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地緣政治因素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影響

發布時間:2013-06-03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

摘 要: 從最初尋求生存的領土安全,到擴大勢力范圍的帝國主義擴張戰略,再到確保其獨特歐亞大國的安全戰略,地緣政治因素已經滲透到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領域中。地緣政治理論有助于我們了解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脈絡,對于我國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國家安全戰略具有

  論文摘要:從最初尋求生存的領土安全,到擴大勢力范圍的帝國主義擴張戰略,再到確保其獨特歐亞大國的安全戰略,地緣政治因素已經滲透到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領域中。地緣政治理論有助于我們了解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脈絡,對于我國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國家安全戰略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論文關鍵詞:地緣政治;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

  一、地緣政治因素是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理論基礎

  地緣政治因素來源于地緣政治理論,它強調地理環境對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為國家的政治、軍事活動受制于地理環境的影響。地緣政治因素是國家制定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據。國家安全戰略是國家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緣政治因素是國家安全戰略制定的理論依據。地緣政治強調地理環境因素對于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國際政治中的意義。由此可見,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戰略也離不開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決定了該國的政治制度、精神特征以及對外政策。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張,一些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達爾文主義為國家間競爭提供了理論基礎。德國地理學家弗里德里希·拉采爾創立了政治地理學,他把人類國家和世界當作有機體來研究,認為國家在政治上的力量取決于該國領土的大小,國家之間不斷進行著爭奪生存空間的斗爭。因此,他認為國界也應是經常變動的,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必須確立生存圈。地緣政治理論確立后,經過馬漢的“海權理論”、金麥德的“陸權理論”、皮克曼的“邊緣地區理論”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近代資本主義擴張和爭奪世界領導權的理論依據。

  歷史上俄羅斯國家安全就與其獨特的地緣政治緊密聯系在一起,地理位置成為俄羅斯民族保障國家安全的獨特力量和手段。從最初尋求生存的領土安全,到擴大勢力范圍的帝國主義擴張戰略,再到確保其獨特歐亞大國的安全戰略,地緣政治因素已經滲透到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中。

  在探討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內在影響因素時,如下因素必不可少:歷史上俄羅斯民族的大規模遷徙浪潮開辟了俄羅斯國家擴張的道路,經濟利益是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中恒久不變的因素。大俄羅斯主義成為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中堅定不移的信仰,沙皇制度是俄羅斯國家不斷擴張的重要因素,而更為恒久的則是地緣戰略因素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因為地緣戰略因素不僅賦予了俄羅斯國家對外擴張的內在需求,同時也為俄羅斯提供了對外擴張的客觀條件[1]。

  二、地緣政治因素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

 。ㄒ唬┑乩頂U張時期地緣政治因素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

  從地緣角度看,自基輔羅斯到伊凡三世統一俄羅斯的整個歷史時期,由于俄羅斯位居歐亞大陸腹地,周圍沒有利于防御的天然屏障,易受攻擊。從公元11世紀到14世紀,南方的波羅維茨人、東方的蒙古人、西方的立陶宛人和波蘭人都曾襲擾過古羅斯,加之內部的混亂和彼此征戰,不安全思想一直影響著俄羅斯,并積淀到俄羅斯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中。因此,進行領土擴張和控制周邊地區成為俄羅斯國家安全思想的核心內容。

  在彼得大帝統治時期,俄羅斯的不安全感被人為地加重了。1713年彼得大帝下令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他征服的第一塊波羅的海海岸上的城市彼得堡,把俄羅斯置于一個不能保證安全,甚至不能保證不受屈辱的位置,極大地刺激了俄羅斯民族對外擴張的野心。

  在俄羅斯主義思想體系中,基于地緣考慮進行的地理擴張被認為是防御的,是自衛性的,隨之而來的是與西方意識形態對抗,進一步強化了俄羅斯國家通過地理擴張來實現國家安全戰略的理由。

  遼闊的東歐大平原幾乎沒有任何天然屏障,所以不斷對外擴張領土往往被看做是確保俄國自身安全所必需的行動。從彼得一世到葉卡捷琳娜二世,一直到尼古拉二世,沙皇俄國的地緣戰略目標主要是:通過聯盟來掌控邊緣地帶,以向南部、西部擴張尋求暖洋出?跒槭侄,實現對整個歐亞大陸的控制。十月革命后,蘇聯地緣戰略空間一度收縮,面對嚴峻的形勢,蘇聯被迫提出了“空間換時間”戰略。經過二戰后的短暫恢復,蘇聯很快確定了把美國勢力逐出歐亞大陸,在實現對歐亞大陸掌控的基礎上,與美國進行全球爭奪的地緣戰略。

  在總結俄羅斯歷史時,俄羅斯地緣政治學者阿爾巴托夫指出:“俄—蘇帝國在許多方面不同于19世紀的歐洲帝國。歐洲帝國是典型的經濟帝國,而俄—蘇帝國是軍事政治帝國。俄羅斯大國地位是建立在不可分割的四大支柱上,國家控制用于保障巨大軍事威力的集中經濟,旨在控制這種經濟和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依托的嚴格等級極權政體和救世主思想,建立帝國及無止境的領土和政治擴張,對抗以及為對抗體制找理由。” [2]

 。ǘ├鋺鸷蟮鼐壵我蛩貙Χ砹_斯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

  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終結,美國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而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逐步下降。蘇聯解體使得俄羅斯陷入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之中,俄羅斯處于兩難境地,這使得地緣戰略思想在俄羅斯再度復興。俄羅斯國家周邊環境嚴重惡化,失去西線和南線戰略屏障,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了現實的挑戰。同時俄羅斯國內經濟、政治、軍事處于轉軌時期,各國內部及國家之間因領土、民族、宗教等問題引發的局部戰爭和地區沖突對俄造成潛在的或現實的外部威脅,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俄羅斯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同時北約積極東擴,將東歐地區逐步納入北約戰略防御空間。這一系列內部和外部威脅使得俄羅斯地緣戰略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影響逐步加強。

  從橫跨歐亞大陸的獨特地理位置出發,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形成了很多具有歐亞主義傾向的地緣政治思想流派。這些地緣政治思想體現了歐亞主義關于俄羅斯文明獨特性和地緣政治正面臨挑戰的典型特征,主張俄周邊國家和國內民族及種族的融合、邊界穩定、對西方采取不合作的態度,歐亞主義地緣政治思想對俄國家安全戰略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俄羅斯的潛在勢力,尤其是雄踞歐亞大陸的特殊地緣政治優勢,使得俄把構建一個有利于自身長遠利益的周邊地緣政治結構作為一個特定國家安全戰略目標加以追求和完善。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環境大大惡化,這不可避免地促使地緣政治安全思想在俄羅斯再度復興。在地緣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獨聯體國家在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中占據著獨特的位置。俄羅斯把在地緣政治、經濟、安全、文化、歷史傳統與俄有著密不可分聯系的獨聯體視為穩定周邊、抗衡北約東擴、重新樹立世界大國地位的重要依托,把推動獨聯體范圍內的全面合作和一體化進程作為俄對外政策的優先任務,把建立穩定的獨立國家聯合組織、使其在經濟和政治上實現一體化,并且有能力在國際社會中占據應有的地位作為俄對獨聯體國家安全政策的戰略目標。俄把自己與近鄰國家之間的邊界稱為“內部邊界”,其特點是不設防,并在海關、居民出入境等方面執行較寬松的制度,而把近鄰國家與近鄰以外的國家間邊界稱為“外部邊界”,由俄羅斯與近鄰國家共同防御。“外部邊界”實際上就是俄羅斯的戰略邊界,因此,實施集體防御是確保俄羅斯大國地位的戰略選擇[3]。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環境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面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冷戰后新的歷史時期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是,對內復興俄羅斯,鞏固俄羅斯的國家制度,維護現有的地緣政治疆界和領土的完整,保證公民和社會的安全與發展,對外創造有利于俄羅斯國內發展的外部條件,確立俄羅斯在多極化世界中的主要力量中心之一的地位。

  1997年《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的頒布標志著俄羅斯歐亞大國安全戰略的最終確立。鑒于亞太地區在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作用,俄羅斯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合作,借此發展和穩定遠東,確立俄在亞太地區的地位,維護亞太地區戰略平衡。

  身處歐亞大陸的地理位置使得俄羅斯擁有成功運用東西方平衡、突出俄羅斯地緣上歐亞中心位置的優勢的可能性,但在借助自身實力的同時,集體安全和地區穩定也是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冷戰結束后,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取代世界戰爭成為國際社會不穩定的根源,俄羅斯主張在擴大經濟、軍事、科學技術合作的基礎上建立未來的集體安全體系,以全面的集體安全為核心構筑地區和國際安全機制。

  三、地緣政治因素對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啟示

  地緣政治因素既是理論因素又是現實因素,它本身具有雙重屬性。杰弗里·帕克在《地緣政治學——過去、現在、未來》中認為地緣政治因素是從空間或地理的視角所作的國際關系研究。地緣政治的本質就是政治行為體通過對地理環境的控制和利用來實現以權力、利益、安全為核心的特定權利,并借助地理環境展開相互競爭與協作的過程及其形成的空間關系。

  國家的地理位置制約著其政治行為,或者說,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對外政策的方向。在地理狀態上,中國的海陸鄰國眾多,其歷史一直為地理因素所支配,因此中國在對外戰略中運作的精力應放在亞太及周邊地區。地緣政治的存在有著明顯的邊際效應,近鄰國家比相距較遠的國家對本國的影響力會大得多。因此,對周邊國家和本地區的關注是地緣政治的必然要求和自然機理,從戰略全局來看,亞太及周邊地區潛在的危機可能成為中國安全的直接威脅。

  亞太地區是中國對外戰略必須首先予以考慮的區域大環境。立足亞太是指作為亞太國家的一員,中國的國家利益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中國的對外戰略決策和實踐主要領域范圍也是亞太地區。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應以亞太地區為核心,應通過對外戰略活動促進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繁榮,把自身的安全與亞太地區的穩定有機地結合起來。

  亞太和周邊地區的穩定是中國作為亞太大國所必然擁有的地緣政治戰略。在客觀層面,中國面臨的亞太和周邊態勢的基本情況是,潛伏著諸多不安定因素且缺乏相應的安全機制。在這種情況下,亞太和周邊的動蕩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國國內社會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立足亞太和穩定周邊的對外戰略的優先考慮,就是進一步在亞太地區積極籌謀各種雙邊或多邊安全機制,推動亞太地區整體局勢的穩定。

  隨著冷戰后國際關系中經濟因素作用的上升,地緣經濟考慮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凸顯出來。地緣經濟是指國家間、地區間或民族間從地理位置出發的聯合、經濟對立、設置壁壘等。冷戰結束后,各國都把發展經濟置于首要地位,從而提高了國家間的相互依存度并以此改善國家間政治和安全關系。在亞太及中國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新興局面使各種層級的地緣及國際活動異;钴S。中國在亞太與周邊地區開展的互惠性雙邊或多邊地緣經濟活動將會極大地推動和提升中國的對外戰略能力。

  參考文獻:

 。1]亨利·赫坦巴哈,等?俄羅斯帝國主義:從伊凡大帝到革命前[M].上海:三聯書店,1978:16.

 。2]阿·阿爾巴托夫.俄羅斯:90年代的國家安全[J].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1994,(7):28.

 。3]范建中.當代俄羅斯政治發展進程與對外戰略選擇[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78.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