數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增加了檔案管理工作的障礙。對于館藏豐富的大型博物館,一般人流量較大,能夠引起當地文化部門以及百姓的重視。而小型博物館一般藏品有限,吸引力較小,不能引起大眾的重視,導致檔案管理工作也較為落后,不利于自身長期發展。
3.2 微觀管理方面
首先,博物館人才流失嚴重。博物館要想長期發展需完善自身的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的團隊,比如檔案管理人員、藏品鑒定人員等,為藏品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
其次,文物材料缺乏。博物館在文物收集過程中,缺乏統一標準,原材料儲存不足,容易造成草草收場的尷尬局面。另外,文物收集過程中,流程、資料過于簡化,不符合相關規定、辦法,數據、資源缺陷造成了檔案管理工作的障礙與困難。
最后,鑒定工作流于形式。由于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工作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則,因此工作人員在實際文物鑒定過程中缺乏詳細的內容和充分的論據,造成了鑒定活動流于形式,增加了藏品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難度。另外,博物館的管理體系過于陳舊,應順應時代潮流,用計算機平臺代替傳統的紙質檔案,減少數據錄入、傳輸、統計時的錯誤,以提高博物館工作質量。
4 優化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
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可以更好地發揮藏品的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真實、準確、完整的檔案信息可以提高內部陳列、文化展出、科學研究的效率,將死的檔案信息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本文針對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的具體優化措施,做以下幾點分析:
4.1 精細化管理
當前,博物館中珍藏的文物是國家珍貴的重要文化資產,需提高精細化管理力度,一旦固定好之后,沒有特殊原因不要隨意進行移動,避免發生碰撞等意外。另外,文物藏品歷史久遠,對儲藏的濕度、溫度、光度有一定的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要根據藏品的材料、年代、性質確定儲存環境,避免人為因素對文物造成傷害,影響其收藏價值。
首先,博物館中的文物屬于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收藏文物的庫房應當做好全面的防盜、防火、防污染,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對文物進行防腐、防氧化等處理,對博物館中的光線、環境、溫度也要提高要求,避免外部因素改變文物的顏色,甚至發生材料的變質。
其次,對于文物儲存的庫房要配備專人管理,沒有管理權限的人禁止隨意進出。博物館在招聘時,要完善人才檔案,簽訂勞務合同,不能通過兼職或其他渠道來雇傭員工;庫房要有固定的管理人員,并且明確規定,工作人員不得近距離觸碰文物;在進行必要的科學研究時,管理人員應當記錄好出入庫的人員、時間,并且對每個人進入庫房后接觸的文物做好記錄,確保文物的安全。
再次,為了保證博物館工作的順利開展,通常會聘用一些臨時人員,管理層要做好招聘培訓工作,確保工作人員在上崗之前掌握專業的文物保管知識,強化其防火、防盜、防破壞的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素質。以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為例,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很多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增大了管理難度。該博物館定期組織培訓,或者邀請高素質人才進行專題講座,加強工作人員與喬家堡村村民之間的交流,以提高檔案建立的準確性、規范性。
最后,博物館中的文物一般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容易受到不法人員的窺視,因此博物館應完善自身的安全檢測系統,包括監控系統、紅外線系統、報警系統等,最大限度地做好文物防竊、防破壞工作。針對博物館檔案管理工作中現有的漏洞,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精細化管理、優化組合,從現代技術、現代科學角度完善檔案管理體系。
4.2 提高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檔案管理工作是博物館運行發展的基礎,傳統的檔案管理工作一般以紙質材料為主,不僅數據量龐大,而且在登記、錄入、鑒定、傳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數據丟失,對博物館資源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博物館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現代化科技,發揮計算機與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接收、鑒定、評級、編目體系,以保證信息資源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首先,工作人員在進行博物館檔案管理時,應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優勢,比如防火墻技術、登錄驗證技術,在加大數據、信息利用率的同時,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喬家大院博物館在管理中,安排專業人員利用計算機系統,將檔案信息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建立電子檔案,既達到了信息資源的共享,又提高了檔案管理的規范性。
4.3 創新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機制
首先,博物館中珍藏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要真正發揮其功能與優勢政策,落實文化惠民政策,務必要細化文物藏品檔案內容,細致記錄文物鑒定、收錄、征集、發掘、捐贈等信息,對文物的來源、使用、研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確保博物館工作的有序性。
其次,要完善現有的文物藏品檔案管理規范,確保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完整性。博物館中收藏的文物大多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為了規范、統一文物管理標準,相關人員要完整記錄與文物有關的鑒定、修復、來源、使用、研究等資料,并且在征集與收藏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檔案管理規范,保證信息的完整性。由于文物藏品檔案涉及的學科眾多,工作人員要做好分類和排序工作,根據文物的價值分別建立一級、二級、三級和一般性文物檔案,避免出現漏建、錯建等現象。
最后,博物館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細化機制,設立專業系統的檔案管理部門,并針對文物的變化情況隨時進行跟蹤記錄,確保檔案信息資源的及時性、連續性、完整性。比如,荔灣博物館檔案管理集中,從接觸產品開始,包括藏品的制作工藝、文化背景、歷史來源、收錄、展出、修復等情況,都及時、詳盡地一一記錄,并制定全面、系統的文物藏品管理機制,各個環節都有跡可循,以發揮其文化價值與觀賞價值,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4.4 創新博物館藏品檔案管理方式
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當前部分博物館在檔案管理過程中還遵照舊習,存在手抄賬本、人工登記、手工檢索等現狀,手工登記信息降低了博物館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工作人員應發揮現代管理的優勢,通過計算機、數碼照相等技術,將檔案信息數字化、網絡化,規避手工編制的疏漏,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更好地發揮文物藏品的價值,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首先,針對現有的檔案管理工作數據、信息,博物館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與管理力度,并建立專項資費使用記錄,做好規劃,更好地為檔案工作服務。比如,荔灣博物館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根據藏品的性質和特點,對檔案進行分類、編號,包括時代、質地、遺址、類型等因素,使他們有機聯系起來。其次,在工作中發揮自動化管理和數字信息技術的優勢,用計算機管理系統代替傳統的手工編目、錄入等程序,以快速檢索提高博物館藏品信息,第一時間掌握藏品入庫、出庫、展覽、損壞等資料,更好地落實文化惠民目標。
5 結束語
我國的博物館體系龐大、發展迅速,對藏品檔案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博物館應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發揮現代化管理優勢,提高館內工作人員的知識與技能,建立完善的文物藏品管理規范,發揮文物藏品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精神價值,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優化博物館藏品體系建設,實現文化惠民的目標。本文結合博物館工作實際,對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參考意見,以期促進其更好地發展,切實做好文物藏品的收藏與保護工作。——論文作者:袁洪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