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核心論文探究當下運動營養醫學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14-07-1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論文摘要:膳食營養是保證運動員對營養素的需要和維持體能的最重要的物質基

  論文摘要:膳食營養是保證運動員對營養素的需要和維持體能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若運動員機體營養不平衡會影響訓練效果及訓后恢復。運動員所需營養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電解質等。

  關鍵詞:運動營養,生物化學,研究進展,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本文選自《中國運動醫學雜志》為中國科協統一管轄、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專業生物醫學學術刊物。主要刊登運動解剖學、運動創傷學、運動康復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醫務監督、運動營養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體質研究、反興奮劑等學科/專業領域的科研成果,中醫中藥在運動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成果,反映國內外運動醫學發展趨向的綜述等。

  運動營養生物化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類學科,對體育運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運動營養生物化學主要包含四部分,即人體營養元素的消耗與需求和運動能力的關系;運動員營養調節監控系統的構成及其應用;科學膳食營養方案及營養素強力措施的實踐應用;運動員機體與運動訓練的協調適應干預措施。下面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1.人體營養元素的消耗與需求和運動能力的關系

  1.1 運動員所需能量探究

  運動員能量需要量的計算關系著運動員在進行競賽和訓練中的力量體現,對其非常重要。運動員機體能量平衡是能量所需量計算的最終目標,其目的是在運動員訓練過程中達到項目的最佳體型、機體成分及混合的能量儲存,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運動能力。經研究發現,除越野滑雪項目以外,女運動員每公斤消耗糖和能量的量是男運動員的70%,當女運動員從事有耐力、美學和有體重級別要求的運動時,會由于能量長期攝入不足而導致運動能力受損、生殖系統及骨骼發育受到影響,此時需要膳食能量的補充予以防治。目前,正在研究滿足運動員特殊需要、準確的、便于應用的指標,主要涉及女運動員生殖系統、物質代謝和激素等方面。

  1.2 運動員糖、蛋白質代謝的研究

  許多學者通過糖原合成和動用的研究,提出了前糖原、大糖原和糖原生成素參與的代謝理論,研究出以上三種物質在糖原合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許多研究表明,糖補充的量、時間、種類及其他營養成分(如氨基酸)等因素不僅直接影響糖原的恢復率,還影響改善糖攝入目標的可實踐性。多糖類物質的適當攝入有助于改善運動員的身體性能,起到抗疲勞、抗氧化、減輕運動損傷以及提高運動能力的作用。許多學者認為低糖高脂肪膳食可提高運動過程中脂肪的氧化效率,但對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方面沒有太大作用。但是,也有學者持不一致觀點。

  目前,對蛋白質代謝的研究尚沒有明確的定論,在許多方面存在爭議。例如,亮氨酸的代謝情況能否代表蛋白質的生成狀況;氮平衡能否評價運動員蛋白質需要量問題等。更多的學者將目光放在蛋白質和氨基酸補充與肌肉合成的關系的研究上。首先,攝入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影響受到阻力運動后的肌肉蛋白質平衡反應,要想實現肌肉合成的凈增長,需要攝入適量的必需氨基酸。首先,細胞內氨基酸的可用性能夠調節肌肉蛋白合成和肌肉蛋白的正平衡。其次,攝入蛋白質種類不同時,其消化特性的不同引起的血液氨基酸濃度的含量及持續時間長短不同,產生的合成反應也不同。最后,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時,膳食總能量影響肌肉蛋白質的代謝,直接影響運動員的耐力運動指標。

  1.3 運動員水和電解質的需要探究

  研究表明,運動員體內水和電解質充足對運動有較好的效果。近年來,研究者嘗試用甘油來增加水在體內的滯留。但是,也有學者認為使用甘油會產生副作用。一般認為,運動員攝入水的量和其成分影響運動后的復合水量。為防止運動后補充純水而引起脫水、多尿等現象,一般飲用含鈉鹽和鉀鹽的水。鈉鹽和鉀鹽不僅可補充運動流失的電解質,還可以刺激小腸吸收葡萄糖,達到增加血容量的目的。

  2.運動員營養調節監控系統的構成及其應用

  運動員營養調節監控系統是通過檢查運動員的血樣和尿樣,對運動員的體能狀態和能力進行評定。其監控系統主要包括:運動員通過定量運動負荷、具體時間內體內乳酸值含量測定,代表其運動時身體有氧和無氧能力水平;血紅蛋白、紅細胞數等指標測定,判斷運動員血液攜氧量的多少,以及體內蛋白質的營養狀況;肌肉狀態及蛋白質代謝狀況的反應指標,可判斷運動員在經過大量運動后體內骨骼肌細胞的損傷及恢復能力強弱;反映下丘腦、垂體、性腺及腎上腺軸功能的內分泌學指標,判斷機體合成與分解代謝的平衡狀況;反應運動員體免疫機能狀況的指標,如淋巴細胞亞群、血清免疫球蛋白等體內的含量。上述指標可以準確清晰的告訴教練和運動營養專家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身體代謝特點、運動承受量、運動恢復能力等信息,以便于為運動員量身定做訓練計劃、體能恢復計劃等。

  3.運動員科學膳食營養及營養素強力措施研究

  膳食營養是保證運動員對營養素的需要和維持體能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若運動員機體營養不平衡會影響訓練效果及訓后恢復。運動員所需營養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電解質等。運動員的膳食方案一般是為其量身定制的,主要根據各種營養素安全攝入上限制定各種食物供給標準。隨著計算機軟件的開發與利用,膳食營養方案通過軟件協作制定,具有科學合理性的同時,起到監測管理作用。

  機體代謝過程中,一些營養成分直接參與代謝過程,不僅具有調節生理功能,緩解疲勞、改善運動能力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減輕和控制體重。如促進肌肉合成,提高肌力的強力營養素等。這些營養素可增強身體機能,是運動員常用的措施。

  4.運動員機體與運動訓練的協調適應干預措施研究

  運動員的超強度訓練會打破機體的生理極限,超負荷的運動量會打破運動員內環境穩態,若運動員在運動疲勞后未及時恢復而發生積累,則會對機體各功能造成嚴重損傷。如中樞神經控制系統調節能力下降、內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免疫機能下降、造血系統功能和機體抗氧化能力下降等。當運動員在運動中出現以上狀況時,初期階段沒有明顯臨床癥狀。但是,當病理狀況逐漸加重而出現臨床病象時,則很難恢復正常狀況。此時,定期生化監控和及時合理的防治非常重要。首先,防止中樞神經控制系統調節能力下降的方法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注重碳水化合物的補給,為中樞神經系統提供能量保證。另一方面,加強支鏈氨基酸的補充,防止中樞神經系統疲勞。其次,激活內分泌功能,增強運動后機體肌肉蛋白質的合成能力,達到快速恢復體力的目的。再次,預防和治療免疫功能失調。運動員在大強度訓練后易發生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非特異免疫機能抑制,降低了機體的抵抗能力,增加了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在治療免疫功能失調類疾病時,一般選用免疫增強劑,如谷氨酰胺及一些中成藥等。最后,預防和治療低血色素和貧血。運動性貧血與低血色素癥的發生與機體血紅蛋白下降有關,該癥狀嚴重影響運動員的訓練進度與效果。一般采取綜合性營養措施,如補充鐵劑或生血劑來促進紅細胞的增生;補充抗氧劑以減少紅細胞發生氧化應激而老化;補充紅細胞保護劑來延長紅細胞壽命等。此外,及時除去運動員體內的大量的自由基,可防止肌肉和紅細胞膜表面的脂質被氧化損傷,有助于消除運動后疲勞。

  結語:

  運動營養生物化學雖然作為一門新興科學,但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醫學與營養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現代科技手段的滲入與應用,人們對運動營養生物化學的研究更加重視,運動營養生化的發展必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的時期。

  參考文獻

  [1] 周麗麗,伊木清,楊則宜.中國優秀運動員血液生化指標恢復值研究.體育科學,2002,22(3):96-102.

  [2] 王啟榮,楊則宜,李肅反.游泳耐力訓練及益氣補腎中藥對大鼠睪丸形態結構的影響.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3,22(3):263-267.

  [3] 高紅,等.原動力營養液對高校研究生自由基、脂肪和雄激素代謝的作用.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3,22(3):315-317.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