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廣東專業鎮產業變動趨勢分析

發布時間:2019-10-10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 以 20012016 年廣東新增認定的省級專業鎮為研究對象,運用特征分析與描述統計分析方法,從發展軌跡上分析廣東專業鎮產業演變和區域分布變化情況。研究表明, ( 1) 專業鎮發展有著 4 個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 2) 農業專業鎮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主要分

  摘要: 以 2001—2016 年廣東新增認定的省級專業鎮為研究對象,運用特征分析與描述統計分析方法,從發展軌跡上分析廣東專業鎮產業演變和區域分布變化情況。研究表明, ( 1) 專業鎮發展有著 4 個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 2) 農業專業鎮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主要分布在粵北山區; ( 3) 珠三角地區占據工業專業鎮半壁江山,電子信息產業優勢突出; ( 4) 第三產業專業鎮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區,且以旅游服務業為主。

廣東專業鎮產業變動趨勢分析

  關鍵詞: 專業鎮; 特征分析; 產業演變; 區域分布

  1、廣東專業鎮產業變動特征研究背景

  專業鎮作為廣東主導產業突出、經濟競爭力較強的特色產業集群,經歷 10 多年發展,在市場推動、政策引導下不斷發展壯大,產業變化趨勢具有明顯演化特征。多年來,專家學者們已經在專業鎮經濟發展、專業鎮政策創新等方面對專業鎮產業變動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經濟發展研究方面的一些特征總結主要有: 專業鎮的產生過程較多地是自發形成,發展初期主要是紡織、服裝、玩具、制鞋和電子產業,大量集中于珠江東岸; 圍繞大城市生產、消費需求的配套產品,如佛山和廣州的產品零部件、元器件以及機械集群[1] ; “十五”以來,專業鎮經濟快速發展擴大,逐漸成為區域經濟支撐力量,地區布局從珠三角向兩翼、山區迅速擴展,形成一大批農業特色集群[2],依托自然資源型、傳統優勢型產業為主導的專業鎮產業規模實現快速擴大; 進入快速發展期后,區位優勢型、產業轉移型、產業輻射型集群,如珠三角物流、東莞電子信息與五金集群、順德家電產業的集聚不斷涌現[3] ; “十二五”以來,專業鎮在中小微企業平臺、轉型升級、 “一鎮一策” “一鎮一品”等政策持續支持鼓勵下,政策引導型專業鎮進一步壯大,第三產業形態專業鎮新認定占比增多,深入依托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鏈延伸、產業高端化成為潮流。在專業鎮政策創新方面,專家學者就科技支持、技術平臺建設、成果轉化等對政策的演進、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歸納總結,較多地認為專業鎮經歷了試點示范期、快速發展期、轉型升級期等 3 個各具特征的產業發展階段,并就發展機制與路徑對專業鎮產業創新成長提出了針對性建議[4 - 6]。從上述有關專業鎮產業變化趨勢文獻看,針對廣東專業鎮產業類型、區位分布具體特征的研究是有所欠缺的,特別是系統性、長時序的產業分布、區位分布特征分析更顯不足。本文力圖通過分析廣東歷年新增專業鎮產業、區位信息,研究其演化特征,發現一些內在特征和規律,拓展研究領域。

  2 專業鎮新增數量總體情況分析

  廣東省從 2000 年開始試點實施技術創新專業鎮 ( 下稱專業鎮) 認定以來,全省專業鎮數量持續增多,覆蓋范圍持續擴大。據統計,截至 2016 年末,經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的專業鎮數量已達 413 個,占廣東行政建制鎮及街道比例為 25. 8%,轄內經濟總量達 2. 93 萬億 元,占全省經濟總量份額 的比例已經超過 36. 0% ; 其地理覆蓋范圍由珠三角核心地區逐漸擴展至全省 20 個地級市 ( 深圳市除外) ,已形成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山區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

  從歷年新增專業鎮數量與產業構成情況看: 第三產業 ( 服務業) 類型專業鎮出現較晚,農業類型、工業類型專業鎮數量每年均有增加,三類型增加情況各具特點 ( 本研究專業鎮產業名稱與所屬地市數據來自于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歷年專業鎮公示信息) 。圖1—圖 2 反映了 2001—2016 年農業、工業、服務業專業鎮新增總量以及三次產業專業鎮新增數量情況。

  根據圖 2 可以看出,廣東專業鎮數量每年均有增加,其累計總量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加,整體變動趨勢上具有如下幾點特征。

  2. 1 2000—2004 年專業鎮新增數量呈現上升趨勢

  在這 5 年間,是專業鎮試點示范期,新認定的專業鎮有兩個明顯特征: 其一,數量增加加快,以制造業為主,涌現出一大批五金、紡織、服裝、玩具、家電、家具、陶瓷專業鎮; 其二,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東翼潮汕地區,如廣州獅嶺皮具、佛山順德家電、中山小欖五金、東莞虎門服裝、潮州陶瓷、汕頭澄海玩具等集群。具體情況看: 2001—2004 年新增認定專業鎮工業類型占比均在 68. 7% 以上; 珠三角 4 年間新增認定占當年新增總量的比例分別為 92. 9% 、58. 6% 、38. 1% 、28. 1. % ,東翼地區 4 年間新增認定占比則分別為 7. 1% 、27. 6% 、23. 8% 、 28. 1% ( 見表 1) 。從 2001 年新增 14 個擴大至 2005 年新增 56 個,僅 2004 年一年的增加量就超過了以往各年總和[7],達到近 10 年增量峰值,相比 2001 年翻兩番,有大幅增長。自廣東積極開展專業鎮技術進步試點工作[8],產業集群發展進入廣東最高決策層視野,專業鎮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申請認定技術創新專業鎮的行政鎮逐漸增多,進入大發展時期[9]。各地市迅速加大了對本區域產業集群認定推動工作,加大了培育發展力度,使得全省專業鎮認定數量持續攀升,省、市兩級政府規范性政策不斷出臺,產業集群成為廣東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抓手。

  2. 2 2005—2010 年專業鎮新增數量處于最高水平

  廣東省 2005 年、2006 年分別出臺 《關于省市聯動推進專業鎮 ( 區) 建設的指導意見》 《關于加快發展專業鎮的意見》兩份文件[10],支持地方加快發展集群經濟,助力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壯大,推動粵東西北加快發展,全省專業鎮建設進入高潮。在這個階段,粵西與粵北區域新認定專業鎮占比進一步擴大,農業鎮占比增多,出現粵北四市水果產業、茶產業,粵東與粵西水產養殖、蔬菜種植等大批集群,產業和產品覆蓋范圍持續擴大; 出現一批第三產業形態 ( 服務業) 專業鎮,如東莞樟木頭鎮商貿服務、東莞大朗鎮現代信息服務、廣州花都花東鎮空港物流、佛山蘆苞鎮旅游、云浮六祖鎮旅游等專業鎮。具體情況看: 2005—2009 年,粵西地區新增認定專業鎮占當年新增總量比例分別為 10. 7% 、 16. 7% 、3. 6% 、20. 8% ; 粵北地區新增認定占比則分別為 33. 9% 、28. 6% 、25. 0% 、31. 3% ; 農業類型新增專業鎮占比分別達 32. 1% 、45. 2% 、25. 0% 、 37. 5% ; 第三產業類型新增專業鎮 占比分別達 5. 4% 、4. 8% 、17. 8% 、2. 1% ( 見 表 1 ) 。其 中, 2008 年,廣東專業鎮出現較大增加量,新增達 48 個,僅次于 2005 年新增峰值,當年新增農業類型、工業類型專業鎮數量分別為 18 個 ( 峰值) 、29 個。同年,廣東省科技廳印發 《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管理辦法》和 《廣東省創新示范專業鎮建設實施辦法》,對全省專業鎮管理工作、建設內容、發展目標、申報條件做出了更具體要求,專業鎮認定管理工作更趨規范化 ( 農業類型、工業類型、第三產業類型工農業總產值分別要達 10 億元、20 億元、20 億元以上) [11 - 12]; 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以及特色產業產值占比等硬性指標進一步提高。

  2. 3 2011—2016 年專業鎮集群經濟處于調整升級階段

  這個階段,每年新認定專業鎮數量均在 10 ~ 20 個之間。主要有兩點特征: 其一,工業類型專業鎮依然占據主體地位,農業、第三產業類型占比較為穩定; 其二,新增認定集群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與粵北兩個地區,珠三角電子信息、高端信息家電、生物醫藥集群新增較多,粵北地區種植業 ( 含農副產品加 工) 、旅游專業鎮大量 出 現。具 體 情 況 看: 2010—2016 年,工業類型新增專業鎮占比均超過 46. 2% ( 僅 2016 年較低) ; 珠三角新增認定占當年比例均超過 35. 0% ( 其中 2015 年占比 56. 3% ) ; 粵北地區則超過四成 ( 僅 2015 占比 18. 8% ) 。這個階段第三產業類型平均占比達 14. 1% ,數量持續增加。新的管理認定辦法在工農業總產值、地區生產總值要求上進一步提高,并對珠三角與粵東西北不同區域做出了差異化的詳細指標要求。

  2. 4 工農兩類型占據主體地位,第三產業形態發展偏緩

  工業類型新增數量曲線與歷年總體增量曲線變化趨勢一致,工業類型新增數量占據著主體地位; 農業類型在第二個特征階段取得較大增長,其增量曲線落后于歷年總體增量曲線變化,但整體基本一致。究其原因: 一是工業類型特別是制造業集群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作為主要力量推動著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顯然地工業類型專業鎮是廣東專業鎮的主要類型; 二是包含工業集群作用推動下廣東城鎮快速發展,擴大了對生產、生活配套的需求,促使發達地區周邊加工業、農業規模的擴大,帶來農業類型集群的成長壯大; 其三,第三產業類型,特別是服務業類型專業鎮出現較晚,其認定條件相對較高 ( 最新認定條件要求珠三角、粵東西北申報鎮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 30 億元、10 億元以上) [13],其增量一直處于緩慢發展階段。

  3 三次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2001—2016 年農業專業鎮累計新增總量達 131 個。新增專業鎮主要分布在粵北山區,累計占比達 45. 0% ,以種植業和養殖 業為主,種 植 業 占 比 76. 0% ,養殖業占比 22. 0% ; 特色種植業專業鎮中,粵北地區新增數量均領先于其他區域,且油茶和谷物專業鎮只出現在粵北; 特色養殖業專業鎮中,以水產養殖為主,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區域。2010 年以來,珠三角地區農業類型專業鎮總數基本保持不變,特別是 2013—2016 年間并未新增農業類專業鎮,這也是該區域工業與第三產業迅猛推進、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的重要數據佐證。三次產業新增專業鎮占比情況見圖 3 所示。

  3. 1 農業專業鎮主要分布在粵北山區,且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2001—2006 年間,農業類型專業鎮新增數量出現第一階段上升趨勢; 2007—2010 年,則是第二階段上升趨勢; 自 2010 年后,農業類型集群新增量降幅較大 ( 見表 1、表 2) 。種植業、養殖業新增專業鎮產業構成情況見表 3。

  小結: 廣東農業類型專業鎮新增數量呈現較大變動幅度,對全省產業構成有著重要影響。究其原因,農業集群形成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人才、規模積累,并受自然氣候和環境因素影響,這也是廣東專業鎮工作主抓 “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重要體現。當前,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背景下,專業鎮在轉型升級發展、農業集群技術創新和產業規模上也面臨更高要求。此外,作為全球知名制造業基地的廣東,第二產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進步情況一直領先于第一產業領域,制造業對農業領域的技術外溢和生產帶動效應仍有較大不足,且多年來全省農業從業人員持續下降,農業區位優勢資源未能得到有效開發和規模擴大。農業類型專業鎮受上述內、外部條件綜合作用下,其增長數量大幅波動也有著極其深刻的時代內涵。未來幾年,粵北區域分布占多數、種植業類型占主體的農業集群仍然是廣東農業專業鎮的顯著特征,新增數量仍會保持較大變化趨勢。

  3. 2 珠三角地區占據工業專業鎮半壁江山,電子信息相關產業集群占比最多

  3. 2. 1 總體情況

  專業鎮經過 10 多年發展,工業類型新增專業鎮累計 達 245 個,是歷年新增數量的主要部分,其變化趨勢直接決定著新增產業構成情況。從區域分布上看,珠三角地區分布著全省大部分工業類型 專 業 鎮,累 計 占 比 49. 4% ( 見 圖 4 ) ; 從 細分產業構成情況看,工業類型新增認定集群則以制造業為主。

  工業類型專業鎮新增數量有著明顯的 “升—降 —升—降”周期變化趨勢 ( 見圖 3) : 在 2001—2005 年間,是全省認定工作試點階段,上升勢頭迅猛,從 11 個上升至 36 個; 2005—2009 年間,新增數量呈現 下 降 趨 勢; 2009—2016 年,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新增數量再呈現上升趨勢,自 2014 年以來,再呈現下降趨勢。

  3. 2. 2 產業細分發展情況

  工業類型專業鎮細分行業中,傳統制造業集群累計增長較多的 3 個產業,如紡織服裝、鞋業、五金產業,均在 2008 年以前數量增加較大 ( 見圖 5) 。

  其中: 紡織服裝專業鎮累計新增達 25 個,主要分布于珠三角、粵東兩個區域; 鞋業專業鎮累計新增 7 個,珠三角地區占據主體; 五金產業專業鎮累計新 增 13 個,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區和粵東地區。

  再分別以陶瓷 ( 傳統制造) 、食品加工業 ( 現代輕工業) 、電子與電子信息 ( 新興產業) 3 個產業代表為對象,選取 5 年累計增量為觀察期,可以得到傳統制造、現代輕工業、新興產業長期變動總體趨勢情況 ( 見圖 6) 。

  可以看出: 21 世紀以來,陶瓷產業作為廣東優勢傳統制造集群新增認定出現持續減少趨勢,集群由珠三角、粵東區域向粵西、粵北區域轉移; 現代食品工業新增認定亦持續縮小,分布于珠三角核心區域與外圍圈層; 而新興電子信息相關集群發展不斷加快,在遍布珠三角八市后,繼續向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擴張。

  具體情況看: 其一,開展專業鎮認定工作以來,工業類型的電子產業專業鎮新增數量最多,累計新增 29 個,其 中 有 21 個分布在珠三角地區 ( 占 72. 4% ) ,5 個 在 粵 北 ( 占 17. 2% ) ,3 個 在 粵 東 ( 占 10. 3% ) 。全球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智能家電、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便攜式終端設備需求急劇擴張,使廣東電子信息相關產業得以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擴大生產規模。此外,電子信息相關產業的企業集聚使得產業鏈結合更緊密,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提高了電子產業的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鞏固了產業競爭優勢。

  其二,陶瓷新增集群數量出現較大降 幅,增長乏力。傳統陶瓷行業較多地集中在珠三角的佛山市、粵東的潮州市,近年來,佛山陶瓷產業向肇慶市、清遠市進行了轉移,潮州向梅州市完成了產業輻射、生產轉移。

  其三,食品加工行業也較多地屬于現代技術,生產過程涉及的工序和流程較多、種類繁多,在城鎮化水平提高、電子商務發展對銷售渠道的快速拓 展 影 響 下,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得以不斷擴大。、

  小結: 工業類專業鎮當中,制造業占比最大,呈現一定的周期性規律,其新增數量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工業類型集群雖面臨著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但在先進裝備、智能制造、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在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興起以及消費市場的持續擴大等綜合助力下,對制造業形成了更強大需求和更強大的改造力量,推動了工業集群的繼續增長和規模擴大。受此影響,工業類型集群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仍將是專業鎮增長的主力軍。此外,未來幾年,廣東將會涌現更多的新創工業企業,并形成更豐富的工業產業構成,進一步滿足區域就業和經濟繁榮的需要。

  相關論文推薦:《科技管理研究》于1981年1月1日創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科委批準,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主管單位為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單位:廣東省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研究會?d論文總量規模較大;緊扣科技發展形勢,所刊登的論文多屬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科技計劃、教育部科學基金及省級以上政府部門等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