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1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低體溫發生率5.00%;對照組8例患者體溫低于36℃,低體溫發生率20.00%;觀察組患者低體溫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液體輸入量(2516.32137.09)mL,手術時間(3.900.43)h;對照組患者液體輸入量(2553.75142.58)
摘要:低體溫發生率5.00%;對照組8例患者體溫低于36℃,低體溫發生率20.00%;觀察組患者低體溫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液體輸入量(2516.32±137.09)mL,手術時間(3.90±0.43)h;對照組患者液體輸入量(2553.75±142.58)mL,手術時間(3.85±0.45)h;兩組患者液體輸入量及手術時間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保溫措施,即層流手術間溫度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1h預先調至22℃-25℃,濕度40%-60%,讓患者吸入加溫加濕的氧氣。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保溫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預計手術前1h,應用亞低溫治療儀對手術臺加溫,保持穩定37.5℃左右。②液體加熱。采用電子加溫儀對輸入的液體及血液進行加熱。③減少裸露面積。手術過程中加強術區以外的部位保暖,如冬季可身蓋“T”形棉被等。④氣管導管上接濕熱交換器,可保持呼吸道內恒定溫、濕度。
、俚腕w溫發生率:應用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手術過程中患者機體的核心溫度,只要監測到1次體溫低于36℃,即可定為出現低體溫。②液體輸入量及手術時間。③術中應激:患者術前及手術結束時分別抽取靜脈血,測定腎上腺素(AD)、去甲腎上腺素(NE)和C反應蛋白(CRP),AD和NE檢測采用放射免疫法,CRP檢測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濁度法,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④凝血功能:患者術前及手術結束時分別抽取靜脈血,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FIB),采用日本東亞CA50型自動血凝儀檢測。
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時,血中AD、NE及CRP水平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時,二者AD、NE及CRP水平較進入手術室時均升高,但是觀察組升高幅度較對照組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手術前PT、TT、APTT和FIB水平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時,觀察組患者PT、TT、APTT和FIB水平與術前比較變化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對照組患者手術結束時PT、TT、APTT和FIB水平與術前比較顯著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低體溫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術中低體溫也屬于一種不良刺激,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影響血氧飽和度,減少了供氧量和可利用氧量,導致器官缺氧;影響凝血功能,低體溫可增高血液的黏稠度和纖維蛋白原,導致凝血功能發生障礙等。因此,術中保護患者體溫對保證重要生理功能,預防并發癥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中實施保溫護理,低體溫發生率僅有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并且兩組患者液體輸入量及手術時間相似,表明保溫護理能有效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應激反應是一種神經-內分泌反應,在機體受到刺激時出現以交感神經興奮和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增多為主要表現的機體各種功能和代謝變化。本研究顯示,手術結束時兩組患者AD、NE及CRP水平較術前均升高,但是觀察組升高幅度相對較少,保溫護理能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手術結束時觀察組患者PT、TT、APTT和FIB水平與術前比較變化不大,但是對照組患者手術結束時PT、TT、APTT和FIB水平明顯升高,表明保溫護理能保護患者的凝血功能。保溫護理主要針對易引起低體溫的主要因素實施干預措施,從源頭控制,如:①手術室溫。手術室溫低于21℃,所有患者都會出現低體溫現象。本研究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已經把室溫調至最佳,降低體溫與環境溫度的差距,減少散熱。②暴露面積。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裸露面積,并且應用亞低溫治療儀、棉被等,減少患者術中散熱。③冷稀釋。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液體輸入量,對輸入的液體要進行加熱,但不能超過37℃,以免破壞藥物成分。④手術時間。術前成分討論,制定詳盡的手術方案,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