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29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前期通過非正式的實地觀察、訪談,獲得對調查對象的初步了解,并據此確定調查問卷的關注問題。通過實地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資料,采用非參與觀察法實地考察,輔以文獻分析、開放式訪談等方法,對某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情況、個人現狀、思想狀況
摘 要:前期通過非正式的實地觀察、訪談,獲得對調查對象的初步了解,并據此確定調查問卷的關注問題。通過實地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資料,采用非參與觀察法實地考察,輔以文獻分析、開放式訪談等方法,對某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情況、個人現狀、思想狀況等進行歸納、分析,以期挖掘數據蘊藏的學生的真實情況,以及職業學校學生現狀背后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 學生 就業
職業學校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對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教育模式的重要補充。職業學校學生身后的家庭情況如何,學生們的入學動機是什么,他們期望在職業學校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什么,他們對未來如何展望,這些問題的社會原因和社會意義值得探討。本文選取某地理位置位于鄉鎮的職業學校作為研究對象,對上述內容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案例參考。
1 家庭情況調查
根據對調查對象的家庭情況調查數據可知,鄉鎮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和父母共同生活,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學生比例約占到86%,與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的占到 11.9%。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6至18歲之間,正處于青少年叛逆期。青少年叛逆期問題解決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青少年的一生。叛逆行為的發生與青少年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及與家庭、學校、社會的原因息息相關[1]。與父母共同生活,可以及時的解決學生叛逆期出現的問題,順利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如果孩子與祖父母共同居住,老年人因精力、體力所限,不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和理解,學生出現問題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而對學生的學習,乃至今后的人生觀產生影響。每個人都處于某種特定的社會情境下,受到社會情境的影響。城鎮化是全國大的發展趨勢,將影響到鄉村的每個家庭。很多家庭為了改善生存狀況,成年人選擇外出打工,從而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跟隨祖輩生活。留守少年處于劇烈的生理變化期和心理變化期,祖輩的粗放管理大多不能夠滿足青少年的需求,學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凸現出來。
通過對家庭收入來源數據分析,學生家庭收入單純來源于務農的約占18.51%,單純來源于打工的約占33.33%,務農收入與打工收入相結合的約占32.10%。可以得出,約半數的學生的家庭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城鎮化和發展農業并行,有利于穩定鄉村的就業結構。結合學生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數據,發展農業和農業周邊產業,對于維護鄉村生態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鄉村成年勞力在不離開家庭的情況下,獲得維持家庭生存的物質條件。既可以照顧家庭老人身體,也可以照顧孩子的學習,是鄉村穩定發展的基礎。保持鄉村家庭的完整性,對于深層次的鄉土文化維系和鄉土認同,有著深遠的影響。鄉村學校作為文化知識的載體,在鄉土文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啟蒙認知學習過程既是學習文化知識,也是受到鄉土文化的熏陶過程。先成人,后成才。幼年和少年的學習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中國人歷來注重故鄉觀念,鄉土文化的潛移默化對個人的性情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職業學校學生的個人情況調查
對職業學校學生個人情況進行調查,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經歷,學習現狀和未來的理想。
經過處理調查數據可知,職業學校的學生就讀初中位于縣城的約占67.47%,位于鄉鎮的約占28.92%,位于村莊的約占2.41%,位于城市的約占1.20%。從1997年到2010 年的14年間,全國減少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減少 302099所,占全國小學總減少量的81.3%[2]。撤點并校的實施給鄉村中小學教育帶來了相當深遠的不利影響。鄉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孩子們如果能夠在鄉村就近入學,對于鄉村家庭的完整性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政策改變,以及農村環境污染,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等社會因素,鄉村的中小學數量大大減少,孩子們在12歲左右就需要離家去縣城讀初中?h城或者城市距離鄉村具有相當遠的距離,每天接送孩子上學下學對于農村家庭而言顯然是不現實的,寄宿制中學因此興起。寄宿制學校大多半月或者一個月放假一次,而且基本所有學校都不準孩子使用手機,過于嚴苛的寄宿制度對于正處于成長期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并且大量孩子涌入縣城給縣城學校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中小學超大班額已成為常見現象,老師精力有限,很難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在度過初中3年寄宿制生活的學生,對于寄宿制職業學校的生活作息制度比較容易適應。
對于學生意向定居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77.78%的人希望將來定居在城市,16.05%的人意向定居在鄉鎮,僅有 6.17%的人意向定居在農村。這反映出城市的人文居住環境、生活配套設施、更為多元化的個人發展空間對鄉村人口流動仍具有吸引力。該項數據與城鎮化率有關,所謂城鎮化率,是指一個地區城鎮常住人口占該地區常住總人口的比例。美國的城鎮化率達到85%,而中國的城鎮化率僅在58.52%(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并且由于中國各城市發展不均衡,很多省份的城鎮化率達不到58.52%。此項數據也表明我國的城市將會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全面普及,農村需要的人口數量將會減少。
相關論文推薦: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現狀
摘要: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具有開創個性的創業型人才,是職業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論文通過對創業教育的內涵及現狀的分析,結合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對實施創業教育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對于職業學校學生對學習、就業、家庭、社會、生活的關注度,本研究做了相關調查,數據如下:關注學習的學生有58.02%,關注就業的學生有48.15%,關注家庭的學生有51.85%,關注生活的學生有50.62%,關注社會的學生有27.16%,另有3.70%的學生對什么都不關心。另外有三份問卷沒有填寫。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較為關注,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學生的年齡和家庭有關,大部分家庭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度比較高,學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家庭和生活也是學生們的關注點,這是由于學生們的年齡多介于16歲到18歲之間,尚不能獨立生活,對家庭的經濟依賴度,精神依賴度都比較高。約有不到一半的學生關注就業,關注社會的較少。因為學生們出于未成年階段,對就業考慮少于對目前學習的考慮,但也意識到就業問題的重要性。這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中國目前的學習教育與就業普遍關聯度不大,學校教育的重點在于傳授知識,掌握知識,很難將就業包括進來。職業學校從自身的定位和發展出發,理應在就業方面給予學生相關指導,使學生對于社會就業形勢,專業就業情況有所了解,以便學生畢業之后更好的適應社會。
3 結語
結合上述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鄉鎮職業學校學生大部分與父母同住,可獲得較為充分的家庭幫助。受國家教育政策影響,多數學生的初中在縣城就讀,初中教育經歷完整。職業學校的學生們關注度高的分別是學習、家庭、生活和就業。多數學生期望將來在城市定居。職業學校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方面需要加大力度。
參考文獻
[1] 劉又銀.論叛逆期青少年的教育問題[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6,26(6):21-24.
[2] 李鈺,胡蘭,蘆秀蘭.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志愿服務現狀調查[J].職教論壇,2017(26):24-30.
[3] 佚名.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J].中國統計,2018(3):7-20.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