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16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心臟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數量逐年增加。先心病患兒多為年齡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心臟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數量逐年增加。先心病患兒多為年齡小、體重低、術前營養情況較差的嬰幼兒;加上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緩慢,所以術后應早期給予營養支持。通過胃管鼻飼營養物質,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中華醫學會重醫癥學分會提出推薦意見:重癥患者的營養支持應盡早開始;只要胃腸道解剖與功能允許,并能安全使用,應積極采用EN支持(通過喂養管經胃腸道途徑)。此外,袁慧峰等研究認為,早期胃腸內營養可明顯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
關鍵詞:先心術后,腸內營養,護理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先心病術后患兒60例,年齡3個月-5歲,體重3.5-20kg,術后均予呼吸機輔助通氣,帶氣管插管時間6-124h。
2 方法
2.1患兒術后入ICU,常規留置胃管,末端套薄膜手套密封固定,保持開放引流;蚰┒诉B接5ml或10ml的注射器,注射器去除活塞上尾端筒部,并將針頭刺入活塞內,然后將活塞塞入注射器空筒內,做成一簡易吸引器,可有效引流胃內容物。
2.2每次氣管插管吸痰后都要行口鼻腔及胃管吸引,防止分泌物及胃液誤吸入氣道。抽吸胃液時運用間斷負壓吸引,防止負壓過大造成胃黏膜損傷。
2.3鼻飼時間及量 帶氣管插管超過12h后,可以開始鼻飼。在臨床實踐中的原則是“盡早開始”,允許有個體化的時間選擇。根據年齡體重,首次注入10-50ml,若無胃腸道反應,以后每2-3h1次,每次30-80ml,消化吸收好,可以適當加量。
2.4食物種類 6個月以內患兒首選母乳,無母乳或母乳不足時,給予配方奶或易消化湯類。6個月以上患兒除這類食物外,還可給予米糊、稀飯、麥片、果汁等,濃度以不堵塞胃管為要。
2.5停鼻飼時間 拔除氣管插管后,仍保留胃管,直至患兒經口進食時,若無嗆咳、嘔吐、吞咽困難等,可拔除胃管。
3 護理
3.1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脫出或移位。每日更換固定膠布,清洗局部皮膚,隨臟隨換。每次鼻飼前檢查,確定胃管在胃內才可注入食物。驗證胃管在胃內的常規方法有回抽內容物法、聽診法、觀察氣泡法。
3.2注入食物前要先將氣道內痰液吸盡,鼻飼后1h內不能吸痰,防止因刺激致胃內容物返流,誤吸入氣道。
3.3保持胃管通暢,每次注入食物前后都要注入5-10ml溫水,避免胃管堵塞或食物殘留在胃管內。
3.4鼻飼液必須新鮮配制,注意無菌操作,溫度在38℃左右(滴于手背感覺溫度適宜)。注入的速度宜慢。注入前回抽胃內容物,了解消化情況。若胃內容物多,消化吸收不良,應停喂1次。
3.5密切觀察胃腸道反應
3.5.1定時聽腸鳴音,了解腸蠕動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3.5.2注意觀察患兒有無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及時查找原因。鼻飼液溫度、濃度或量不適宜,或者胃腸功能不良均可引起上述癥狀,要針對病因處理。同時要采取改變體位、按摩腹部、開塞露納肛、用止瀉劑等方法減輕癥狀,并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
3.6口腔護理 溫鹽水清洗口腔,每日3次。有嘔吐物時,隨時清理。若發生口腔潰瘍,須配合用藥。
4 小結
現代嬰幼兒心臟病手術朝著低齡化、復雜化、重癥化方向發展,術后早期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做好胃腸道護理,對減少并發癥,促進患兒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危重患者營養支持指導意見(草案)[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10):582.
袁慧峰,王建斌,李文放.早期腸內營養對機械通氣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5,12(10):1342-1343.
李英萍,熊衛萍,沈磊,劉永蓮.嬰幼兒心臟術后的胃腸道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5):36.
李雪玉,趙繼軍.心內直視術后機械通氣嬰幼兒的胃腸道管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8):32.
SCISSCIAHCI