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28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在國計民生中地位顯著,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項目。由于工程浩大,涉及的空間范圍廣大,一般都需要周圍的原居民搬遷,遷移過程中如何補償原居民利益即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文中首先從補償機制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在此基礎上提出補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在國計民生中地位顯著,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項目。由于工程浩大,涉及的空間范圍廣大,一般都需要周圍的原居民搬遷,遷移過程中如何補償原居民利益即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文中首先從補償機制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在此基礎上提出補償機制的原則和思路,最后提出如何化解改革成本的思路。
關鍵詞:利益補償機制;水利移民;移民改革方向;
前言
隨著近幾年南水北調、西電東輸、西部大開發等幾大工程的實施,我國水利工程得到了大發展,同時也伴隨著大規模的非自愿移民問題。如何安置移民,如何恢復移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以及如何發展移民安置點的區域經濟等問題都成為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一、水利移民現狀
雖然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可為社會創造出非常客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項目建設過程中無法避免征占用地或者是淹沒大量的農田與拆遷大量的房屋等產生比較嚴重的財產損失,使經濟與社會系統遭到破壞。而受到影響的移民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根據以往水利移民情況來看,水利水電項目建設為移民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方面上的影響沒有在項目建設成本之中真實的反映出來,這樣就使移民搬遷之后不能得到合理的補償,F階段我國市場的經濟體制在不斷地完善,國家和移民間的利益關系也逐漸明朗,這就要求國家在公平的原則上合理解決移民安置補償問題,確保移民在搬遷之后的生活水平能夠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認真研究水利移民補償的合理性,保證移民的合法利益。
二、補償機制改革的必然性
1.舊補償機制遺留問題。IDRN(世界移民網絡)主席Downing指出∶"從增加的科技知識,包括移民過程縱向前后比較研究,已不難發現現有補償是難以使移民恢復原有狀況的?傊,那種認為現有補償可以為移民搬遷后生計恢復,實現可持續發展鋪設康莊大道的經濟學邏輯是錯誤的"。以往的事實表明,某些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移民搬遷后,生活更加貧困,這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次生貧困。移民離開家園就需要重建家園,適應環境和尋找生計,搬遷補償標準和規則帶有明顯的時代性,深受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使不同歷史時期、移民安置區與非移民安置區之間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形成了歷史問題。
2.當前補償機制的缺陷。當前補償機制存在多種問題,主要有∶第一,土地產權制度不完善,農村土地產權的兩種形式是私有權與承包經營權,在征地和補償上有很多麻煩,需要對土地補償費、安置費與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分開管理,存在產權主體和利益主體不一致的現象;第二,確定補償標準不科學。當前征地補償標準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年產值的倍數,忽略了土地的區位價值,這種方式常常導致補償標準與實際脫節;第三,補償費用偏低。通常重點基礎項目補償費用多是以政府定價為準,給予農民的補償費用一般較低。
3.水利水電工程需要得到移民的支持。移民過程也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這個過程存在各方利益的沖突,在解決社會沖突時,科塞提出了著名的"社會安全閥"制度,即社會預警機制。一個群體是否支持一種變革,取決于變革參與各方對改革后預期利益的估計。興建水利水電工程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資源重新配置也會帶來巨大的長期的利益,問題就在于利益的分配標準與分配方式。當前需要從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入手,充分解決移民的利益訴求,才能獲得他們對水利水電工程搬遷的支持。
三、建立補償機制的原則和思路
1.為失地農民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F階土地對于農民來說,社會保障功能遠大于經濟功能。"三農專家"溫鐵軍指出∶"對許多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的農戶來說,耕地已經不具備生產資料的性質,而成了他的社會保障"。由國土資源部耕地司牽頭制作的調研報告表明,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達到土地總效用的51.32%,而經濟功能僅為28.70%。即便有其他收入足以取代農業生產的收入,還是有63.7%的人認為土地是他們生存的基礎。鑒于當前現狀,不能把征地問題土地化,看做一個經濟問題,土地就是農民的全部,要為失地農民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與就業相結合。
2.完善土地征用補償制度。征地補償制度主要用于解決征地過程中針對土地的經濟補償或者移民遷移過程中遇到的經濟問題。應改變過去按照年產值倍數的計算方法,應按照市場經濟的標準進行,采用當前市場評估價作為補償基礎。在確定補償費用時,更多需要聽取土地承包者或移民的建議。在分配補償費用時,首先要有利于土地承包者而不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償費用的用途應傾向于使失地農民重新建立生活、重新恢復開展生產活動。在建立水利水電工程中,失地農民以自己原有的居住和土地使用權作為權益類資產參與工程建設項目,長期分享收益,這樣可以切實保障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基于利益補償機制的水利移民安置總體規劃
1.水利移民改革過程中,利益補償機制的應用具有很大意義。水利移民利益補償機制是調動水源生態環境保護者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是一項能夠保證水利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利益補償機制包括實物補償、現金補償、政策補償、服務補償等方面,以建立最佳水利移民改革方向。目前水利移民并沒有固定的安置模式,水利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有大農業安置、自謀職業安置、養老保險安置、土地使用權入股安置、長期實物補償安置、二三產業安置等。這些安置方式中移民可以直接獲得實惠,加快移民的搬遷速度,但是仍然具有潛在風險。針對我國水利移民安置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區域生態環境嚴重損失、農業機械化水平偏低等問題,對水利移民安置區建立實物補償制度。按照我國《水法》的相關規定,遵循誰受益誰補償、誰受益誰投資原則,在原有資金補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金補償力度,并且讓多勞者多得補貼、少勞者少得補貼、而不勞者不得補貼,充分調動移民積極性。政府從宏觀視野和全局高度對水利移民區發展進行規劃,給予一定的政策補償。鑒于我國水利移民安置區農業科技服務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偏低等問題,可以適當加大對移民的服務補償力度。
2.針對目前各省水庫移民安置現有實施情況以及各省的實際情況,以妥善安置移民,解決移民長遠生計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當地的風土人情,對失地移民實行耕地長期補償為主、多種安置方式為輔的生產安置方式,已達到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致富的目標。在移民安置時,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移民意愿,正確處理移民個人與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系;充分考慮當地實際經濟社會條件,揚長避短,由于庫區周邊鄉鎮及相鄰鄉鎮土地資源緊張,人均耕地較少,因此在發展農業的同時,應大力發展養殖業、旅游業等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移民的經濟收入,使移民生產生活水平達到或超過安置區平均水平,與安置區居民共同發展。
相關知識推薦:評中級水利工程師論文發表什么期刊
結束語
水利移民補償問題是一個社會項目,要想徹底解決移民補償問題,就一定要從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出發,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健全移民補償體制,使水利工程建筑和移民發展相互協調,在公平補償的基礎上,促進移民的生產與生活可持續發展。目前,一些地方已采取了投資性補償方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以后的水利移民補償工作提供了有力幫助。——論文作者:韓禹默,王煜森,王向成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