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05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高校專利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絕不是憑借銀行單方面的一廂情愿就能實現的,這需要高校專利研究思路的轉變,也需要政府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單從銀行角度來看,推動高校專利權的質押融資,需要設計專門針對高校的專利權質押融資業務,這是因為高校的專利
摘要:高校專利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絕不是憑借銀行單方面的一廂情愿就能實現的,這需要高校專利研究思路的轉變,也需要政府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單從銀行角度來看,推動高校專利權的質押融資,需要設計專門針對高校的專利權質押融資業務,這是因為高校的專利權有其特殊性,在研究內容上起點較高,在成果轉化上落地較難,這就造成了高校專利風險大的特性。因而設計專門針對高校專利的質押融資模式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同時也應注意對高校專利風險的有效防范。
建議進一步細化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關于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的規定,制定易于落實和操作的資金政策,細化國家財政經費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資金、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和風險投資等政策,制定針對高校專利質押融資的相關規定。建議修改關于高校專利管理方面的規章政策,使其符合現有高校專利發展的速度,更好的為高校專利管理制度服務。
政府對高校專利質押融資的支持方式可以分為無形的支持和有形的支持。在無形支持方面,政府雖不是作為專利權質押的當事人(出質人和質權人)直接參與,但可以為高校專利質押融資予以政策支持,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予方向引導。在有形支持方面,介于高校專利的高風險特性,政府可為高校專利質押融資設立擔;,以減小銀行開展此業務的風險和顧慮。政府在高校和銀行之間的媒介和擔保作用將有效推動高校專利質押融資的有序開展。
改變現有政府對高校專利的直接資助方式,推行以高校專利質押融資為紐帶的間接資助方式。在間接資助方式下,政府不再把資金直接給予各高校用于專利的申請和維持,而是由高校和教師自行先期承擔專利的申請費用,對于那些需要獲得資金支持的高校和教師可將自己的專利權予以質押貸款,充分利用市場籌措資金。政府可為其提供免費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服務,對于那些經濟價值大的、成果轉化市場前景好的高校專利,政府可為其質押貸款提供擔保,保證該專利獲得銀行貸款。高校和教師再利用專利質押得到的貸款進行接下來的專利維持和轉化。這樣真正形成“專利養高校”的局面,最大程度的發掘高校專利價值,充分利用政府資源,使得高校專利成果轉化難出現新轉機。
一、我國高校專利質押融資的問題現狀
(一)在高校層面存在的問題現狀
高校作為專利質押融資重要的一方,發現高校自身問題,并對其進行完善是高校專利成功實現質押融資的關鍵一環。探究我國高校專利質押融資實踐較少的原因,從高校角度看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高校專利研發不以市場化為目的
高校專利成果的研究和申請不以市場化為目標,直接影響了高校專利獲得質押貸款的可能性。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國家三大主體科技計劃項目對學研單位的調查顯示,以申請專利是為了完成規定的科研指標或項目要求為目的的單位超過了七成;只有不到兩成的單位選擇是出于市場行為,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的申請專利。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申請專利,很大一部分是不乏項目評價體系下的產物,而只有極少部分是出于市場化目的。缺乏對專利成果本身的經濟價值或者市場化價值的考慮,疏忽或者不重視通過專利市場化運用實現經濟效益,成為高校專利質押融資難以實現的主要原因。
2. 高校專利申請質量不高
高校專利申請質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高校以數量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二是高校專利評審不嚴。從高校評價機制來看,現有的許多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申請專利多是為達到學校申請職稱要求或完成學術任務而去申請專利。一方面高校在評定職稱時只關注教師的專利數量而不關心專利質量;另一方面現有大量課題任務或科研指標硬性要求申請專利。從高校專利評審來看,大多數的高校設立的專利評審組對專利評審不嚴格,多是只審格式不審內容,更不會過問專利申請目的。同時,由于學校不重視,評審組多為臨時性組織而非常設性組織,這就使得評審組內的專家無法對高校專利進行長期跟蹤和評價。
3. 高校專利管理制度的缺陷
我國對高?蒲兄С至Χ仁菢O大的,學校的科研經費來源于國家支持是很多的,如國家三大主體科技計劃項目包括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現有高校對專利申請和維持的辦法是,由高校承擔專利的申請費用和維持費用,形成了“高校養專利”的局面。高,F有的專利管理模式使得專利發明人的責任變小,學校負擔加大。大量閑置專利未給學校帶來實際性收益,因而“養專利”成為高校的巨大負擔。同時高校缺乏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人,無法發現專利價值,從而很難推動高校專利成果轉化進而帶來實際性收益。
4. 高?蒲腥藛T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認識不足
究其高?蒲腥藛T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認識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現有高校培養科研人員的知識和能力單一。這使得很多科研人員在遇到侵犯其知識產權權益的情況時常常束手無策,更沒有意識對如何實現自身研發的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予以轉化的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高校專利管理部門職能弱化和專利管理人才匱乏,成為制約我國高校專利管理工作的瓶頸。現有高校大多缺乏總體專利戰略規劃和科學的管理運營。無論是高校專利發明人還是高校專利管理人都對專利權質押融資了解不多和意識不強,這樣兩方面的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專利質押融資推行的速度。
(二)在銀行層面存在的問題現狀
銀行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承擔著質權人的角色。銀行是否愿意對于一個知識產權給予質押貸款,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該質押物的價值大小和風險大小。
從質押物價值角度來看,由于高校專利很大一部分是一些關于理論性研究成果,市場轉化難度大,大量專利技術成果與市場、企業需求脫節,因而市場經濟價值較小,關鍵是由于高校專利成果轉化難而不利于后期無法償還貸款時進行專利轉讓。
從質押風險角度來看,高校專利質押風險較大,主要表現為:一是高校專利起點較高。高校專利技術成果多是一些對某學科領域前沿知識的理論性研究。二是高校專利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較大。但高校專利培養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因而無法保障經濟收益。三是高校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概率低。高?蒲谐晒嘁詫W術論文或科研報告的形式予以呈現,很少有具體的應用型成果產生。
銀行是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的經濟主體,對于無利益且風險大的業務自然不會開展,這便需要政府或其他社會機構為高校專利質押提供風險擔保服務,以降低銀行風險,增加高校專利質押成功率。
(三)在政府層面存在的問題現狀
政府雖不一定直接參與高校專利質押融資,但在政策引導、資助方式等方面還是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居于高校和銀行之間,應充分發揮協調和保障的作用,從而有效推動我國高校專利質押融資的發展。
1. 府對高校專利質押融資引導不到位
目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政策來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這些都為促進高校專利質押融資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政策基礎,但具體到高校層面的專利質押的政策引導還不到位。在法律法規層面,關于促進高校專利運用的主要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但如何實施該法律規定內的各項資金支持政策卻無具體性規定或實施細則。具體到高校層面的一些規章政策,主要是《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但這些規章政策都存在著制定時間較早、內容滯后籠統等問題,未能真正起到指導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作用。
2. 對高校專利質押融資支持力度不大
由于高校專利開展質押融資有較大風險,因此鮮有金融機構愿意接觸此項業務。而在政府層面也缺乏對開展高校專利質押融資的政策支持與方向引導,F有的大多地方政府是將資金主要資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研發階段,對于后期的專利成果轉化支持力度較小。大部分的資金投入集中在科研項目開展的前期,而后期專利的維持和轉化時則捉襟見肘,從而高校專利很難具有產業推廣價值,就更談不上進行專利權質押融資。
3. 政府對高校專利資助方式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專利的申請費用和前三年的維持費用均由學;虻胤秸y一支付,這些免費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師的責任心。這些政策的實行,一方面使得那些只是為完成職稱評定或科研項目結題為目的的人搭了順風車,另一方面又使得那些真正想要實現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和實施的人面臨資金斷流的問題。如何真正把政府資助的資金充分利用好,真正推動高校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是需要我們重新審視現有的政府對高校專利的資助方式。
二、我國高校專利質押融資制度完善建議
(一)在高校層面的完善建議
1. 高校鼓勵應用型專利技術成果研究,增大質押融資機會
針對高校專利成果研究不以市場為目的的問題現狀,建議各高校鼓勵本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多開展應用型專利技術成果研究,只有所研究出的專利成果有好的市場轉化前景和高的經濟價值,獲得銀行的質押貸款的可能性才越大。這需要高校層面加大對教師和科研人員的鼓勵和引導,轉變高校專利研究重理論、輕應用的現狀。
2. 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評審機制,充分發揮專利評審組作用
高校專利質量的提高應分兩步走,第一步應改變現有以專利數量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評審機制,將專利的授權量、專利有效期和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率作為專利評審的主要標準。第二步應健全高校專利評審委員會,首先應保證其為一個常設性機構,其次各高校應為評審委員會設立專項基金,保障高校專利評審工作的開展,最后在高校專利評審組的專家設置上應集合科技、商業、法律三方面的學科帶頭人,從而更有益于對高校專利進行全面審查和綜合評價。
3. 轉變高校專利管理模式,開啟“專利養高校”新局面
高校應轉變現有的專利管理模式和思維,向科技型企業學習,努力發掘高校專利的經濟價值,充分利用無形資產的價值為高校帶來實際性收益,真正使高校專利從“財負”變為“財富”,開啟“專利養高校”的新局面。當然,單純的管理模式和思維的轉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對高校專利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專業知識產權管理人的系統輔導與跟蹤將有效提高高校專利質押融資成功率。
4. 強化高校科研人員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認識和學習
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的學習,主要應抓兩類人,一類是高校專利發明人,另一類是高校專利管理人。加強高校專利發明人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認識,要培養具有復合型能力的高校發明人,通過以其所研究的科學領域學習為主,輔之以關于知識產權法等相關課程學習的方法進行培養。而高校專利管理人,特別是高校高層管理人的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直接關系到一高校的知識產權戰略,因此作為高校負責專利的管理人應有超前的管理意識,才能提升整個高校專利戰略的水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