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2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一個?疲瑤缀跏撬衅渌R床醫學的基礎,亦有醫學之母之稱。內科學的內容包含了疾病的定義、病因、致病機轉、流行病學、自然史、癥狀、征候、實驗診斷、影像檢查、鑒別診斷、診斷、治療、預后。內科學的方法是透過病史詢問或面談
摘要: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專科,幾乎是所有其他臨床醫學的基礎,亦有醫學之母之稱。內科學的內容包含了疾病的定義、病因、致病機轉、流行病學、自然史、癥狀、征候、實驗診斷、影像檢查、鑒別診斷、診斷、治療、預后。內科學的方法是透過病史詢問或面談后,進行理學檢查,根據病史與檢查所見做實驗診斷與影像檢查,以期在眾多鑒別診斷中排除可能性較低者,獲得最有可能的診斷;獲得診斷后,內科的治療方法包含追蹤觀察、生活方式、藥物、介入性治療(如心導管、內視鏡)等,根據病人的狀況調整藥物之使用,防止并處理副作用及并發癥。
關鍵詞:內科,中醫治療,醫學論文刊發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而且與它們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內科學的知識來源于醫療實踐,以前的醫學家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積累經驗,去偽存真、去粗采精,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水平,通過多年的長期積累,逐漸形成有系統的診治疾病的方法。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醫學家將這些實踐得來的知識,經過整理和歸納。并加以系統地研究(包括循證醫學的研究),才發展為內科學。一個優秀的臨床醫生,不但要有為人民服務的心愿,還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要獲得治病的本領,既要善于讀書,又要勤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如此多年的深研苦鉆,才能成材。
內科的檢查意義:用于了解胸部、心肺聽診、腸鳴音、心率、雜音、心律、肝、脾腹壁靜脈曲張等情況。
內科一般分為:心內科、神經內科(頭痛面癱 癱瘓昏迷 抽搐眩暈 肌肉萎縮不自主運動)、呼吸內科(發熱 咳嗽咯血 呼吸困難呃逆)、消化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水腫 生長發育異常尿量異常 尿糖甲狀腺腫大)、風濕病科、血液科、肝科、傳染科、耳鼻咽喉科、小兒內科。
1、疑難病概念 中醫古籍中有怪病、疑難雜證、難治之證、不治之證等記載[1],筆者認為應把“疑”和“難”分開來理解,所謂“疑”是指疾病的診斷、辨證疑惑不清,或莫衷一是,或類此而彼,致使對寒熱虛實難辨,臟腑經絡不明,使辨證難見真諦。所謂“難”,是指疾病治療難度大,不易把握,難獲療效,甚或病入膏肓,藥物無力逆轉[2]。
2、疑難病的臨床特征 ○1多為罕奇、紛雜臨床表現!2較難分辨證型!3病因病機均錯綜復雜!4臨床治療預后不佳,甚至無效。
3、內科辨證辨病能力的培養
3.1 病因辨別 在各種疑難病病因的辨別中,進行個性化總結和探索均是關鍵環節,除做到多病有共同的病理因素之外,還需研究多項疾病有多種病因導致。需辨證入微,將思路拓寬。
3.2 疾病辯別 疑難病多為復雜的癥狀,往往證候表里不一,疾病均有一定的假象存在,真假難辨是絕大部分疑難病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或真假誤辨導致。故臨床需對陽盛格陰、陰盛格陽、致虛有盛候、大實有贏狀等情況,對各臟腑間與臟腑主病主證相關性進行密切注意,對病癥在病狀、證候、舌脈不一致時,需掌握從舌脈加以審辨的方法。對真假進行辨別的同時,還需對一些西藥引起的假象進行辨別。
3.3 病變位置辨別分析 五臟六腑多為疑難病的病位所在,與臨床施辨相結合來定位,在對疑難病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診斷、治療方案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依據病情的發展來定位。
3.4 微觀辨證分析 疑難病中部分采取宏觀的辨證思維進行施治,臨床效果多不佳,需輔助微觀的檢查,對病因進行明確診斷,依據檢查結果對組方進行重新調整,才可獲得理想效果。
3.5 中醫思維的擴展 ○1注意辨病過程中各優勢的互補:通常從宏觀整體方面進行辨證,局部病理考慮不全,存在針對性不強,缺乏細密性的缺陷。臨床將辨病、辨證深化結合,利于對疑難病的診治!2拓展知識面:臨床診斷標準與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相關,對疾病的規律進行總結,并提升知識面的掌握程度。
3.6 治療疑難病的思路和方法 對疑難病病情進行區別,可融匯新知,中西醫結合,以提高臨床效果。并吸取現代科學研究成果,或另研究治療疾病的新方案,或多種方案聯合應用,先解決主要矛盾,重視醫德的培養,達到對中醫理論靈活變通應用的目的。
4、小結
目前,在醫療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中醫藥獲得了較大的進展,取得了另人欣慰的成績,但中醫內科臨床治療中還需要加強新的理論創新,針對方法學描述少、試驗設計不嚴密,臨床診治評定標準落后,樣本可重復性差的問題,制定相關措施,高質量的從辨證辨病到治療的各個環節加強研究力度,以提高臨床治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