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25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公共圖書館實施免費開放使讀者的誠信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文章論述并分析了公共圖書館讀者失信行為的具體表現、成因及危害,指出了讀者誠信缺失不僅是圖書館層面的問題,更是社會層面的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關鍵詞:免費背景;公共圖書館;讀
摘要:公共圖書館實施免費開放使讀者的誠信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文章論述并分析了公共圖書館讀者失信行為的具體表現、成因及危害,指出了讀者誠信缺失不僅是圖書館層面的問題,更是社會層面的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關鍵詞:免費背景;公共圖書館;讀者;失信行為
2011年年初,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以免費開放為旗幟,以無障礙、零門檻為目標,全面開啟了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的新時代[1]。自《意見》下發以來,各級公共圖書館積極響應,迅速行動,推出了一系列免費服務項目,如:取消了基本服務項目的收費(包括信息檢索查閱費、信息咨詢費、自修室使用費、電子閱覽室上網費、辦證費、驗證費、存包費、停車費等),降低了非基本服務項目費(包括文獻復制費、圖書押金等),全面開放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包括一般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自修室、報告廳、多功能廳等)[2]。隨著免費開放制度的實施和推廣,各級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數量持續攀升,讀者素質更加參差不齊,使原本就存在的讀者誠信缺失問題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1免費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讀者失信行為的具體表現
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具有公共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享受圖書館提供的信息資源服務是讀者的權利,維護信息資源被平等利用也是他們應該承擔的義務,這是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一種承諾[3]。大多數讀者都能夠在遵守圖書館各種服務契約的前提下享受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資源服務,但也有一部分讀者由于自身素質或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在利用圖書館資源時出現了各種違反契約的行為,即失信行為。公共圖書館自實施免費開放后,讀者數量急劇增加,失信現象更為嚴重。
1.1讀者傳統借閱失信行為的表現
1.1.1有損圖書館文獻資源完整性的失信行為。這些行為具體包括:①逾期不還。各公共圖書館為了保證圖書的正常流通,防止讀者長期獨占文獻資源,都會制定相應的借閱規則,如對逾期不還者進行一定的經濟處罰,或對其進行停權(停止一定時間的借閱權限)處理,但逾期不還現象仍屢禁不絕。②污損圖書。很多讀者在書刊上隨意涂畫或“批注”,或對藝術畫冊、建筑、服裝類等熱門圖書進行切割、“開天窗”等。實施免費開放后,很多公共圖書館開通了自助借還系統并購置了24小時自助借還書設備,讀者借還書可以自助完成,不需工作人員在現場督查,導致出現更多圖書破損現象。③惡意占有圖書文獻,以丟書、竊書現象為主。一些讀者由于保管不善造成書刊丟失,還有些讀者謊稱丟書是為了占有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圖書。以筆者供職的河南省圖書館為例,該館館藏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圖書,價格雖然便宜(一般是三四角錢甚至更少)但很稀有,處于流通狀態時常有讀者報稱丟失。雖然該館規定讀者丟失圖書應按圖書原價的10~20倍給予賠償,但這樣的懲罰措施并未奏效,讀者只需賠上幾元或十幾元,就可以得到一本珍貴的圖書,這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續是大的破,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該館只能采取相應對策,暫停該時間段出版圖書的外借服務。還有的讀者為達到把所需圖書既占為己有又能逃脫懲罰的目的,移花接木,更換圖書內芯,只歸還封套和貼有條形碼的版權頁。以上這些行為都是有悖社會公德的嚴重失信行為。
1.1.2破壞圖書館正常借閱秩序的失信行為。這些行為具體包括:①錯架亂架。在免費開放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數量激增,一些讀者不能正確使用或不使用代書板,將圖書隨意擺放,造成大量圖書錯,了圖書館員的,也影響了其他讀者對圖書資源的利用。②公共閱讀&些行為主要表現為一些讀者不整、隨地、、用證件、、閱覽席(以自為),或借閱場所高,無、無地接打手'還的讀者抱著來借書,者不聽工作閱覽室吸煙,這些行為都是失信行為。③破壞圖書館的公共設施。閱覽桌上亂寫亂刻外,還些讀者對圖書館的電設備、圖書及24時自助借還書設備進行違作,導其損無用;還些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器,能手電器、,也時到破或借走不還。
1.2讀者閱覽失信行為的表現
在“互聯+”,公共圖書館的網上服務能不斷,上網設施不斷,越來多的讀者到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上或,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到更多利用的同時,也不可地出現了讀者誠信道德缺失的現象。這些現象具體表現為:①惡意破壞電腦,嚴重的還破壞了圖書館的,造成。②違反知識產權法,惡意數據,數的利益。③電子閱覽室自行修統文件,工作的。
2免費背景下讀者借閱失信行為的成因分析
2.1讀者公德意識目前,我國社會正深刻轉,一些人的價值觀不正確,講誠信做老實人會,這些不良思想意識對讀者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選擇會烈的不,直接或間接地誘發其失信行為的發生。
22-讀者責任意識意識淡薄
公共圖書館一直推行的是“讀者第一”“以讀者為”及“讀者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這些服務理念往往會使讀者觀上放大自身的權利,而對其應承擔的義務忽略,從而導致其責任意識。此外,一些讀者認為竊書等行為僅是不道德行為而非違法行為,這是其意識的表現[4]。目前,我國相關設還不,網絡道德建設也較為滯后,使公共圖書館的信息管理人員無法依約束讀者的網絡誠信缺失行為,因而出現很多數據庫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
2.3缺乏行之有效的讀者誠信管理機制
目前,國大多數圖書館都針對讀者的違規行為了相應的施,但較弱,懲罰的震懾遠遠不能引起失信行為人足夠的警覺重視。公共圖書館設計的初衷是為了促讀者養成的行為,既不是為罰而罰,也不會讀者的基活需求,因而相對較弱,導其契約[5]。前,我國公共圖書館讀者的失信行為還沒全納人社會誠信系統,各地公共圖書館對誠信管理的構不相同,因此對讀者誠信缺失行為的約束治理成也各不相同。
3免費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讀者失信行為的危害
公共圖書館實施開放后,伴隨而來的是讀者誠信缺失現象的不斷。讀者的失信行為不僅損害了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破了圖書館正的借閱,還大了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妨礙了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剝奪了更多讀者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所的權利,甚能會引發更多的其是青少年效仿,從而引發社會道德墮落,敗社會風氣。
3.1破壞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和連續公共圖書館在實施開放、零門檻準人等措施后,讀者數量不斷的同時,讀者的失信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圖書的破損、丟失及不還等現象明顯增多。讀者無視圖書館借閱的失信行為不低了圖書的率和利用率,還大地破壞了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續性,對圖書館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3.2讀者對圖書館文獻的查找和利用
近年來,隨著公共圖書館讀者數量的,讀者群體的素參差不齊,一些讀者無視圖書館的要求,隨意亂放書刊,導圖書館的書架現象極為嚴重。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也不同,的讀者沒有目的隨意瀏覽,有的讀者目的性和指向確。對目的向性較強的讀者而言,如果其找不到目標圖書就會對圖書館的管理不滿,從而圖書館的館讀關緊張。此外,一些讀者的失信行為,如惡意數據導數無用,或踩踏到知識產權的“雷”引發權糾,不但了圖書館員的工作壓理,同時還嚴重了其他讀者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用。
3.3破壞圖書館的閱讀環境秩序
隨著社會大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公共圖書館到館讀者的閱讀需求也多樣化,來讀書自己充電的,有來(受眾的需求,把閱讀推廣活來&此外,公共圖書館還要與合作持的,利打造化化的閱讀推廣活動,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目前,很多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主、內容、形式及效果評價都是以往經驗制訂和判斷的,缺乏的依據,大地了活動的推廣效果。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加大讀者問卷調查,準確獲知受眾需求,使閱讀推廣活化、多樣化、特色化,才能最大地滿足更多用戶不同層面的需求,進而提升閱讀推廣效果和圖書館的價值預判和競爭力。
推薦閱讀:圖書館方向寫什么論文題目比較新穎
5結語
聯網信息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信息看似無處不在、唾手,但信息保密、信息真偽及信息“碎片化”等問無法實現信息,不同社會政治經濟地位的個體巨大的“信息鴻溝”。公共圖書館在這樣的信息把控信息傳播的正確,幫助受眾在萬千信息去偽真,相對準確的信息;“使用滿足”理論,讀者接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是出的需求才使用圖書館些需求得到滿足。因此,面對次的受眾,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也應多彩。需求決,公共圖書館只了解受眾、爭眾,為眾服務、滿足受眾需求,才能地發揮社會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