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05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本文試從行政法的視角下對于政府公信力建設展開研究,這也是政府和人民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政府公信力缺失會導致群眾不滿,為此文章中也提出了怎樣才能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為維護社會治安做出貢獻。 【關鍵詞】行政法,政府公信力,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
本文試從行政法的視角下對于政府公信力建設展開研究,這也是政府和人民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政府公信力缺失會導致群眾不滿,為此文章中也提出了怎樣才能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為維護社會治安做出貢獻。
【關鍵詞】行政法,政府公信力,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法治意識地逐漸覺醒和提高,國家積極地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用于規范各種社會行為,而作為這些法律法規的執行者,政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作為國家和人民之間的聯系者,必須處理好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而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在執行政策方針之時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積極地,公正公開且具有極高公信力的政府在同群眾進行律法執行的過程中將受到人民積極地響應。
相反,如果一個政府誠信缺失,公信力缺失,很容易就會造成人民的抵制和反對。故而,我國各地人民政府都在積極地建設政府形象,努力打造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形象。但是由于政府存在誠信缺失和道德缺失,導致我國政府的公信力建設遇到阻礙。
一、我國的政府公信力建設
(一)政府沒有公信力的一個原因就是政府缺少對人民應有的誠信意識,失信于民。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因為沒有相關政策的監督和警示,導致那些政府工作人員趁機鉆了空子。政府的決策因為涉及到國家政事所以一般采取保密方式進行,這就造成了政府不能對人民完全公開政府的信息,就算真的公開也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不會涉及核心。這就導致了政府無法受到有效的監督。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相關部門能夠有效的監督政府行為,同時上下級政府之間更加無法做到有效監督,這就導致了政府失信于民。同時我國的法律并沒有相關規定對這種失信行為加以懲處,所以也導致了政府這種失信行為的增長。
(二)有些地方的政府在執行政策的時候只顧眼前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同時因為職責在身就不顧不管更改之前定下的法規政策,甚至不管自己的下一屆政府是否能夠應付他們現在更改的政策,同時也忽視了對人民的直接影響。因為政府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在為人民服務,政府政策的修改和重制必定會給人民的生活帶去影響。這就導致了政府對當地實行的決策經常性的修改,影響了政策實施起來的連貫性和穩定。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尤其在政府領導人換屆時尤為嚴重。與此同時,政府調換工作人員的時候也會給人民帶去一些措手不及的變化,這些變化改變了人民之前的生活狀態,這就導致了人民對于突如其來的政策的抵觸,同時造成了人民對政府決策的不滿。影響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設。
(三)有些地方的政府總是非常地有野心,總想盡快地提高自身的業績。從而全面把控當地的發展,對教育,經濟,社會活動等一手抓,總是企圖一口吃成胖子。如此好大喜功的行為不僅不會對政府的形象起到提升作用,相反還會因為政府對當地事物的過度干涉導致人民的不滿,甚至會造成社會秩序的破壞,造成政府公信力的喪失。所以政府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對當地的事物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發揮政府積極的調整作用,而不是掌控作用。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升級,政府也應該積極地適應這種轉變,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不應該過度干涉,造成政府職能的濫用和缺失,這樣會損害到人民的利益,同時也會影響國家的形象和利益。
二、如何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
(一)加強法律建設。政府加強公信力建設應該在正規的法律范圍之下進行,不能脫離了法律的限制。政府是一個地區的領導者,本身必須做好自身形象的建設,做任何事都要根據相關法律的流程進行,因為政府同時也是國家政策的執行者,是國家的代表,所以政府在人民面前應該做到對法律的積極執行與貫徹。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首先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法律建設,確保政府在實施各種決策之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二)加強法律建設也是在原有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進行完善和補充,尤其要對法律執行的流程進行相關的規定,確保政府在實施決策當中的一系列行為都符合法律的限定,一相關法律作為準繩。堅決按照法律程序辦事,保持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不鉆法律漏洞,對政府工作負責。同時政府內部要加強監督和管理,建立獎懲制度,對一些違反紀律的人員按程度進行警告和處分。同時對那些悉心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工作人員予以獎勵,形成榜樣效應,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政府公信力的建設當中來。
(三)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政府內部的工作人員。有些工作人員不具備一個政府工作人員應該有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沒有做到堅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甚至知法犯法,擦著法律的界限進行不道德的行為,既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又影響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設。所以政府一方面要對這些違法犯紀的人進行堅決的懲處和開除之外還要加強對政府內部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的建設,經常組織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的講座,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思想素質。嚴格嚴格監督他們的行為,從源頭杜絕他們的錯誤思想。同時政府也可以積極地征求群眾意見,主動接受各方監督,建設一個鮮明的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形象。
三、總結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形象,也是人民賦予政府的信任和認同。政府擁有良好的公信力能夠幫助政府主持社會活動的召開,有助于政府對廣大人民實施國家的政策和方針,有利于政府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和和諧的社會環境。因此政府應該積極的加強自身誠信建設,加強政府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為廣大人民群眾做好事做實事,取信于民,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良好的信用機制。
參考文獻:
[1]王新紅,論政府信用的構成要素[J],中共南京市委學校學院報,2012(1).
[2]曾永安 尹俊杰,政府公信力建設[J],華章,2012(32).
推薦期刊:《延邊黨校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中共延邊州委黨校、延邊州行政學院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季刊,具有理論性、學術性及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