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中學生物教學職稱教育期刊發表

所屬分類:教育期刊瀏覽:

中學生物教學

中學生物教學

關注()
期刊周期:月刊
國內統一刊號: 22-1339/G4
國際標準刊號:1005-5843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上一篇:長春大學學報省級職稱期刊征稿
下一篇:高等數學研究省級教師職稱期刊發表
學術服務咨詢服務項目咨詢

  《中學生物教學》簡介

  《中學生物教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陜西師范大學主辦的一份中等教育類教學雜志,教育類核心雜志刊。,周期:月刊,國內統一刊號: 22-1339/G4,國際標準刊號:1005-5843。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雜志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雜志全文收錄 中文核心雜志要目總覽收錄雜志

  《中學生物教學》欄目設置

  科技動態、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教學實踐與課程資源、考試與命題研究、互動平臺

  《中學生物教學》近期論文投稿

  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科學本質教育……………………………………楊守菊 梁海燕

  構建多元化評價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楊新宇

  例談生物高考及模擬試題的情境設計………………………………陳華

  例析核心概念的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常曉芳

  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有效生成的實施策略………………………………陳維

  “做中學”讓我的高中生物常態課更高效………………………………蘇雪竹

  例談生物課堂板書的優化策略………………………………姚杭海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袁錦明

  淺議利用導學案進行問題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薛麗華

  悖論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金錦雙運用“YZW”教學模式 提升學生思考力………………………………鄭兵

  “思維品質”在解答生物試題中的作用………………………………陳西利 吳慶才

  例談教學設計的思維考量秦亞平二維碼在校園植物認種中的應用………………………………謝婕 謝春強 張樹地

  生物教學的路是我的“家”………………………………陳志川

  成長中的關鍵事件………………………………王薦中

  學生物教師教研論文寫作誤區案例分析………………………………張玉平 何艷

  《中學生物教學》寫作要求

  1、每篇文章一般不超過4 000字,尤其歡迎1 500字~2 000字的短小精悍、可讀性強的文章。本刊歡迎廣大攝影愛好者提供彩色生物照片供我刊選用封面圖,并附300字以內的文字說明。

  2、嚴禁抄襲,如發現侵犯他人版權或其他權益的行為,作者責任自負。情節嚴重者,將在本刊上予以點名批評。本刊反對一稿多投,如發現本刊發表的稿件在其他刊物已經發表,將給予當事人嚴肅批評,并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因本刊來稿量較大,暫時不能一一回復是否刊用。限于人力所限,作者請自留底稿,來稿不退。

  3、無論是紙質稿件還是電子稿件,編輯部均予以受理。手抄稿件,應抄寫在方格稿紙上,打印稿件正文字號一般用四號單面打印;紙質來稿可在稿件左上角注明文章所屬的模塊或欄目(這一點暫不強求),為了便于互動,請在文后寫明作者的電話、電子信箱及詳細通訊地址。電子來稿請發至本刊電子信箱,并在“主題”欄依次注明文章所屬的模塊、欄目、省份、作者姓名及文章標題。除文章標題外,其余幾項全部放在括號內。

  論文范文發表:論生物多樣性管理模式的發展

  摘要:建設生態文化城市是當今城市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我們要發揚福州“美麗、幸福”的先天優勢,進一步展現福州經濟的活力美、社會的和諧美、文化的繁榮美、生態的自然美和城市的宜居美,從而打造令人向往的“美麗之都、有福之都”。

  一、山水交融、宜居宜業的新城市—福州

  福州綠樹成蔭,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4.9%,綠地率達37%,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1.2平方米,擁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6處。本地鄉土樹種十分豐富,據統計,共有3門160科1136種,為福州市生態園林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福州先后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榮譽稱號,閩江口濕地獲評“中國十大魅力濕地”。同時,福州還有環保協會、觀鳥協會等眾多社會組織參與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因此,福州無論從自然環境、資源環境,還是從社會發展環境來看,均已初步具備建立生態教育科技實踐基地的良好條件。

  二、建設生態公園城市的薄弱環節

  1.城市空間拓展相對滯后于生態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福州進行了“東擴南進、沿江向海”建設濱江濱海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規劃,在建設過程中,城市發展空間一直沒有拉開,越江臨海的步伐緩慢,仍然囿于閩江沿岸,導致中心城區的人口過于密集,中心城區用地壓力大,交通擁堵,社區綠地少,生物多樣性減少。此外,閩江沿岸和南臺島開發建設的建筑阻擋了沿江通風廊道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