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電視新聞節目濫用音樂煽情亂象亟須源頭治理—兼與少數“無音樂不新聞”之業界人士商榷

發布時間:2021-02-27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內容摘要】本文從分析新聞學概念、新聞本源及新聞基本原則等入手,提出將濫用音樂煽情的電視新聞劃歸虛假新聞 之列,旨在敦促新聞工作者切實轉作風、改文風,按照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路徑,講好中國故事,守護媒體公信力。 【關鍵詞】新聞學;新聞

  【內容摘要】本文從分析新聞學概念、新聞本源及新聞基本原則等入手,提出將濫用音樂煽情的電視新聞劃歸“虛假新聞” 之列,旨在敦促新聞工作者切實轉作風、改文風,按照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路徑,講好中國故事,守護媒體公信力。

電視新聞節目濫用音樂煽情亂象亟須源頭治理—兼與少數“無音樂不新聞”之業界人士商榷

  【關鍵詞】新聞學;新聞基本原則;音樂

  近年來,少數年輕新聞工作者制作電視新聞時熱衷于添加音樂,竟連新聞人物的報道也概莫能外。目睹少數年輕人誤入“無音樂不新聞”歧途,筆者深感不安,遂寫此文溯本清源,敦促其恪守新聞真實性原則,回歸正道。

  一、少數人給電視新聞濫用音樂煽情披上 “學術外衣”,為其泛濫推波助瀾

  筆者檢索發現,討論音樂在電視新聞中效用的文獻幾乎都發表在新聞類核心期刊上。這些文章的作者認為在電視新聞中添加音樂,主要效用有四個:一是能渲染氣氛、強調情感,滿足節目美學要求和受眾審美需求;二是與畫面互為補充,增強傳播效果;三是節目創新表現手法、提升競爭力之需要;四是音樂屬于構成新聞的元素?偠灾,他們都認為電視新聞可以配上音樂。

  這些論文給少數年輕新聞工作者濫用音樂提供了 “理論根據”,將他們引入歧途。筆者發現,近年來少數新聞工作者在電視新聞、新聞專題中濫用音樂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有的已經令人瞠目結舌。個別記者把音樂當作無所不能、無堅不摧的“靈丹妙藥”。前期采訪時只需蜻蜓點水,內容欠缺怎么辦?時長三五分鐘的人物新聞專題只采訪了主人公一個人,也不采訪其同事和領導,遇到諸如主題提煉不到位、故事沒有起伏、新聞不吸引人之類的問題怎么辦?……且看我自有高招—— 用音樂煽情,立即就能“一俊遮百丑”。如某作者在論文中傳授經驗,日常生活當中,經常觀看大量的影視劇、動漫和電視廣告,然后收集和存儲音樂和配樂等素材。 “節目中若有表現哀傷的,常用《淚花》《遠處的星光》;表現高興的畫面,常用《溜冰圓舞曲》《巡邏兵進行曲》……編輯節目時,會對刑案現場畫面配以緊張懸疑的音樂,在稚童玩耍的畫面中配以歡快高興的音樂…… 因為有大量的音樂素材積累,所以能很快找到相貼合的配樂,省時省力又高效”。①

  有的電視新聞用音樂從頭灌到尾,一曲時長不夠再加一曲,更有一些音樂的“風頭”蓋過了播音員配音和采訪同期聲。試問,電視新聞或新聞專題節目豈能變臉成“音樂會”?二

  、我黨一向主張的新聞學基本觀點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容玷污

  新聞界前輩陸定一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他指出,“唯物主義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尊重事實,無論在采訪中,在編輯中,都要力求尊重客觀的事實。”②新聞學的根本使命就是解決新聞的真實性問題。

  我們黨向來堅決維護新聞真實性原則。1947 年 9 月,晉綏分局機關報《晉綏日報》刊發專題文章,從此開展了一場被稱為“反客里空”運動的維護新聞真實性運動。“客里空”是蘇聯作家科涅楚克筆下所寫話劇《前線》中的一個阿諛逢迎、弄虛作假,能通過電話里“看到”對方流淚的記者,后來被用作一切不真實和弄虛作假的新聞工作作風的代名詞。解放區新聞界掀起的這場 “反客里空”運動,維護了新聞真實性原則,提高了新聞隊伍素質,贏得了人民對黨的新聞事業的信任。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領導人都強調要求,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被譽為“新華社首席記者” 的毛澤東,曾反復要求新聞工作者要重視調查研究,用事實說話。在《政治周報發刊理由》一文中,毛澤東指出:“我們反對敵人的方法,并不用辯論,只是真實地報告我們革命工作的事實。”③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又提出,新聞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要向人民全面報道和闡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斷。④ 鄧小平也多次強調新聞工作者要講真話、辦實事,反對新聞報道假、大、空。鄧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與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江澤民指出:“新聞的真實性,就是要在新聞工作中堅持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胡錦濤曾經指出 :“要堅持講真話、報實情,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堅決反對弄虛作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2016 年 2 月 19 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虛假是新聞的天敵。新聞的真實性容不得一丁點馬虎,否則最真實的部分也會讓人覺得不真實……”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強調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的生命是事實的客觀真實性,新聞必須做到不偏不倚。記者不僅要保證新聞報道事件整體的真實可靠性,還要保證新聞報道細節的真實性。范長江曾經說,不到戰場最前沿,就采訪不到真實的新聞。他曾經來到離臺兒莊大戰只有 1.5 公里的 31 師指揮所,親眼目睹了部隊反攻的場景。第二天早上,他們在余燼未熄的臺兒莊,報道了“臺兒莊大捷”的消息。同樣,為了獲得確切的戰況,抗戰時期新華社犧牲了 110 余名戰地記者,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犧牲了 28 名戰地記者,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原社長閻吾也差一點犧牲。先輩用鮮血乃至生命,只為捍衛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相關知識推薦:武漢傳媒學院職稱申報工作安排

  陸定一說 :“寫新聞一定要實事求是,就是要真實,這樣報紙就有威信。”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對廣播電視新聞的真實性作了規定:廣播電視新聞應當真實、公正。⑤復旦大學新聞學教授李良榮指出,新聞只有真實,人民才能得到正確的指導。如果報道失實,那么就會把讀者引向錯誤道路,也影響報紙的威信。⑥尹德剛、周勝強調,文藝作品可以虛構,新聞報道無論如何不能摻假。⑦長期以來,新聞界都把真實視為安身立命之本,在實踐中拓展出了調查性報道、追蹤報道、深度報道、暗訪等體裁及操作辦法。

  三、亟須將濫用音樂煽情的電視新聞劃歸 “虛假新聞”之列,媒體應綜合施策開展源頭治理

  馬克思在《〈萊比錫總匯報〉的査封》中,把“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與“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作為區分“好報刊”和“壞報刊”的標志之一,他認為好的報刊應該是“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的。⑧作為聲畫藝術,聲音是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根據新聞的“劇情需要”,后期制作時添加現場不存在的、帶有深厚感情色彩的音樂,就是“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這公然違背新聞必須真實的共識。此外,根據自身喜好和編輯需要濫加音樂,記者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轉向,即便合乎情理,也違背了新聞的客觀公正性原則。

  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準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其導向性不言而喻。筆者查看了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得一、二等獎的部分作品。一等獎電視專題《新聞特稿:十八洞村這五年》時長 5 分 52 秒、電視消息《〈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是怎樣煉成的》時長 2 分 41 秒和二等獎電視專題《如此整改的“扶貧路”》時長 11 分 35 秒、電視消息《“棉花姑娘們”的新喜悅》時長 9 分 7 秒等作品均未添加音樂。唯一有音樂的是《新聞特稿:十八洞村這五年》結尾處,新聞文本敘述說:“村民們唱起了祝賀的歌謠。”此時,出現村民在新聞現場演唱的歌聲。由此可見,我國最高新聞獎也不認可濫用音樂煽情的電視新聞。

  在實際工作中,少數新聞工作者往往公然將新聞真實性、客觀公正性原則置之腦后,隨意濫用音樂給新聞現場“建構”不存在的“音效”,掩蓋采訪不深入、采訪對象選擇不當、新聞內容欠缺等問題,混水摸魚進入新聞節目播出線。鑒于濫用音樂為電視新聞煽情已經踐踏了新聞職業道德底線,危害到了新聞的生命,損害電視媒體的公信力,筆者認為,應該旗幟鮮明地把濫用音樂煽情的電視新聞歸屬于“虛假新聞” 之列,使這種變臉的“客里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講好中國故事,采制好的新聞報道,沒有捷徑可走。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曾經說過“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習近平同志指出:“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 作為黨的喉舌,媒體在加強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同時,應該引導編輯記者重溫新聞學的基本觀點,還要建立健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通過綜合施策從源頭規范新聞工作者采編行動,使廣大編輯記者真正按照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路徑,始終不忘新聞輿論工作的初心,始終保持“在現場” 的激情,向受眾報告真實的消息。

  四、結語

  電視新聞節目濫用音樂,既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客觀公正性原則,又嚴重損害和透支了媒體的公信力。作為黨在教育系統的喉舌,教育電視媒體肩負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責,必須高舉維護新聞真實性的大旗,檢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增強腳力深入校園課堂、增強眼力審視新聞價值、增強腦力發現獨特視角、增強筆力提升敘事能力的實際行動,自覺守護媒體的公信力。——論文作者:周芳林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