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0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122次
摘 要: 摘要: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 Care, 簡稱PC)是近年來國內外醫院藥學領域的熱門話題。是醫院實施醫療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21世紀藥劑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醫院藥學將從藥品供應管理向藥學監護轉化。PC自美國學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時
摘要: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 Care, 簡稱PC)是近年來國內外醫院藥學領域的熱門話題。是醫院實施醫療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21世紀藥劑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醫院藥學將從藥品供應管理向藥學監護轉化。PC自美國學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時間,已得到世界范圍同行者普遍認可。隨著社會發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國傳統藥師的出路。分析了在中國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并介紹了PC的定義及包含的內容;著重敘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礙;開展PC對在職藥師要更新觀念,主動適應。
關鍵詞:藥學監護,醫藥管理,醫學論文發表
藥物治療給許多病人解除病痛,帶來幸福,但同樣也會給許多人造成藥害,引起后遺癥,甚至死亡(藥學美學)。事實上多數問題不在于藥物本身,而是開處方、配藥或給藥過程中的不當引起的。因此藥師從道德上講有責任保護病人免于藥害之憂(藥學倫理學的要求,著重強調藥師的真正價值在于為廣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負責,而不是純粹的商品關系。藥學倫理教育內容,義務教育、 責任心教育、 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隨著人們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滿足有藥可用,要求提高治療質量甚至生存質量,提供優質、高效、低消耗的藥學服務。PC應運而生則是一種必然趨勢了。
癌癥疼痛是一個普遍的世界性醫學問題,有效的止痛治療是WHO癌癥綜合規劃中的四項重點之一。據WHO統計,全球每年新發癌癥患者1000余萬,每年至少有500萬癌癥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新診斷的癌癥患者約25%出現疼痛,接受治療的50%癌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癥患者認為癌痛是主要癥狀,30%具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目前我國年均癌癥新發患者數為180萬~200萬,其中80%的患者經受著輕到重度疼痛的煎熬。WHO推進的三階梯止痛療法已經在臨床治療中取得很大成效,但對于三階梯止痛用藥,如何既安全又有效則是臨床藥學工作中的重點。臨床開展規范化的疼痛治療,不但需要醫生、護士的努力,更需要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在此背景下,臨床藥師參與團隊醫療,組成“癌痛治療小組”,從而減輕患者癌痛治療已成為必然趨勢[2],是對癌痛控制工作的有效補充。本研究將藥學監護模式應用到癌痛患者中,探討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3年4~11月納入50例惡性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來源于高要市人民醫院,其中女24例,男26例,年齡48~72歲,平均(60±12)歲,中位年齡61歲,TNM分期,Ⅱ期8例,Ⅲ期25例,Ⅳ期17例,全部病例均經病理學確診,其中肺癌21例,肝癌9例,鼻咽癌3例,胰腺癌3例,腸癌2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2例,膽管癌1例,卵巢癌1例,宮頸癌1例,前列腺癌1例,腎癌1例,胃噴門癌1例,舌鱗狀細胞癌1例,多發轉移瘤1例。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為骨轉移引起,其次為腫瘤局部侵犯或壓迫周圍組織、神經。疼痛主要表現為隱痛、壓痛、脹痛、針刺痛、牽扯痛、壓迫痛、叩擊痛、電擊樣痛。
1.2 技術指標
1.2.1 疼痛程度評分標準 采用2010年版《NCCN成人癌痛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3]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數字分級法(NR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見圖1。
1.2.2 疼痛緩解程度標準 根據NRS評分,采用加權計算的方法統計疼痛程度減輕百分數,參照疼痛緩解度的五級分類法評定。見表1。
1.2.3 生活質量評分標準 采用WHO體力狀況(performance status,PS)評分標準,即5分法。正常活動評為0分;癥狀輕,生活自在,能從事輕體力活動評1分;能耐受腫瘤的癥狀,生活自理,但白天臥床時間不超過50%評2分;癥狀嚴重,白天臥床時間超過50%,但還能起床站立,部分生活能夠自理評3分;病重臥床不起評4分;死亡評5分。PS評分一般要求不大于2分,才考慮化療。若干預后,PS評分下降,則生活質量改善;PS提高,則生活質量降低;PS不變,則生活質量無明顯變化。
1.2.4 藥物依從性判斷標準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①你忘記過服藥嗎?②你有時不注意服藥嗎?③當你感到癥狀好轉時,會停止服藥嗎?④當你服藥感到癥狀更嚴重時,你會停止服藥嗎?以上4個問題回答均為否定時,表示依從性好,否則依從性差。該方法有學者用在驗證評價癌痛患者使用止痛藥依從性的效果[4]。
1.2.5 藥品不良反應改善標準 參照《美國癌癥研究所常規毒性判定標準》[5]。①排便次數<3次/周;②大便呈塊狀或硬結;③排便費力,排便不盡感。具備以上3項中至少1項,即診斷為便秘。顯效:排便不費力,大便為1次/d,大便性狀正常(表現為成型軟便,無硬結);有效:大便每周3次以上,大便性狀由硬塊改變為軟便;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3 藥學監護
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將50例癌痛患者納入以疼痛為主訴的中晚期癌癥住院患者為觀察對象。依據2010年版NCCN成人癌痛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及相關文獻方法,采用WHO合理用藥調研方法[6],通過了解和分析癌痛患者藥物治療的情況及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藥物治療建議,制訂個體化藥學監護計劃,實施全程藥學監護,其流程如下:
1.3.1 檢查――基礎調查 對本研究的對象開展藥學監護前后的評估,記錄5項指標(包括疼痛評分、疼痛緩解程度、生活質量、用藥依從性、藥品不良反應),對比藥學監護前后的變化。
1.3.2 診斷――發現和分析不合理用藥問題 分析基礎調研結果中存在的問題及可改進之處,并將干預后的調研結果與基礎比較。
1.3.3 治療――制訂并實施干預方案 針對不合理用藥問題,對醫生提出治療建議、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主要干預措施:①組織學習,加強管理。組織臨床醫師和藥師共同學習《處方管理辦法》、《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及麻醉藥品的用法用量。加強麻醉藥品的管理,藥劑人員進行把關,嚴格審核和調配麻醉藥品處方,拒絕調配不合理處方。②院內公示,合理用藥。在醫院新開元系統的公告板流動條公示癌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開具處方應注意的問題,提醒臨床醫師合理開具處方和合理用藥。③參與查房,用藥宣教。臨床藥師參與查房和跟蹤患者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跟醫生、護士進行溝通,提早干預某些用藥方案,及時糾正相關問題。 1.3.4 隨訪――由結果發現新問題 再次比較患者實施藥學監護前后5項指標的差異,從中發現新問題,為優化診斷和改進干預措施提供建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配對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疼痛緩解程度
經過臨床藥師藥學監護后,50例癌痛患者的NRS評分由(4.9±1.6)分降低為(1.7±0.7)分,較干預前降低,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 = 2.678,P < 0.01)。50例癌痛患者,3例(6%)患者完全緩解,11例(22%)患者明顯緩解,33例(66%)患者中度緩解,3例(6%)患者輕度緩解,疼痛緩解率為94%。
2.2 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后,42例患者的生活質量無明顯變化,2例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6例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2.3 用藥依從性比較
干預前,23例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差,其中有11例患者對阿片類止痛藥有恐懼心理,主要是①阿片類藥物藥價高,經濟負擔重;②部分患者或家屬常常把阿片藥物耐藥現象或疾病進展使癌痛加重需要增加劑量誤認為成癮,不愿意增加劑量。干預后,50例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好。患者用藥依從性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
2.4 藥物不良反應改善
5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便秘,其中便秘顯效13例(38.2%),有效14例(41.2%),無效7例(20.6%),不良反應改善率為79.4%。同時通過藥學監護后,1例惡心嘔吐患者的不良反應得到了緩解。
2.5 藥物使用合理規范
2.5.1 規范劑量滴定監護 劑量滴定常見于腫瘤患者的鎮痛藥物個體化治療,不同患者疼痛緩解與鎮痛藥物的用量幾乎各不相同,為了得到有效劑量,要先進行劑量滴定。藥物劑量滴定能夠迅速進行疼痛控制,確定藥物的治療窗,避免高藥物濃度的副作用,確保不同藥物及劑型轉換的平穩過渡,全程掌握劑型疼痛的解救量。護士對劑量滴定有誤解,劑量滴定不準確、操作不規范,止痛效果不佳。臨床藥師建議護士要按照醫囑執行,對于用藥后疼痛不緩解,應于1 h后根據疼痛程度給予滴定劑量,并按照劑量滴定增加幅度參考標準[7]給予滴定劑量,且密切觀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應,當用藥劑量調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劑量水平時,可考慮換用等效劑量的長效阿片類止痛藥。
2.5.2 施行個體用藥監護 一、二階梯藥物存在封頂效應,而阿片類藥物劑量無極限。癌痛患者由于自身個體差異,不同患者痛閾和對阿片類藥物的敏感度個體間差異很大,同一個患者在癌癥不同病程階段,疼痛的程度也在變化,所以阿片類藥物并沒有標準量,臨床要時刻根據患者的疼痛狀況增減、調整鎮痛藥的劑量,凡是能夠疼痛緩解的劑量就是正確的劑量。當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到達一定強度,越早使用阿片類藥物的劑量就越低,而且耐藥的時間會越長;相反,如果將阿片類藥物放到最后使用或開始未足量而最后加大量,劑量可能非常大,耐藥也快,不良反應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加大。因此,使用阿片類藥,必須按階梯給藥,劑量要足,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
2.5.3藥物不良反應監護 阿片類藥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便秘、惡心、嘔吐、過度鎮靜、呼吸抑制等。便秘是使用阿片類止痛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8],而且通常會持續存在于阿片類藥止痛治療的全過程,是最頑固的不良反應。因此建議醫師在使用阿片類止痛藥時應同時使用潤腸藥或通便、緩瀉藥防治便秘,并指導患者每天多飲水,攝入新鮮蔬果,養成規律排便習慣[9],適當活動,腹部按摩,保證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讓患者多食通便潤腸食物[10]如含纖維食物、蜂蜜、銀耳等。出現惡心、嘔吐現象,對初用阿片類藥物患者考慮給予甲氧氯普胺、維生素B6,生姜、藿香等防治。若出現過度鎮靜、精神異常等,要及時減少阿片類藥物用藥劑量,備存可能出現呼吸抑制的解救藥納洛酮或納美芬。在阿片類用藥過程中,還應監護腎功能不全、高血鈣癥、代謝異常、合用精神類藥物等因素對患者的不良影響。
2.5.4 加強輔助用藥監護 癌癥三級止痛階梯療法指導原則提出的適當應用輔助藥物可使患者的疼痛迅速得到完全而長期的緩解。癌癥相關疼痛性質特殊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一般為慢性疼痛,常持續存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由于其發生機制較復雜,臨床上單純應用常規鎮痛藥物療效欠佳,常需加用三環類抗抑郁藥、抗癲癇藥物等輔助性治療[11]。建議神經病理性疼痛可加用輔助藥物卡馬西平、阿普唑侖、阿米替林等,改善心情,改善睡眠。因此,臨床醫師要足夠重視輔助用藥的作用,加強和推廣這類藥物的使用。
2.5.5 給藥環節藥學監護 給藥過程主要由護士執行,患者用藥合適與否,跟護士的操作和用藥教育直接相關。護士給藥環節主要問題:護士用藥宣教不到位,無交代清楚給藥時間間隔,患者未能按時服用止痛藥。臨床藥師要對給藥環節實施藥學監護,并針對性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用藥指導,耐心講解藥物的作用特點、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應對策略,消除患者的擔心和恐懼心理,提高了患者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和依從性,使多數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12]。
3 經驗與體會
3.1 實施動態癌痛評估
對癌痛患者細致的初始評估和動態評估,是有效治療癌痛的重要基礎。癌癥疼痛評估應當遵循“常規、量化、全面、動態”評估原則[7]。恰當的疼痛評估是治療癌痛的重要步驟,其主要目的是做出正確的診斷,通過疼痛的評估可以確定疼痛的性質、強度、分類、部位和范圍等特點,為臨床選擇疼痛治療方法提供參考依據。 建立動態評估表(簡明疼痛評估量表,BPI表),每天評估癌痛情況。癌痛評估時應當重視和鼓勵患者描述對止痛治療的需求及顧慮,癌痛是個主觀判斷的問題,疼痛程度只能由患者自己體驗和確定,對相同的疼痛刺激,患者的反應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體檢和化驗不能得出準確的判斷[13],對疼痛的評估一定要相信患者的主訴,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疼痛評估,主動、準確地向醫護人員充分描述疼痛的程度。
3.2 教導患者正確用藥
根據患者情況確定教育方式,如口頭、書面講解、發放宣傳小冊子、床邊指導、多媒體化授課等。為患者開展個體化用藥宣教,不同種類的止痛藥采用不同的用藥教育單,教導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例如:為避免胃腸道刺激,非甾體類止痛藥要飯后服;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硫酸嗎啡緩釋片等緩控釋制劑必須整片吞服、不得掰開、咀嚼或研磨服用,以免影響藥效;芬太尼透皮貼劑宜貼在毛發少,完整無破損的皮膚上,避免在紅腫、水腫、燒傷或放療的皮膚上使用,并要避免貼劑與熱源接觸,造成藥物突然釋放,引起藥物中毒。進行癌痛用藥知識宣教,對臨床癌痛控制起積極促進作用[14]。
3.3 總結依從性差原因
依從性是影響癌癥患者疼痛治療的最重要因素,本項研究中的50例患者依從性差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①擔心癌痛無法控制,疼痛意味著病情加重;②擔心藥物不良反應,擔心長期使用阿片類止痛藥會有依賴性和耐受性,甚至有成癮性;③忍痛,痛到無法忍受才服藥;④擔心增加醫療費用,加重家庭經濟負擔。
綜合上述原因,臨床藥師可通過實施用藥教育計劃,對癌痛藥物認識錯誤的患者進行個體化用藥教育,并采用合適的溝通技巧,評估其教育需求,改變患者對癌痛的認知,糾正“成癮性”的思想,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教育患者如何防護和應對藥物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用藥合理性和準確性,改善疼痛效果、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臨床藥師通過癌痛評估,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從而參與制訂藥物治療計劃[15],更好地解決藥物治療中的問題,提出調整藥物劑量、更換藥物品種、給藥方式及個體化治療方案,關注藥品不良反應,從而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減少不合理用藥,節約藥物資源,因而降低醫療費用,對提高癌痛規范化治療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推動腫瘤姑息與支持治療、創建學科品牌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癌癥治療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將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