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2010—2019年木材科學國際高水平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

發布時間:2021-04-08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基于WebofScience數據庫,對2010-2019年中國與世界范圍內木材科學研究的SCI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從研究規模、學術影響、高被引論文和國際合作等維度,對中國和世界主要科技發達國家的研究實力進行比較,揭示中國木材科學的發展態勢和國際競爭力,為

  摘要:基于WebofScience數據庫,對2010-2019年中國與世界范圍內木材科學研究的SCI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從研究規模、學術影響、高被引論文和國際合作等維度,對中國和世界主要科技發達國家的研究實力進行比較,揭示中國木材科學的發展態勢和國際競爭力,為相關科研管理部門制定木材科學研究發展戰略以及政策提供參考。

基于2010—2019年木材科學國際高水平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

  關鍵詞:木材科學;學科評估;國際合作;發展戰略;態勢分析

  木材作為一種環保的再生資源,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建筑、交通、采礦和能源等各個領域,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社會發展密切依賴的重要原材料之一[1-2]。木材科學是研究木材的重要基礎學科,我國木材科學研究在木材構造、性質、改性、保護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木材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F在正值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重要時期,有必要對中國和世界主要國家的木材科學研究發展態勢進行梳理和評估,以了解我國木材科學研究發展的現狀和潛力,為制定我國木材科學研究發展戰略提供依據。

  1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學引文數據庫(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世界范圍內公認的權威的科學技術文獻的索引工具,本研究基于其網絡版數據庫WebofScience[4-5]中SCI-EXPANDED庫。檢索策略是用題名和關鍵詞,時間范圍設定為2010—2019年,檢索時間為2020年11月11日,文獻類型為論文(Article)和綜述(Review),對象為木材相關的全部SCI論文,獲取論文的題目、作者、作者機構、關鍵詞、發表時間、發表期刊、國家、被引次數等信息,共檢索到數據31123條。

  文獻計量學是指利用數學和統計學方法定量分析文獻的一門交叉科學,能夠以定量統計的方式描繪出特定學科領域整體發展態勢和研究主體的合作網絡。研究主要借助文獻計量學的系列指標,對中國與其他主要國家在木材科學領域相關研究的規模、學術影響力、高被引論文、國際合作等方面展開評估[6-7]。應用的分析工具有VOSviewer分析軟件[8]、Pajek大型網絡分析軟件[9-10]和科睿唯安科技集團的“DerwentDataAnalyzer(DDA)”分析軟件[11]。

  2總體概況

  2.1總體態勢

  作為科學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文獻的各項指標可以作為評價科研水平的參考指標,如論文產出數量反映研究規模,被引頻次反映學術影響力等。

  2010—2019年世界木材科學領域產出31123篇SCI論文,且論文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從2010年的2185篇、增加到2019年的4085篇。主要產出國家有:中國、美國、德國、加拿大、巴西、日本、法國、意大利、瑞典、西班牙、英國等。其中,中國發表5634篇,是SCI論文產出最多的國家;美國發表5194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木材科學領域的SCI論文數量逐年增長,世界份額比重加大,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10年,中國木材科學領域的SCI論文數量僅178篇,2019年增至1058篇,增長4.94倍;中國論文數量的世界份額,從前一個5年期(2010—2014年)的5.35%增至后一個5年期(2015—2019年)的12.75%,增長7.4個百分點;世界排名也從第2位上升至世界第1位。

  按2015—2019年SCI論文數量遴選,排名前20的國家及其論文數量統計見圖1、表1(后文圖表中的“論文”均指木材科學領域SCI論文)。

  2.2學術影響力

  論文的被引頻次是評價科研成果學術影響力的基本指標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論文的受關注程度。一個國家的論文總被引頻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國學術影響力的整體狀況。

  表2列出TOP20國家的SCI論文在2010—2019年的總被引頻次,位居前3的國家依次是美國、中國、加拿大。根據2010—2014、2015—2019兩個5年期的數據,中國是TOP20國家中論文被引頻次增加份額最多的國家,論文被引頻次從第一個5年期的36618增加到39144,世界份額從16.19%增加到27.70%,世界排名亦從第2升至第1。

  一個國家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國學術影響力的整體狀況,但受論文規模的影響較大。篇均引文指標描述的是每篇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能揭示論文的平均影響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論文數量對被引頻次總量的影響。圖2對比了2015—2019年木材科學SCI論文數量TOP10國家的篇均引文。從圖2中可以看出,美國的篇均引文指標(10.47)位居榜首,意大利(10.28)其次,中國(9.86)名列第3。

  零被引論文是指發表之后未被引用的論文,而被引用過的論文則稱為非零被引論文;引用率是指非零被引論文量占整體論文量的比例,各國論文引用率描述了該國論文非零被引論文的份額。從圖2可知,2015—2019年論文引用率排名前3的國家是:意大利(92.81%)、瑞典(91.62%)、法國(91.37%);中國在近5年的引用率為87.10%,排在世界第8位。

  結合被引頻次、篇均引文、引用率這三個與學術影響力相關的指標來看,2015—2019年,中國論文數量的世界份額為12.75%,同期獲得了27.7%的引文世界份額,以相對較少的論文數量取得了相對較大的影響力。根據前后兩個5年期論文數量和引文世界份額的數據,中國論文數量的世界份額上升了約7.4個百分點,而被引頻次世界份額則上升了11.51個百分點,中國木材科學領域的SCI論文學術影響力提升領先于論文數量增長。

  2.3重要研究成果概況

  在科研評價中,被引頻次高的論文通常意味著該科研成果的高質量和高關注度。本研究定義被引頻次在前5%的論文為高被引論文,作為分析木材科學重要研究成果的樣本數據。按2015—2019年高被引論文數量遴選,前20名國家及其高被引論文統計情況見表3。

  由表3數據可知,2010—2019年中國高被引論文的數量最多,達522篇,占世界高被引論文總數的32.81%;對比前后兩個5年期數據,中國高被引論文數量及其世界份額均呈增長態勢,且在TOP20國家中增長最快,世界排名也從第2位升至第1位。美國的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名第2,但其高被引論文的世界份額從2010年的28.72%下降到2019年的22.83%,尤其在2016年之后的份額減少。

  相關知識推薦:發表論文省錢技巧

  高被引論文占本國研究規模的份額反映了國家重要成果的產出效率。產出效率越高,說明國家以相對較少的論文產出了相對較多的高被引論文。由于本研究高被引論文的遴選閾值為5.0%,因此5.0%可視為世界基準線。圖3展示了2010—2019年中國和美國產出高被引論文的數量情況。

  數據表明,中國高被引論文數量和占本國份額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10年間中國高被引論文的本國份額均高于5%的世界基準線,說明中國的高被引論文的產出率相對較高。同期,美國高被引論文的本國份額除2011年外均低于中國,而且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通過高被引論文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在高被引論文方面表現出增長優勢,這10年取得了較大的提升。

  3國家合作概況

  3.1國家合作與自主研究

  自主創新和學術交流是科學研究的兩類模式。自主研究對國家的整體科研實力要求較高,國際合作則可以實現不同主體之間資源優勢和科研實力的互補或者強強聯合。本研究定義自主研究論文為署名國家的數量為1的論文,國際合作論文為署名國家的數量大于1的論文。通過比較該國發表國際合作論文數量占其發表論文數量的份額,反映其國際合作研究程度。

  木材科學研究領域TOP20國家中,國家合作論文份額超過50%,高于本國自主研究論文數量的國家有9個,分別是: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西班牙、英國、澳大利亞、捷克和瑞士,說明其科研模式以國際合作為主。其中瑞士的國家合作論文份額高達70.48%,是TOP20國家中國際合作論文份額最大的國家。

  與上述國家不同,中國、加拿大、印度、土耳其、波蘭等國家表現出典型的自主研究科研模式。其中,中國自主研究論文數量為2673篇,國際合作論文數量為1295篇,國際合作論文份額僅32.64%。

  對比TOP20國家的兩種模式論文數量和份額在兩個5年期的變化(表4),除土耳其外,其他國家的國際合作論文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中國國際合作論文的份額從30.91%增加到32.64%。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際合作研究在木材科學研究活動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以往的文獻計量統計表明:與全部SCI論文相比,高被引論文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合作[6-7]。木材科學領域高被引論文的數據與此相符(表5)。2005—2019年,TOP20國家中有18個國家高被引論文的國際合作率高于50%,表明這些國家的高被引論文主要源于國際合作研究。中國高被引論文的國際合作率為44.15%,表明中國的重要成果更多源于自主研究,中國在木材科學研究方面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3.2全球合作網絡

  2010年和2019年木材科學SCI論文國際合作網絡(圖4)在相同閾值下的密度差異,合作頻次閾值為5次,節點代表國家(地區),連線代表國家(地區)間的合作,節點大小代表各國(地區)發表文章數量的多少,連線的粗細代表國家(地區)間合作頻次的多少。此圖直觀地描繪了2010—2019年10年國際合作的大范圍擴張,學術交流的參與者數量和互動頻次雙雙增加,而美國一直處于整個網絡的核心位置,是木材科學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關鍵樞紐。

  接近中心度指標是社會網絡分析中用來測度節點在整體網絡中位置的指標,可以用來測度國家在國際合作網絡中的核心或邊緣位置。表6列出主要國家的接近中心度指標,其中,美國、德國、法國、瑞典、加拿大等接近中心度較高,在木材科學研究領域國際合作中處于主導國家。但美國的中心度得分有所下降,而德國在上升,表明美國的國際合作主導地位有所減弱,德國的主導地位加強。中國國際合作的中心度得分,在2010年為0.598,排名11位;2019年提高至0.679,排名第9位。說明中國在木材科學國際合作網絡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4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檢索標識,是表達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言詞匯。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12]。通過統計分析,選出頻次≥200的關鍵詞列于表7。——論文作者:付賀龍1,2,廖世容1,2,尚瑋姣1,2,王璐1,2,李洋1,2,宋丹1,2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