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3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十一五時期,衢州服務業呈現較好發展態勢,其服務業發展總體水平在四省九市申有比較優勢,但也存在發展相對滯后、產業集聚度不高等問題。建議以縣域經濟為切入點、以服務業集聚發展為抓手、以培育龍頭消費性服務業企業為突破口等,加快衢州服務業發展
摘要:“十一五”時期,衢州服務業呈現較好發展態勢,其服務業發展總體水平在四省九市申有比較優勢,但也存在發展相對滯后、產業集聚度不高等問題。建議以縣域經濟為切入點、以服務業集聚發展為抓手、以培育龍頭消費性服務業企業為突破口等,加快衢州服務業發展。
關鍵詞:服務業;發展;比較分析
“十一五”時期,衢州服務業取得了較快發展,在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周邊地區服務業發展也保持了較好發展態勢。本文主要以2006—2011年四省九市(浙江省的衢州市、麗水市、金華市,江西省的上饒市、撫州市、景德鎮市、鷹潭市,福建省的南平市和安徽省的黃山市)服務業數據為依據,從統計數據的角度對四省九市的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對比。旨在通過比較分析,把握衢州服務業在四省邊際城市中的位置,認清目前自身發展及周邊競爭形勢,正視周邊區域競爭壓力,發現問題、尋找差距,為衢州“十二五”社會經濟在四省邊際中率先崛起提供參考。
一、衢州市服務業發展縱向分析
“十一五”時期,衢州服務業呈現較好發展態勢。一是服務業投資持續增加,服務增加值總量迅速擴張,五年累計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842.18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6倍,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11.5%。服務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五年累計1047.8(L元,是“十五”時期的2.侶倍,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按可比價計算)12-9%;二是服務業對地方入庫稅收和就業的貢獻較大,服務業地方入庫稅收年均增長達到20.2%,“十一五”末服務業地方稅收入庫對全市地方稅收入庫的貢獻率達到57.9%。五年服務業從業人員凈增9萬人,服務業成為全社會吸納就業的主要領域;三是消費和出口兩駕馬車拉動經濟作用明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7.0%,比“十五”時期年均13.1%的增幅高出3.9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6O.99億美元,是“十五”時期的4.8倍。外貿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按當年年均匯率計算)由2005年的1O.19%提高~rJ2011年的19.49%,占比提高了9.3個百分點;四是城鄉居民收入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40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3%。
二、衢州發展與周邊地區橫向比較及面臨的問題分析
與周邊地區比較看,衢州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水平在四省九市中有比較優勢,2011年較多經濟指標居前列。一是服務業增加值327.71億元(現價),總量排在金華、上饒之后,居第3位,人均服務業增加值為12891元,排在金華之后,居第2位;二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I;I;重為36l5%,占比排在金華、黃山和麗水之后,居第4位:三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4.34億元,總量排在金華、上饒之后,居第3位;四是外貿出口總額17.61億元,排在金華、上饒和麗水之后,居第4位;五是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排在金華、麗水之后,居第3位;六是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35元,排在金華之后,居第2位:七是城鎮化率為44.13%(2010年末),居第6位。衢州服務業雖然實現了較快發展,但也面臨一些問題。
1服務、發肢榀對滯冬、㈠0高“十一五”期間,衢州工業增加值年均增幅為18.4%,而同期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幅為12.9%,服務業增加值增幅低于工業5l5個百分點。2011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僅為36.5%,占比較2005年39.4%下降了2.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金華占比提高了3.4個百分點,麗水保持了40.8%的占比。就總量而言,衢州市也一直沒有反超主要競爭對手上饒市,2011年衢州市服務業增加值總量落后上饒市1O.39億元,與2005年的差距沒有縮小。
2消費和出口面臨著嚴峻挑戰2011年,衢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雖突破300億元大關,但仍然與上饒市有33.89億元的差距,同時2006年至2011年六年間,衢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幅16.9%,居第7位,排位靠后且低于大多數周邊市的增幅。衢州外貿出口表現為總量小、速度慢等問題。2Ol1年,上饒市外貿出口總額超出衢州6.54億美元,而在2005年,衢州外貿出口總額高出上饒1.93億美元。2006年至2Ol1年六年問,衢州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幅為32.6%,低于上饒市63.7%的年均增幅31.1個百分點。
3服務業產業集聚度不高,輻射能力較弱。從九市比較看,衢州目前缺乏具有競爭力的龍頭服務業企業。2Ol1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實現成交額突破500億元,中國科技五金城市場成交額也超過400億元,而衢州2Ol1年全市163個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也僅300億元。同時,衢州大宗物資如水泥、化工、機械和造紙等產品的物流周轉,受生產1"4:,8E務業行業小、散、輻射能力弱等因素影響,較多市場份額被周邊地市所占領。
4城鄉居民收入增幅低于周邊市。衢州兩個收入的絕對值雖然一直處在九市前列,但近年來的增幅明顯低于周邊市。2006年至2Ol1年六年間,衢州市區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1%,排位較靠后,均居第7位。
5集聚人口的能力較弱,城鎮化率偏低。2Olo年末,衢州市常住人口數為212.27萬人,人口規模居第5位。與2000年比較,衢州市常住人口呈減少趨勢,1O年年均下降o.03%,而同期常住人口呈增長態勢的有五個市,其中金華1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長達到1.61%。2010年,衢州城鎮化率為44.13%,雖1;1:;2006年的38.8%提高了5.3個百分點,但還是低于周邊大部分地市,也低于全國49.68%的城鎮化率,與浙江省的61.62%的城鎮化率有17.49個百分點差距。
推薦閱讀:統計分析學論文發表方法
三、加快衢州服務業發展率先崛起的建議
衢州作為連接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目前的城市規模和經濟實力,與周邊其他城市相比沒有明顯優勢,甚至有些產業處于劣勢。因此,衢州應找;隹服務業產業培育方向,在打造四省邊際中心城市要出政策,要實現超前發展,只有高于周邊,才能率先崛起。
1以縣域經濟為切入點,加快推進衢州服務業在周邊市中率先崛起。縣域經濟活動涉及到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縣域經濟的強弱直接影響整體地區經濟的興衰,沒有縣域經濟的做大做強,要想在周邊地市中率先崛起只是一紙空談。省內的金華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提起金華就不得不提起義烏、永康和東陽。2010年,三市地區生產總值占金華的比重接近6成,而三市的人口占金華的比重為45.7%。因此,建議衢州以縣域經濟為切入點,各縣市區以本地獨特的比較優勢為依托,充分利用不可復制的自身特色,培育特色經濟、放大比較優勢,在發展特色產業基礎上帶動服務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區域發展
2以服務業集聚發展為抓手,加快提升衢州服務業產業競爭力和輻射能力。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產業集聚區發展模式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衢州服務業集聚發展可優先考慮集聚程度較高、輻射范圍較廣的柯城上洋專業市場城和汽車城的培育提升,進一步提高在周邊省份的影響力,起到集聚發展的標桿作用。同時,建議加快推進市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依托衢州學院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依托衢州頤高廣場加快科技創業園建設,依托職業教育加快省級產業技術工人培訓基地暨職業教育創業園區建設,依托金融大廈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等。
3以培育龍頭消費性服務業企業為突破口,加快提升衢州服務業企業在周邊地區的影口向力。一是重點培育本地的百貨商場如東方商廈等,鼓勵衢州東方商廈吸引福建、江西和安徽的消費者,擴大在周邊地市中的影響力;二是加快市區及縣區的五星級酒店建設,建成具有現代氣息的商場和商業購物街等:三是充分利用四省九市區域內的豐富旅游資源做好旅游文章,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及時給予傾斜,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加快旅游相關的住宿、餐飲、休閑和物流于一體的集散中心建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輻射能力,帶動衢州市旅游服務業駛入快車道。
4以“兩地三城”為契機,加快推進衢州人口集聚。人口是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只有較快的城市化進程和較高的城市化率,才能較好的推動地方服務業的快速發展。2010年,衢州市城鎮化率為44.13%,與周邊的部分城市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建議衢州以“浙江海洋經濟的綠色腹地和山區經濟的示范高地”建設為契機,通過相關產業的帶動特別是衢州工業的良好基礎和發展勢頭,吸引周邊地區乃至更大范圍地區的人來衢州就業安家。同時,以“生態城、創業城、幸福城”建設來提高衢州城市影響力,在保持良好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商務環境,激發城市活力,使衢州成為一個對各類人才、各類要素、各類企業更有吸引力的城市。
5以新型工業化為潤滑劑助推衢州市現代城市服務業在邊際城市競爭中加快發展。新型工業化與現代服務業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兩翼”,目前衢州處于工業化中期,新型工業化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以裝備制造、新能源及光伏、氟硅新材料三大產業為主體的新型工業產業雛形初現。而現代城市服務業將在區域內發揮經濟、金融、信息、貿易、科教和文化的作用,發揮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服務、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建議衢州立足于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城市服務業的“兩輪驅動”,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同步推進現代城市服務業,在加快現代城市服務業的進程中提升新型工業化,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城市服務業的聯動發展,助推衢州經濟在邊際城市競爭中加快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