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假體在患者體內“生存”還是“存留”?

發布時間:2020-04-15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學術語言是一篇好的學術論文的基石。學術語言,特別是科技術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表述嚴謹、科學,用詞專業、準確,不會產生歧義。筆者發現,在關節置換術的中文醫學論文中,描述關節假體在體內正常使用狀態的術語有生存和存留兩種。為了探討描述

  摘要:學術語言是一篇好的學術論文的基石。學術語言,特別是科技術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表述嚴謹、科學,用詞專業、準確,不會產生歧義。筆者發現,在關節置換術的中文醫學論文中,描述關節假體在體內正常使用狀態的術語有“生存”和“存留”兩種。為了探討描述關節假體在體內正常使用狀態的合適術語,作者研究了關節假體正常使用的含義、英文survival原義及其中文翻譯,分析在不同醫學學科中survival的對應中文術語,以便于編輯從中取舍。

假體在患者體內“生存”還是“存留”?

  關鍵詞:科技術語;語言規范化;假體

  一假體正常使用的定義及評估

  隨著醫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等學科的發展,目前醫學不僅可以利用自體組織移植進行修補或異體組織器官移植進行替代,也可用人工假體替代、修復、改善組織器官功能[1]。根據《材料科學技術名詞》中的定義,假體是用以在形體上或者同時在形體及功能上替代或部分替代人體肢體、器官或組織的醫療裝置。臨床上常見的假體有假肢、假牙、玻璃眼球、人工肌腱、人工心瓣膜、人工關節等[2]。以人工關節為例,人工關節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及機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制成的一種類似人體骨關節的假體。作為一種醫療裝置,其在使用過程中必然存在損耗。人工關節置入人體后,如發生假體松動、磨損或折斷、深部感染、異物反應以及妨礙活動的軟組織鈣化等,即假體不好用了,則需要進行翻修手術。臨床一般將假體置換手術到下一次翻修手術的時間間隔定義為假體的使用壽命或使用時間。如姚長海等[3]在對國產髖關節人工假體置換的患者進行術后遠期隨訪時,將第一次手術到下一次翻修手術或患者不同意翻修但臨床Harris評分20分以下,以及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作為臨床上假體使用壽命的計算標準,將手術到X射線顯示假體松動、下沉以及骨溶解等表現的時間作為根據X射線表現計算假體使用壽命的計算標準。英文中關于假體“survival”也定義為“survivingwithoutrevision(removal,exchange,oradditionofanyprosthesiscomponent)duringthefollow-uptime”[4],即假體在置換手術后的一定隨訪時間段內,不需要翻修(包括移除、更換或新增其他假體部件)。翻修手術的適應證一般有三條:①人工關節術后出現疼痛、僵直及功能喪失,通過保守治療及生活習慣的改變仍無效;②有一側或雙側假體松動或骨質缺失的X射線證據;③合并骨折、脫位、假體位置不佳、感染等并發癥[5]。根據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發現,假體置入人體后能否繼續使用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評判,一是該假體在形態和結構上是否完整,有無出現磨損、松動、斷裂等,二是假體在人體內是否能夠在不影響人體其他組織的情況下正常發揮其功能。因此,要計算假體的使用壽命,首先就是要從結構和功能上對假體能否在人體內繼續使用的這個狀態進行評估。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科技術語》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術語學理論、促進全球華語圈科技術語的規范和統一。是由科技專家和語言專家合力打造的集科技與人文于一體的綜合性刊物。主要介紹國內外術語理論研究成果,公布規范科技名詞,發布試用科技新詞,組織重點、難點科技名詞的定名討論,探究科技術語的歷史文化內涵,報道科技名詞規范工作動態,是促進術語學在我國發展的權威雜志,

  經查閱,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全國高等學校教材《骨科學教程》(1146頁)采用“存留”:

  隨著接受THA手術人數的不斷增多,關節假體在體內存留時間的不斷延長,相應出現各類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在不斷增加,導致THA術后失敗需要翻修的患者數量也在不斷上升。[6]

  而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積水潭骨科教程》2006年第1版(527頁)和2018年第2版(701頁)均采用“生存(survival)”:

  髖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髖關節不可逆病變和損傷的質量,隨之,人工關節翻修術也呈上升之勢,總結髖關節人工關節壽命及其影響因素,對提高人工關節生存率(survival)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7]

  英文survival之意。

  二英文survival的原義

  survival在《牛津高階詞典》(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中的解釋有兩條,第一條為“thestateofcontinuingtoliveorexist,oftendespitedifficultyordanger”,第二條為“somethingthathascontinuedtoexistfromanearliertime”[8];其在《劍橋詞典》(CambridgeDictionary)中的解釋為“thefactofaperson,organization,etc.continuingtoliveorexist”,以及“somethingthathascontinuedtoexistfromaprevioustime”[9];其在《朗文詞典》(LongmanDictionary)中的解釋為“thestateofcontinuingtoliveorexist”,以及“somethingthathascontinuedtoexistfromamuchearlierperiod,especiallywhensimilarthingshavedisappeared”[10]。根據上述定義,survival一詞主要指代的是“continuingtoliveorexist”這個狀態,以及具有這種狀態的主體。“continuingtoliveorexist”中,live的定義為“bealive”[11],即“活著”,而exist的定義為“tobepresentinaplaceorsituation”[12],即“在某一處或某種情況下繼續存在”。因此,survival一詞的定義可以理解為繼續存活或存在的這種狀態以及保持這種狀態的主體。這個主體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者說是生命系統或非生命系統。

  三不同學科survival相應的中文術語

  1.用于生命系統

  根據目前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網站上公布的術語,以生存或存活為詞素的術語主要用于6個與醫學相關的學科,分別為放射醫學與防護、核醫學、老年醫學、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遺傳學和器官移植學,主要用于有生命的細胞、組織、器官、人體等生命系統,如細胞存活曲線(細胞受到不同劑量的照射后,存活的細胞占接種細胞的份額與所受劑量的關系曲線,放射醫學與防護學科)、生存率(接受某種治療的患者或某病患者中,經若干年隨訪后,尚存活的患者人數所占的比例,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學科)等。

  2.用于非生命系統

  非生命系統主要指假體或種植體,多見于骨科學、口腔醫學、醫學美容與美容醫學、泌尿外科學領域。目前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尚未審定用于描述假體(prothesis)或種植體(implant)正常使用的術語,相關文獻用詞不統一。根據筆者于2018年8月29日在萬方醫學網檢索,共有211篇醫學文獻中采用“survival”描述假體或種植體。其中,“survival”相應的中文詞匯按照出現的頻次從高到低分別為“存留”“生存”“存活”“留存”“在位”,例如:

  (1)上頜后牙區不同術式種植修復10年累計存留率及患者相關因素對其成功率的影響分析〔張燕婷,李悅,何晶,等.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7,10(1):31-35.〕

  (2)對髖關節行Harris功能評定并分析假體生存率〔李朋,朱智奇,侯明,等.非骨水泥假體翻修失敗的骨水泥型人工髖關節:中期效果評價[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4):510-515.〕

  (3)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計算非骨水泥假體7年總體存活率為89%〔李朋,朱智奇,侯明,等.非骨水泥假體翻修失敗的骨水泥型人工髖關節:中期效果評價[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4):510-515.〕

  (4)對該修復方案下的種植體留存率、種植體邊緣骨吸收情況、種植體穩固性及周圍齦組織狀況以及患者應用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和研究〔王培,李明,朱志軍,等.無牙頜種植后即刻負重的臨床回顧研究[J].口腔醫學,2016,36(12):1087-1091.〕

  (5)10例病例的種植體均存留,根據標準評價1年種植成功率為100%〔孫麗君,吳大明,楊路,等.不植骨上頜竇內提升術種植的臨床療效觀察[J].口腔醫學,2018,(4):324-328.〕

  (6)單髁與全膝關節置換治療內側間室膝骨關節炎:5年假體在位率比較〔梁寧,WongSYS,ClementN,等.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53):8543-8548.〕

  那么,到底哪個詞用來描述關節假體在體內正常使用的狀態最適合呢?

  四假體在體內應為“存留”

  根據《辭海》中的解釋,“生存”一詞共有四種含義:①活著,活下去,如“夫圣人之於死尚如是其厚也,況當世而生存者乎”;②指在世的人,如“古人選文,不録生存,杜標榜也”;③存在,如“沒有文學以前,俄羅斯民族已經生存發展”;④生活,如“她突然感覺到這種生存的單調,心里有點難過”[13]。存活是生存的近義詞!掇o海》中對于“存活”的解釋為:①保全,養活,使活命,如“時人飢,相漁食,勛調穀稟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餘人”;②生存,活在世上,如“爾頭童齒豁,又短如翁伯,小踰臧紇,年高尚存活”;③猶過活,度日,如“奴因寄恨招災禍,他為尋芳中網羅,柳嫌花妒百千合,成間闊,教俺怎存活”;④猶言活計,營生,如“你把解庫存活、草堂工課都躭閣,終日波波,白日休空過”[14]。簡而言之,生存和存活都是指自然界一切存在的事物保持其存在及發展變化,通常指生命系統的存在和生長,其反義詞是死亡、毀滅。其中的生命系統包括植物、動物、人等生物體,以及由這些生物體組成的群體。在上面的例子中,“民族”本身是一個虛擬的概念,但其本質上是一個由人組成的,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15],因此可以理解為民族也是有生命的。按照這個標準,在醫學論文中可以用“存活率”或者“生存率”修飾對象包括人(患者)、動物、細胞以及活體器官或組織等生命系統。

  那么,用生存和存活來描述假體是否合適呢?雖然在法醫臨床司法鑒定中,為了給予人工假體法律保護,假體被賦予了人格屬性,但學界對于人工假體是否為人體組成部分仍然存在爭議[1,16]。從本質上來說,假體是一種醫療裝置,是一個非生命系統。按照前文所述,“survival”用于修飾假體時,實際上是指假體在結構和功能兩方面可以繼續使用,不需要翻修(包括移除、更換或新增其他假體部件),英文文獻中可以retentionrate代替。如“Earlyloadingofmandibularimplantsplacedimmediatelyafterextraction:a10-yearprospectivestudyofeightpatients”一文提到“theresultsshoweda100%implantretentionrate”。在明確了其定義后,我們認為無論是為了描述假體結構繼續完整還是功能繼續可用,用“生存”和“存活”都不合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定義,“存留”和“留存”都有保留、保存、留下的意思[17],均側重于說明事物維持現有狀態。因此,用于假體,“存留”或者“留存”是正確的,如口腔醫學領域“存留率”的使用也很普遍。

  “在位”一詞從字面上看只能說明某一物品的物理位置沒有改變,不能用于說明其是否繼續發揮功能,因此用于描述假體可以繼續使用也不妥帖。

  綜上,我們建議,描述細胞、組織、器官、人體等生命系統時采用“生存”或“存活”,而描述人工關節、種植牙等假體時采用“存留”或“留存”。鑒于幾十年來中文醫學文獻中使用“存留”比“留存”更多,因此筆者認為選擇存留作為術語更合適。相應地,統計某時間段假體存留的百分率用“存留率”表示。五結語中文醫學術語是醫學知識在漢語中的結晶。醫學術語規范運用是醫學學科發展的結果,也是醫學文化軟實力之一。目前,英文是當今國際學術期刊的主流語言。2007—2017年我國醫學科研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發文達20多萬篇,發文數位居全球第10位[18],說明我國醫學科研人員已經能夠熟練運用英文醫學術語參與國際交流。然而,表意的漢語與拼音的西語不同,常常不能直接翻譯西語系來源的術語作為中文術語。因此,我國學者呼吁建立術語研究的“中國學派”,研究好中國術語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才能同西方世界之間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學術對話[19]。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