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12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開源情報已經成了情報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各個國家的專家和職能部門都十分重視開源情報。與密級來源情報相比,公開開源情報雖然沒有好壞之說,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然而如果沒有公開來源情報,密級來源情報就不會做的太好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開源情報已經成了情報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各個國家的專家和職能部門都十分重視開源情報。與密級來源情報相比,公開開源情報雖然沒有好壞之說,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然而如果沒有公開來源情報,密級來源情報就不會做的太好。在國家中,美國開源情報機制發展非常明確,可以用于經典案例分享。下面文章以美國為例,介紹其對開源情報的認識,開源情報的形成過程及體制等內容,從而也得出開源情報發展趨勢和建設啟示。
關鍵詞:美國開源情報,情報工作,情報制度
1 美國對開源情報的認識
1.1 美國開源情報的官方定義
開源情報即是一門情報學科,也指根據該學科實踐獲得的情報。
美國法典第50卷《戰爭和國防》將開源情報定義為:“面向一定的用戶群體,以獲取情報為目的,從公開各類型信息中及時采集、分析和分發情報”。開源情報收集一般通過監控、數據挖掘和研究來完成。開源產品支持全源情報和持續的情報處理活動(生產情報知識、分析、評估和分發)。如其他情報學科一樣,開源情報根據指揮官的情報需求而開發。
1.2 美國開源情報的早期實踐與認識過程
美國陸軍開源情報手冊ATP2-22-9指出:“在衛星和其他高科技信息手段出現之前,軍事專家就已經規劃、準備、收集和生產來自公開信息的情報,以獲得對外國土地、民眾、潛在威脅和軍隊的理解”。
事實上,美國展開正式的開源情報實踐至少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
1941年2月,以美國成立外國廣播監測處(FBMS)為標志性事件,開創了美國收集和分析軍事情報的開源情報之最。中央情報局在1947年將外國廣播監測處收為“麾下”,并更名為對外廣播新聞處(FBIS)。對外廣播新聞處監測范圍較以往有所放大,已擴大到了外國電視、廣播、平面媒體等大眾傳媒上。
被美國情報界稱之為“情報分析之父”的謝爾曼·肯特于1947年指出,情報界每天所使用的情報中,大約有80%來自公開來源。其在1949所著書中——《為美國世界政策而服務的戰略情報》指出,雖然有些情報可能是通過秘密途徑獲得的,但是大量的情報必須是來自平淡無奇的、光明正大的觀察和研究得來的。
1966年6月30日,時任美國總統的L·約翰遜在理查德·М·赫爾姆斯宣誓就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的儀式上發表講話,指出開源情報工作的重要性:“最高成就不是獲取秘密情報,而來自于對印刷文獻資料長年累月的耐心研究。”
此外,也有中國學者梳理了美國擁有近60年歷史的情報界頂級刊物《情報研究》,得出其中一條結論是:“情報資料來源,從傳統戰時諜報秘密手段,有轉向為開源情報的搜集整理的趨勢。”
2 美國開源情報制度的形成過程
隨著歷史的發展,由于開源情報采集成本小、風險低、難度不高、內容豐富、來源廣泛易得、連貫性強等特點,其開始在情報總量中占比越來越大,地位愈發重要,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形成制度。
2.1 美國開源情報制度形成的初始階段
開源情報(OSINT)這一情報學科正式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1992年頒布的國家安全法開啟了美國情報界的大改革,奠定了開源情報在情報界中的地位,同時一些相關機構也紛紛建立。例如,根據1994年中情局局長第2/12號指令《美國情報界從公開資源中獲取情報的計劃》成立的共享公共資源計劃辦公室,其在1995年發布的《開源戰略計劃》(COSPO),確立了開源情報的概念原理,包括情報信息源的采集、共享等政策性原則,以及如何建立情報界虛擬非保密網絡(OSIS,2006年更名為ntelink-U)的規定等。
在1996-2004年期間,美國國防部國防情報局制定和實施了《國防開源情報計劃》(DOSIP),并委托相關開源情報公司對《開源戰略計劃》所確立的項目進行了信息技術跟蹤。在《美國情報與打擊恐怖主義改革法》的要求下,2005年11月在國外廣播情報部門的基礎上成立了隸屬于國家情報總監的國家開源中心,具體事務由中情局負責管理。
可以說,在1994-2004五年之內,美國情報界初步完成了開源情報的概念、程序、技術手段等制度規范過程,積累了大量的部門及跨部門工作經驗,為日后美國開源情報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 綜合發展階段
在2004-2005年期間,美國情報界在之前的基礎之上,開始進一步整合相關資源,制定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旨在把開源情報向系統性、綜合性、規范性上發展。在這一階段主要工作包括:制定相關法規文件,制定預算政策計劃與技術培訓計劃,確定信息保障與信息安全策略,招募專家與進行人員專業訓練等。
美國情報界現行的開源情報規范就是基于2006年國家情報總監頒發的第ICD301號指示《國家開源情報計劃》。該指示明確美國情報界開源情報工作的過程管理政策,明確了情報界的相關組織架構和責任,特別是確定了美國開源情報的實施指導原則:
第一,先期原則,即開源情報工作應在包括人力情報、信號情報、戰場情報等所有情報活動之前進行。
第二,專家原則,即由專門成立的開源情報專家小組成員,統一傳授開源信息獲取方法與分析方法。
第三,全覆蓋原則,即對開源信息的來源進行全球覆蓋,對開源信息的領域進行全專業覆蓋。
第四,統一技術標準原則,即對開源情報所涉及的設備、架構、方式和方法等進行統一規范、統一開發、統一配發。
第五,靈活原則,即為解決個別具體情報任務時效性的問題,將由于體制帶來的煩瑣手續和限制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序而運用的“臭鼬工廠”管理原則。
在《國家開源情報計劃》的基礎上,美國情報界各機構隨后制定了各自在開源情報領域的指導性文件。例如,國防部在2010年8月24日發布了國防部指示第3115.12號《開源情報》;空軍于2012年5月18日發布的空軍指示第14-130號《空軍開源情報》(已于2014年4月1日更新);陸軍于2006年12月發布的臨時野戰條例FMI2-22.9《開源情報》,以及于2012年7月發布的技術出版物ATP2-22.9《開源情報》。
2.3 政策執行階段
根據各類法案與指示,相關機構不斷建立并投入運作。依據2004年《美國情報和打擊恐怖主義改革法》,由國家情報總監對開源情報活動進行總領導和協調,由負責開源情報的國家情報副總監幫辦實際履行職能。國家情報總監開源中心涉及情報界、政府、私營企業和學術界的大圈子,保障美國情報界中實施開源情報構想。開源信息中心的行動由其年度評估批準的信息收集計劃中的當前開源需求驅動。開源信息中心監控和獲取全球超過160個國家,涉及80種語言的開源信息,分析世界各國以及跨國行為體的媒體和網站中與美國政府的重大政策相關的內容和行為。
情報界的各機構也在多語言翻譯系統、互聯網情報分析、數據分析等方面積極進行研究。例如,開源信息中心下屬有于2003年成立的開源學院,開源學院是進行開源情報手段訓練的主要機構,為政府和軍隊各個相關部門提供包括媒體分析、互聯網隱藏信息挖掘、圖書館資源和研究技巧等28門課程培訓。
國家開源委員會(NOSC)則負責情報界的跨部門管理與業務協調工作,該委員會由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國防部負責情報的副部長辦公室,以及各相關情報組織與部門的代表組成,主要承擔的職責:一是對各軍種和戰區司令部所進行的開源情報活動進行協調,對開源情報相關項目和活動進行決議;二是評估各機構開源情報需求的優先順序。
國防部的開源情報工作,則是由負責情報的副部長總體負責,由國防情報局局長(DIA)負責具體的組織與實施。由國防情報局、各軍種情報機構、戰區司令部相關情報機構代表組成的國防部開源情報委員會(DOSC),則負責國防部內部的跨部門、跨軍種的開源情報管理與業務協調,對相關開源情報的項目、活動進行評估與決議。
經過多年系統性的發展,開源情報工作在情報界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其情報效能逐漸增大,也逐漸成為支持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制定的強大支撐。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2007年的情報收集總數中超過80%來自開源情報。
3 以互聯網情報開發為核心的開源情報新趨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地理空間信息、相關大數據技術同步發展,情報機構開始對互聯網積極介入。開源情報獲取技術不斷發展,開源情報數據量隨之呈現指數級的增長。
3.1 傳統開源情報對象的網絡化和網絡帶來的新型開源情報對象
在互聯網之前,開源情報的主要來源是圖書、雜志、廣播電視電臺、新聞媒體以及政府和民間機構公開的信息和數據等。在互聯網誕生及逐步發展后,開源情報的情報源,一是包含了上述傳統情報源的網絡化產品;二是以谷歌地球為代表的地理空間情報網站及服務;三是誕生了網絡社區這一新型情報對象:社交媒體網站、視頻網站、維基百科網、博客、論壇、甚至購物網站。
3.2 社交媒體情報不僅擁有意識形態、價值觀層面的價值,并可以直接為軍事防務服務
由于社交媒體的興盛,互聯網上出現了大量的個人發布的信息。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有65%的成年互聯網用戶使用社交網站。每一天,僅僅推特中大約發布4億張帖子,更不論其他社交媒體網站。其中包含大量具有情報價值的信息。例如,索馬里恐怖組織激進組織青年黨(al-Shabaab)的支持者使用微博來炫耀在摩加迪沙的3次爆炸:“城市以前的一個警察局發生了第三次爆炸,當時民兵準備占領警察局。”
美國國防部認為,社交媒體為了解民眾的思想脈搏提供了重要的機遇:人們對于事件的反應、對于重要問題的意見、政治情緒、呼吁舉行抗議活動以及其他一些事情。社交媒體還為防務、情報以及國土安全分析人員就潛在的危機提供了早期預警,如下一次“阿拉伯之春”運動、軍事沖突或自然災害。因此,在傳統的情報分析對象的基礎上,社交媒體越來越成為一個新的重點情報源。
美國國防部認為,這些工具將可能得到無窮無盡的情報成果,其中包括戰術的、戰役的、戰略的以及全球的情報,不僅僅是發現誰會跟激進組織青年黨的帖子,而且還可以了解到巴基斯坦反政府情緒的聚集點,或者生活在迪拜的伊朗人對于阿亞圖拉回國的感受,以及什么時間他們會有這樣的感受。開羅的暴動是由于食品價格,或者是由于詆毀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錄像。
情報公司MicroTech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托尼·希門尼斯認為,除了社會整體層面的意識形態、價值觀方面的重要情報,社交媒體情報同樣直接適用于軍事和情報應用。軍事行動是一項非常龐大的活動,當然可以納入社交媒體與軍人保持接觸并使之參與行動,現在這種現象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希門尼斯評論道,“以正確的心態分析軍隊人員的關切、傾向和問題,可能會產生更高的效率并使任務勝利完成”。例如,從征兵工作的相關公開數據,到特定地區民眾對于美軍的存在的情緒。
3.3 技術處理能力成為開源情報待突破的瓶頸
由于互聯網海量的開源信息,如果沒有一個有效分析方法,真正具有情報價值的信息反而會被海量的無效信息所淹沒,如何進行有效的、及時的、智能的情報分析就成了當前情報界最為棘手的問題。
據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國務院都開始投資技術公司以更好地獲取網絡情報。海軍研究辦公室也開始資助私營企業研究社交媒體預警與情報業務。
此外,美國陸軍情報和保密司令部意圖能夠匿名地掃描多達40個國家以及66種語言的社會媒體平臺和開源信息,并且在巨大的信息數據集上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搜索政治、軍事、經濟和其他領域的趨勢。而且陸軍想要能夠從智能手機上做到這一點,從國土安全部到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等機構都指望使用社會媒體分析來尋找恐怖主義跡象或作為緊急事態下的輿論引導,F在所面臨的挑戰包括龐大的數據規模以及使用在像推特和臉書上的種類繁多的語言。
4 啟示
美國歷來把中國視為潛在威脅,以亞洲特遣隊為代表的開源情報組織產生了巨大效能。我國的開源情報工作也同樣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有一些明顯的不足。
4.1 開源情報難共享
國內存在定密泛化,各相關機構開源情報不共享,造成情報研究難,重復勞動多等現象。這方面,美國歷史上也有著類似的問題。美賓夕法尼亞州梅西赫斯特學院情報研究學助理教授Kristan J Wheaton認為:“過度的保密和分類可以導致一些重要信息傳遞不暢,使其不能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人手中”。里根時期的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主任羅德尼·邁克丹尼爾也曾認為過度保密90%屬官僚主義。”
4.2 開源情報實踐主體認識狹隘
國內相關部門對開源情報實踐主體認識狹隘,偏向于認為這是情報機關的專職,情報來源局限性大。從整體來看,國內民口的開源情報工作發展迅速,軍口的開源情報相對滯后。反觀美國,其認為開源情報的實踐主體可以是情報人員也可以是非情報人員,并更多地投資和依靠企業和民間機構,增加情報處理能力,情報數量和情報渠道,取得了大量成效。
4.3 應重視開源情報人才教育培養
美國情報界所建立的多層次開源情報教育體系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例如,美國開源信息中心下屬的開源學院,其專業的、成體系的開源技能培訓為美國開源情報的發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基礎,培養了一大批開源情報的專業人員。相對而言,在開源情報工作多層次專業教育、技能培訓及等方面教育培訓體系等方面,我們當迎頭趕上,為中國的開源情報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Anne Aldis.建立公開來源情報網絡[J].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編譯.英國國防學院期刊,2007(12).
[2] Title 50.United States Code[M].2012.
[3] А·Зенин.美國陸軍如何通過公開信息搜集情報[J].知遠戰略防務研究所編譯.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2009(5).
[4] 丁波濤.“國外開源情報工作的發展與我國的對策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1(6).
[5] А.Говоров.美國情報界和國防部對公開信息資源的利用[J].知遠戰略防務研究所編譯.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2012(12).
[6] Aram Roston.美國國防部開始利用社交網絡獲取情報[EB/OL].知遠戰略防務研究所編譯.
[7] Karen E.Thuermer.美軍采用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從社交媒體中提取有價值的情報[J].美國軍事信息技術,2012(6).
相關閱讀: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期刊2017年第一期論文目錄參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