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27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環境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要想改善民生質量,就必須對環境進行保護,實現突發環境事件的有效監測與處理。突發環境事件所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體現在生產安全事故、污染物排放以及自然災害等眾多方面,它的出現不僅會對大氣、土壤以及水體等進行污染
摘要:環境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要想改善民生質量,就必須對環境進行保護,實現突發環境事件的有效監測與處理。突發環境事件所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體現在生產安全事故、污染物排放以及自然災害等眾多方面,它的出現不僅會對大氣、土壤以及水體等進行污染,同時也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健康。為此,文章詳細論述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對此,旨在為行業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最終希望可以為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問題;對策
前言:隨著經濟的快速崛起,我國已進入環境突發事故的高發期,每當發生重大或較大安全事故時,常會引發一系列的環境污染事故,給人們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危害,為此有效防控突發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是政府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中環境應急監測能夠為突發事故處理指揮中心提供快速、準確的科學依據,在突發事件處理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應急監測問題
1.1監測機制問題
應急監測機制主要體現在監測體系、監測制度等方面。當今社會屬于一個法治社會,因此在環境應急監測過程中,也需要進行法制化,然而我國在環境應急監測方面的監測標準、技術規范以及質量管理規定等方面還不完善。另外,對于一些監測機構來說,在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一些漏洞,沒有實現各個部門的緊密配合,再加上突發環境事件的多樣性、綜合性、突發性以及復雜性等比較強,各個機構的預警體系不完善,因此增加了應急監測工作開展的難度。
1.2組織機構問題
從目前我國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情況來看,并沒有實現組織機構的合理設置,影響了應急監測工作的開展。雖然我國已經對環境監測站進行了總站、一級工作站以及二級工作站等的劃分,但是在監測機構設置過程中,多數情況下都只對上層機構在管理方面的需要進行了充分考慮,而沒有對下層機構的實際所需進行全面考慮,限制了各個環境監測機構工作的開展。另外,我國環境監測機構在行政級別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于二級監測站來說,有的地方將其設定為副處級,有的地方將其設定為正科級,也就是說同一級別的監測站在人員待遇、社會地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在環境監測力度方面也各不相同,降低了環境監測效果。
1.3人員素質問題
對于環境應急監測來說,既需要體力勞動,又需要腦力勞動,并且它的風險系數也比較高,因此對監測人員在能力以及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較高。然而從我國環境監測情況來看,人才比較稀缺,并且培訓工作做的不到位,針對性和實效性等比較低,進而降低了環境監測工作開展的效果。
1.4監測經費問題
監測經費不足是影響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開展的關鍵性障礙,由于缺少監測經費,因此無法對應急監測所需的人才、儀器、技術以及設備等進行保障。雖然我國已經將環境監測機構在專項、人員、科研以及公用等方面的費用納入到了經費預算管理當中,但是環境監測經費不足的問題仍然比較普遍,特別是對于我國西部地區來說,在應急裝備方面極為有限,對環境應急監測造成了嚴重影響。
2應急監測對策
2.1建立環保系統和環境應急預警機制
搞活上下之間的聯系,加強聯動機制,明確各個部門的責任,健全應急監測保障機制,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及時快速解決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環保部門應加強自身的工作力度,全面檢查轄區范圍內的環境狀況,排查可能出現的污染源,制定出科學的應急處置措施。環境監測站需要對危險源進行監測與控制,對環境的質量變化進行監控,預測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強化自身的應對能力,保證環境監測、管理與決策的順利推行。將環境監測網絡不斷完善,健全環境安全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資源間的互助與共享。在實際規劃的過程中,結合制定的應急規劃,使安全預警系統能夠不斷豐富和完善,挑選專業技能過關的專家,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
2.2組建強專業技能的環境應急監測隊伍
建立專業的環境應急監測隊伍,配備業務技能與監測專業知識比較強的監測工作人員,加強應急監測培訓和學習。應急監測是一項針對性強、監測內容復雜、技術性專業性要求高的綜合業務,不僅要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而且要采用多種專項儀器和分析方法,因此需要加強對應急監測隊伍的業務培訓和專業訓練,定期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應急監測技術專業培訓,及時掌握不同類型污染物的應急監測分析方法,提高技術人員的分析檢驗、綜合評價能力,使應急監測水平與社會需要相適應。
2.3 完善組織機構
政府部門需要增強對環境應急監測的重視,在此基礎上對組織機構進行完善。1)在對機構進行設置時,應該對各個級別的機構情況、機構需求進行全面考慮,做好資金、裝備等的分配工作,實現總站、一級工作站、二級工作站以及三級工作站等的有效銜接。2)應該為同一層次的監測機構制定統一的行政級別標準,進而對工資待遇差異、社會地位不統一等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消除環境監測人員的不良心理與思想。3)也可以在環境監測總站中對環境監測科研機構進行設置,讓其對監測方法、管理規定以及技術標準等進行研制;對應急設備、儀器等進行開發;對環境應急監測規劃進行制定等等,以確保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2.4 強化資金投入
加大資金投入及時更新換代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尤其是便攜式、可車載的,具有實用性、操作性強的快速監測設備以及新型遙感監測設備等,配備專用通訊工具、專用應急監測車輛、專用區域環境污染事故隱患分布電子地圖、專用采樣設備以及有效的防護設備等,提高應急監測的快速應對能力。
2.5 組建專家庫,拓展技術水平
在當前環境下,加強環境的安全隱患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具有高度疊加的趨勢,需要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非常規化趨勢,做出針對性的科學決策,實現環境應急管理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在實際處置的過程中,需要全面分析應急處理的情況,在依靠技術力量的基礎上,挑選專業技能過關、知識儲備豐富法專業性人員,組建環境應急監測專家組,使專家學者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智慧和才能,提出積極的建議和對策,使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有可靠的智力支持,提供專業咨詢、理論指導和技術保障,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將環境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值,增強環保工作的針對性與全面性,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安全發展。
相關期刊推薦:《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月刊)1978年創刊,刊登環境保護領域內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成果。設有:環境科學理論基礎研究、環境科學應用基礎研究、 環境科學應用技術研究、生態環境研究、 環境工程研究、 環境管理研究、環境經濟研究、環境法律研究等欄目。
結束語:
總體而言,環境污染事故普遍具有突發性的特點,對應急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必須將事前預防、事中處理和事后監督等相互結合。需要詳細分析當前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人員素質,增強應急監測業務水平,加強應急監測演練,增強實戰能力,建立環保系統和環境應急預警機制,組建專家庫,拓展技術水平等。通過切實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論文作者:蔡培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