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31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近幾年來,我國各地區頻發的水災、旱災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人為因素引發的礦難、海難、爆炸以及爆恐等重大事件給社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個體及極端組織對全社會帶來的危害程度不斷增大,這一切也充分表明了我國在當
近幾年來,我國各地區頻發的水災、旱災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人為因素引發的礦難、海難、爆炸以及爆恐等重大事件給社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個體及極端組織對全社會帶來的危害程度不斷增大,這一切也充分表明了我國在當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頻發的階段。本文就針對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的障礙與解決對策進行了一些總結研究,文章是一篇政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等方面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人口、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日漸突出,我國在當前已經進入到了各類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頻發的階段。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然而,由于我國突發公共危機管理信息溝通機制存在較多缺陷,所以導致突發公共危機中的情報互通機制依舊存在較多的障礙與問題,如何完善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本文就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存在的障礙和解決對策進行分析。
論文關鍵詞 突發 公共危機 情報互通
一、前言
流通的情報互通機制可以有效提高情報信息的溝通效率,對消除社會矛盾、避免社會矛盾激化有著重要意義,并且良好的情報互通機制有利于政府部門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使社會各領域在面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中形成合力,實現對危機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從而幫助我國政府部門在面對突發公共危機時轉危為安。
二、情報互通在處置突發公共危機中的作用
2003年爆發的“非典”危機是一場影響范圍巨大的災難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建國以來影響最大、災難性后果最嚴重的突發公共危機事件,2014年9月21日發生的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再一次為國人敲響了警鐘……通過上述幾個典型的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可以證明,我國在當前已經進入了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頻發的特殊歷史階段,對于突發公共危機管理來說情報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有利于更好的傳遞和使用為突發公共危機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撐的信息,還可以向民眾以最快的速度來準確的公布突發公共危機的演變狀況和政府處理措施,為政府部門徹底解決突發公共危機奠定了重要的民意基礎。再者,突發公共危機中的情報互通機制有利于政府部門快速開展危機應對工作,確保各地區、各部門乃至全社會在應對突發公共危機中,可以實現對各類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與科學調配,有利于降低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后帶來的破壞與影響,及時消除社會中由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引發的消極言論。情報互通機制作為突發公共危機管理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其不僅被作為政府部門順利解決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前提,同時也是政府部門在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處理過程中的有效保障,尤其是我國政府作為一個枝節復雜的官僚組織系統,通過情報互通機制可以有效解決由于政府層級節制過多而導致的信息共享弊端,再加上無法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后往往具備較大的不確定性,通過情報互通機制可以避免由組織內外溝通不暢而引發的突發公共危機失控,將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程度后將其徹底消除。
三、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存在的障礙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突發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視與研究力度,在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信息法制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多成就,然而,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后,由于其受到信息源、信息以及傳輸渠道等多種因素缺位的影響,導致整個情報互通機制在運行中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這也意味著情報互通機制存在的障礙已經成為影響突發公共危機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通過研究明確了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存在以下障礙:
(一)情報信息互通渠道不暢
現階段我國政府在關于部門內部情報互通機制建設上以“縱向集權式”模式為主,就該種情報互通機制來說上級政府主要依賴于下級政府的報告來獲取信息,但是突發公共危機在本質上是偏離社會正常軌道的,很多無法公共危機事件均是由政府日常管理工作失誤引發,部分下級政府為了規避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中的責任,會有選擇性的向上級政府來報告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具體情況等,因此,政府內部缺乏順暢的情報互通渠道容易導致突發公共危機情報出現不對稱的問題。再者,就我國現有的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來說,其存在情報反饋渠道單一、情報反饋滯后以及情報反饋擁堵嚴重等一系列問題,上述多種問題最終導致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的運行出現很多障礙。
(二)多主體參與的情報互通機制尚未形成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后很難獨立解決所有的危害,只有調動全社會力量的參與才能將其產生的影響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實現對人財物等稀缺資源的有效整合。然而,我國政府在強化對突發公共危機管理體系建設中,并沒有形成以政府為核心、多主體參與的突發公共危機情報互通機制,具體表現為政府在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進行管理中,依舊受到全能政府理念的影響,非政府公共組織、新聞媒體以及民眾沒有被納入到情報互通機制中,而政府部門所構建的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主要以政府各部門為主,例如,非典事件中的情報互通機制便是以政府的政治動員為主。
(三)面向公眾情報不透明
美國“9·11”事件發生后,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在事件發生后公開發表講話,并且將該事件的真相在第一時間內披露給了國民,利用這種方式在第一時間內給予美國人對抗危機事件的勇氣和信心;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地方政府以“管網檢修”為由,在該事件發生后的十幾小時后才公布了松花江水污染的真相,在這十余個小時中大量民眾開始陷入到了恐慌之中。通過上述事件可以發現我國政府在面對一些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中,存在故意隱瞞、掩蓋真相等一系列問題,這一問題在當前的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依舊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所具備的功能和作用。
(四)媒體失誤導致情報互通不暢
由于媒體傳播具有廣泛性這一特征,所以其已經成為政府在對突發公共危機管理中,進行宣傳與情報互通最為重要的一種工具,就當前國內媒體來說依舊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喉舌,在針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報道中與政府站在同一立場,然而,2014年的“3·8馬來西亞航班失蹤事件”中由于情報互通機制不完善,導致互聯網中大量的小道消息肆虐,媒體職責的缺失在面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中不僅容易引發社會恐慌,同時也容易引起境外一些媒體有針對性的惡意報道。再者,我國現行社會制度的改革使社會中出現了大量新興媒體與自媒體,這些媒體在面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報道上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或獲取商業利益,利用現行的監督機制缺陷來對一些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進行惡意炒作,導致一些不理性、不客觀的報道開始出現在社會中,在整個社會中產生了極大的惡劣影響。
四、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障礙的解決對策
我國政府在面對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存在的若干障礙,其需要有針對性的來制定一系列解決對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情報互通機制的運行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對順利解決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和消除社會恐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完善政府組織體系
為了確保政府內部情報互通機制在運行中可以發揮出應有的效用,筆者認為建立一個精簡高效的政府機構是核心內容,針對這一問題可以仿照歐美的發展經驗來建立突發公共危機應對中心,設立一個擁有最高權力和居于核心地位的危機指揮機構,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政府對各類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管理效率,同時也對確保情報互通機制的穩定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建議我國政府通過設立高度集權的突發公共危機應對中心,來實現對各類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的動態管理,利用高效率的工作協調與信息溝通系統來強化情報互通效率,對強化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后的各類不實信息管理也有著重要意義。
(二)建立多元化的情報互通渠道
針對構建多元化情報互通渠道中筆者認為需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我國政府部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改變當前行政情報互通模式,即建立一個平板式情報互通模式,要求政府部門要以公共利益作為向導來吸收更多主體參與其中,并要構建一個開放的、共享的突發公共危機數據庫,確保突發公共危機應對機構可以更好的實現情報互通。第二,要針對不同性質的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來創設多樣化的情報互通渠道,并且要確保其所創設的情報互通渠道具備可替代性,只有這樣才能為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中的情報互通奠定重要的基礎。
(三)促進多主體情報互通機制的形成
在針對多主體情報互通機制的構建中必須要打破全能政府和信息壟斷等誤區,立法部門可以通過立法來明確多主體參與突發公共危機管理的地位、職責以及權利義務,對政府公共組織、媒體以及民眾的權力范圍、責任義務進行明確。再者,多主體情報互通機制建設中要堅持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的核心地位,政府在突發公共危機情報互通機制中需要發揮統攬全局、協調指揮的重要作用。最后,要通過建立資源庫來不斷推動突發公共危機中多主體情報互通機制的形成,建立資源庫可以實現突發公共危機中社會網絡的有效管理,并且可以更好的去協調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中各主體的情報互通行為,對進一步提高情報互通的整體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進一步提高媒體的作用
現階段新媒體、自媒體等新興媒體已經成為大眾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我國現行的突發公共危機情報互通機制來說,其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將新媒體融入其中,所以在突發公共危機情報互通機制運行中新媒體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在關于突發公共危機中情報互通機制建設中要明確媒體的新聞自由和責任,并要不斷加強對互聯網信息發布與傳播的有效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媒體在突發公共危機情報互通機制中的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情報互通作為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管理中的關鍵內容,其由于受到多種障礙因素影響而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用,政府管理部門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各種因素對其帶來的影響,以便于有針對性的來采取相應措施提高情報互通效率。
政法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法制與經濟》緊隨時代潮流,聚焦學術前沿,關注法學界、經濟界最新理論。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