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1-10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社區矯正工作應該有其專業的執行程序和系統工作,擁有其實施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執法人員、心理輔助人員、志愿者等)。如有其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心理輔導師等,罪犯的生活環境和從預備犯罪到實施犯罪、判決和執行的過程中,都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摘要:社區矯正工作應該有其專業的執行程序和系統工作,擁有其實施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執法人員、心理輔助人員、志愿者等)。如有其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心理輔導師等,罪犯的生活環境和從預備犯罪到實施犯罪、判決和執行的過程中,都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易產生心理問題,急需及時和系統的心理輔導,以幫助他們疏通心理問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樹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而心理疏導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必須由專職人員進行。
對于社區矯正工作必須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督機制,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實施情況進行監督,以防工作人員濫用權力,對犯罪分子進行報復、歧視、虐待等,從而激發犯罪分子的反抗欲望,違背社區矯正工作的初衷,使其走上再犯罪的道路,對其教育和引導起反作用。
實行社區矯正制度,是我國吸取外國先進經驗和法律制度的具體體現。實行社區矯正制度,有助于保護犯罪分子,避免其重新犯罪,回歸社會。有利于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刑罰制度,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充分體
發達國家對社區矯正的定義一般采用的是廣義概念。而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和具體情況,采用社區矯正的狹義概念,即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縱觀國際和我國法律中社區矯正的相關規定,不難看出其目的都是為了預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使罪犯更好地回歸社會,從而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穩定。社區矯正作為刑罰執行方式之一,具備刑罰執行方式的共性,但與管制、有期徒刑等其他刑罰執行方式相比較,又有其獨特的個性。社區矯正的獨特之處對社會繁榮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是我國作為社會主義文明國家的一種有力體現:
社區矯正的根本目的是預防犯罪人重新犯罪,與相對嚴厲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罰執行方式相比較,社區矯正的執行環境和條件要寬松的多,社區矯正并不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只是對其人身自由進行合理地限制。如社區人員要服從法律法規和社區工作人員的管理,做到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并定期向監督機關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等等;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也有所限制,如被社區矯正的犯罪人只有在執行機關的批準下,才可以行使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基本政治權利。
社區矯正通過剝奪犯罪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對犯罪分子實行社區勞動和教育改造。對犯罪分子實行社區矯正刑罰方式的,犯罪分子要接受社區的安排和監督,完成社區分配的各項任務,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生活中監督犯罪人的行為并對其加以引導,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培養自己良好的品行,從而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杜絕重新犯罪的現象,回歸社會。
將犯罪分子置于社區中進行改造,是我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基本戰略相結合的要求,我國堅持走人民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社區矯正制度就是群眾路線在司法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將犯罪分子置于其所生活的社區之中,與人民群眾相聯系,通過人民群眾的具體行為感化罪犯,使其能夠相信社會,重拾信心,努力奮斗,不再犯罪,并通過自己的行為感染在社區中受處罰的其他犯罪分子,使其相互影響,共同進步。
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只有五類: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被判處宣告緩刑的罪犯、被裁定假釋的罪犯、被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罪犯。即只適用于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而且對于上述對象適用刑罰執行方式的條件非常苛刻,實際上縮小了社區矯正制度的規模,不利于社區矯正在刑罰執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社區矯正制度僅適用于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見外執行的犯罪分子,筆者認為社區矯正制度在實踐中還應適用于未成年人,因為未成年人在犯罪時心智還不成熟,可能屬于激情犯罪或受人教唆犯罪等情況,并沒有形成良好的主觀意識體系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并且未成年年齡較小,未來的道路還很長,如果將其置于監獄等機構中會使其心理和精神上遭受打擊,人格尊嚴也終將受到一些損害,可能也會受到其他犯罪分子的“二次感染”等,所以對未成年人實行社區矯正制度,有利于維護其尊嚴,糾正其犯罪觀念,從而促使其將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